蘑菇街陷入裁員風波:踩中每個風口卻飛不起來 翻身機會在哪?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李豪悅 見習記者 王君

“蘑菇街整體效率已經很高了,應該比淘寶高很多。”12月22日,蘑菇街裁員訊息登上熱搜後,在談及蘑菇街與淘寶在工作模式、節奏等問題時,一位前員工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表示。

據媒體報道,蘑菇街整體裁員比例大約在30%左右,技術部門人數或縮水70%,只留下三十餘人。《證券日報》對此向蘑菇街求證,但截至發稿未收到迴應。

2018年上市至今,蘑菇街鮮有高光時刻,業績只有虧的多和虧的少的區別。公司創始人陳琪曾在集團上市當年表示,“我對事業的承諾,遠遠超過8年,對未來10年、20年要做什麼比較清楚。”

陳琪是有底氣這麼說的。回顧蘑菇街的成長曆史,從導購平臺、垂直電商再到電商直播,公司總能穩穩踩中“風口”。

只是吹飛起來的豬裡,卻沒有蘑菇街。12月23日,蘑菇街釋出的最新財報(2022財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總營收為1。695億元,與上年同期的2。45億元相比下滑30。8%;淨虧損進一步擴大為4。119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1。826億元。

團隊來自淘寶

卻不得不入騰訊懷抱

天眼查App顯示,蘑菇街所屬公司“杭州卷瓜網路有限公司”,其創始人陳琪持股58。67%,聯合創始人魏一搏、嶽旭強分別持股23。62%,17。71%。

值得一提的是,陳琪與嶽旭強都曾在淘寶工作。陳琪負責過多條淘寶核心產品線,以及新業務的拓展,嶽旭強曾是淘寶的首席架構師。為了創業,陳琪放棄了淘寶的千萬期權,和魏一搏各賣一套房才湊齊啟動資金。2011年,蘑菇街成立。

早期的蘑菇街定位“女性購物入口”,是一個背靠電商的“導流”平臺。陳琪曾表示,蘑菇街匯出的95%以上流量都到了淘寶平臺上,其轉化率達到8%,而同期的很多導購網站轉化率僅有1%。

嚴重依賴淘寶讓蘑菇街的主要收入,也基本來自與淘寶的交易佣金分成。下單的人越多,蘑菇街的收入就越高。2012年,時任蘑菇街CMO的李研珠介紹,蘑菇街平均每日為淘寶帶去600萬元交易額。按返利比例約5%計算,蘑菇街一天的收入在13萬元左右。而蘑菇街當時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平臺的使用者還在以每個月近200萬的數量增長。

但這種快速成長的方式卻引起了阿里的不滿。據媒體報道,2012年5月,馬雲在內部會議上針對電商導購、返利類網站提出,第一,不扶持上游導購網站繼續做大,阿里的流量入口應該是草原而不是森林;第二,產業鏈上可以和異業合作,儘量不和同業合作;第三,不扶持返利類網站。

阿里“封殺”蘑菇街的舉動在2013年尤為高調。先是對蘑菇街、美麗說的佣金介面進行了限制,斷了導購網站的營收來源。就在蘑菇街不得不轉型做電商後,支付寶又停止與其合作。

蘑菇街轉身,將支付環節導向了微信支付。

一次失敗的合併

後起之秀接連趕超

2013年10月,蘑菇街正式上線電商平臺優店。到了2014年3月,蘑菇街註冊使用者已經6900萬。嶽旭強曾表示,蘑菇街整體流量中,有四分之一匯入了優店,其餘四分之三匯入了美妝頻道、淘寶等平臺。隨著商家數和商品數的增多,優店流量也會增高。

2014年的電商領域,阿里、京東佔據了市場80%的流量,拼多多才剛剛成立。電商垂直細分賽道崛起,蘑菇街選擇做垂直女裝電商,並順利完成超2億美元的C輪融資,資本方包括啟明創投、IDG資本、高瓴資本等,估值達到10億美元。2015年又再次完成超2億美元的D輪融資,估值一度被傳達到20億美元。

接連受到資本青睞讓陳琪更有轉型的自信了。他在2015年向媒體表示要再次轉型,從針對女性服飾的B2C垂直電商,到針對年輕女性從服飾到家居所有潮流物品的C2C社交類購物平臺。

前景看似一片良好,但在2016年蘑菇街選擇和騰訊收購的美麗說合並。

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曾表示,2016年蘑菇街美麗說合並後估值一度達到30億美元。然而這次合併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是“1+1<0。5”的效果。“合併前的2015年,兩家公司交易額合計近200億元,合併後的2016年,合計交易額僅90億元左右。”

與此同時,蘑菇街在2016年上線直播功能並宣佈將投入3億元扶持旗下藝人,希望藉此打造出一個“內容+社群+電商”的模式。

做直播,蘑菇街當時的想法比淘寶還要超前。彼時蘑菇街電商負責人洪波吐槽淘寶,“淘寶直播上線後第一件事竟然是直播吃飯而不是買買買,比較令人意外。蘑菇街直播上線不到一個月後,就推出了‘購物袋’的功能,使用者點選就能夠彈出店鋪商品頁面。”

直到2018年赴美上市前,蘑菇街都沒有新的融資動態。在此期間,拼多多、抖音、快手都迅速站穩腳跟。

成也流量

“敗”也流量

從蘑菇街的招股書來看,2016年公司已經出現虧損。資料顯示,公司2017財年(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營收11。1億元,虧損9。39億元。

其上市首日股價也是“一瀉千里”,跌幅超過17%,報收14美元/股,隨後股價整體呈現下滑態勢,截至12月24日發稿前,蘑菇街市值僅剩4350萬美元,股價0。435美元。

與股價深跌相對應的是蘑菇街的業績。2018財年到2021財年,蘑菇街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9。73億元、10。74億元、8。35億元、4。82億元,淨虧損分別為5。58億元、4。86億元、22。24億元、3。28億元。

李成東認為,“每一次轉型蘑菇街都很好的抓到了流量的風口,但對於中小公司來說,流量再強,也是拼不過大公司的,直播業務的流量搶不過抖音、快手,平臺上的商家和達人會跟著流量跑,所以蘑菇街的直播業務很難做出差異化和競爭力。”

“從發展歷程來看,無論是內容種草還是直播電商,蘑菇街對外界的判斷都比較遲鈍,包括對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競爭對手的判斷也都有些遲鈍。”除了上述外部原因,在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看來,蘑菇街合併美麗說,導致其內部出現整合問題,“內部流程、文化融合、人才結構調整等整合難度遠遠超過了蘑菇街的想象,這種長期的痛,直接影響了它的業務。”

“其實蘑菇街的退路就是它一直以來擅長的toB的服務能力,至今蘑菇街平臺的主播仍然是全網粉絲轉化效率最高的一批主播,在這麼小的流量盤子裡,還能做出單場上億的銷售額說明蘑菇街在toB運營方面是很強的,但是很可惜一直以來這個能力沒有被放大。”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如果真的去做他們更擅長的事情,不再去拼流量規模,或許還有翻身的機會。

莊帥對此也持相同看法,蘑菇街成為品牌服務商和MCN機構,甚至成為微盟、有贊這樣的第三方平臺服務商,也是一個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