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不知所蹤的六位名人,有一位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歷史上不知所蹤的六位名人,有一位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6、出海採仙藥的徐福

徐福,秦國方士。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學辟穀、氣功、修仙,兼通武術。被秦始皇派遣,出海採仙藥,一去不返。

最近關於日本的起源是由徐福東渡東海,帶著三千少男少女建立的國度,經過多方證實,卻有其事,並有很多證據為證,而且在日本全國也有儲存了幾千年的徐福雕像,而且還不止一尊。

歷史上不知所蹤的六位名人,有一位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5、初唐四傑駱賓王

因為一首“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大家都知道了初唐詩人駱賓王的大名。但這麼有名的人物最後怎麼樣了卻眾說紛紜,至今仍舊是一個迷。

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為其代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檄文羅列了武后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后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或說被亂軍所殺,或說遁入了空門。

最主流的說法是兵敗被殺。《舊唐書駱賓王傳》《資治通鑑》《新唐書李勣傳》等都如此記載。兵變失敗後,駱賓王等人準備入海逃往高麗,但逃到海陵時遇風浪受阻,駱賓王被徐敬業的部將王那相所殺,傳首東都,並牽連家族。另一種說法認為駱賓王在兵敗後逃脫隱居,也有人說他削髮為僧。郗雲卿在《駱賓王文集序》中說“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第三種說法是投江而死。唐人張鷙在《朝野僉篇》說:“駱賓王《帝京篇》日:‘倏忽摶風生羽翼,須臾尖浪委泥沙。‘後與徐敬業興兵揚州,大敗,投江水而死,此撥也。”就是說,駱賓王最終死於江水中。不過這種說法沒有資料加以旁證,所以流傳不廣。

歷史上不知所蹤的六位名人,有一位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4、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率軍到達九宮山一帶,此後便失去了蹤跡。幾十萬的大順軍也像蒸發似的,一下子就沒了。關於李自成最終的結局,後人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種最具代表性說法是李自成在九宮山被地主團練攻殺。提出這種說法的最主要的依據是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給朝廷的奏報和南明王朝駐湘將領兵部尚書何騰蛟給唐王的報告。阿濟格的奏報中說李自成的屍體“屍朽莫辨”,何騰蛟的報告中則稱屍體無頭。也就是說兩位將領都沒有親自看到死得這個人就是李自成。而是根據別人的報告,臆斷這就是李自成,便急忙上了摺子功請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時,手下尚有40餘萬兵馬,駐九宮山一帶的至少也有數萬人,絕非奏報中所稱的僅帶20名親信。況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殺,他的幾十萬大軍豈能善罷甘休?九宮山能平靜嗎?

歷史上不知所蹤的六位名人,有一位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3、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繼位後,主張以仁義治理天下,注重與民休息。另外,他還推行了削藩政策,這一政策激起了王爺朱棣的反抗,朱棣以八百府兵起事,一路勢如破竹,攻佔了南京,建文帝在城破後,也不知去向。有人說他已葬身火海,有人說他逃出城外,隱姓埋名做了和尚,也有人說他已逃到南洋去了等等,總之,建文帝生死不明。

歷史上不知所蹤的六位名人,有一位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2、鬼谷子王詡

二千多年來,鬼谷子是謀略家和兵法家心目中的聖人,縱橫家和名家拜他為始祖,道教以及道教所有分支山、醫、命、相、卜都尊其為王禪老祖。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謀略家、兵家、陰陽家、外交家、語言學家、法家、名家、發明家、醫學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

作為世外高人的鬼谷子,戰國就是他閒來無事佈下的棋局,諸多弟子們前赴後繼先後下山,棋局就此展開,鬼谷子左手持黑,右手持白,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成為棋局中激烈搏殺的棋子,而掌控一切的鬼谷子,旋轉乾坤,執手黑白,推動棋局,展開了自己對自己精彩的博弈。

歷史上不知所蹤的六位名人,有一位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1、乘牛西去的老子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老子最後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了,衰敗得不像樣子了。他決定出走了,這要說到老子出關的事了。老子要到秦國去,到西域去,這就得經過函谷關。守關的長官是尹喜,稱關令尹喜。這一天他正站在城關上了望著,只見關谷中有一團紫氣從東方冉冉飄移過來。關令尹喜是一個修養與學識極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這種氣象,心裡一頓,這是有聖人來了!只有聖人來才會有這樣的雲氣,今天一定有聖人要經過我的城關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會兒,就見到一位風骨非凡、仙風道骨的人,騎著一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竟然是老子!後來老子出了函谷關就在也沒有他的音訊了。他去哪裡了呢?

據史料記載,老子活了一百多歲,這在春秋時期,平均年齡只有四五十歲的情況下,很是罕見。最後,他也沒有去世,只是騎青牛出函谷關西去。這點很奇怪。後來,張良的晚輩張道陵,自己修煉,被後來的道教尊為天師,就是張天師,也是道教的開創人,但是他自稱曾得老子的點化,而張的時代離老子已有數百年了,更加奇異。他是不是真的修成仙了呢?

有一個地方叫老子昇仙臺,既老君臺或拜仙台,位於鹿邑縣城東北隅,為紀念老子而修建。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昇,因而得名。

老子昇仙臺,既老君臺或拜仙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東北隅,老君臺後街路南。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昇,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名老君臺。

因為老子在修身方面,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不管歷史真相怎麼樣,他在後人的眼裡就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