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予人們的一些概念

數字賦予人們的一些概念

數字賦予人們的一些概念

數字賦予人們的一些概念

人們對數字的一些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已經把數字符號和某些概念聯絡起來了。如西方人普遍忌諱“13”這個數字,視13為不詳之兆,所以人們總是設法加以迴避,請客時總要避免賓主共13人,良辰吉日的選擇更要避開13日。甚至門牌號、旅館房間號、樓房號、宴會桌號都不用13這個數字。也就是說西方有些國家中樓房沒有第13層,門牌沒有第13號的。西方人之所以忌諱13,說法不一,一說源於基督教傳說,相傳耶穌遇難前夜,他曾和門徒共進晚餐,而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就是猶大。另一說法則源於北歐神話,相傳在天國,一次12位天神聚餐時突然闖入第13位——凶神羅基,結果使在座的光神鮑爾德遇難,其他諸神也因此交了厄運。還有一種說法則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人們開始用籌碼計數,發現唯獨13這個數字不能被1以外的任何數字整除。因此,從那時起人們就認為“13”是個討厭的數字。

此外西方人還特別忌諱“星期五”,據說耶穌受難之日正好是星期五。又一說亞當和夏娃被上帝逐出天堂樂園之日也是星期五,他們又死於星期五。如果不幸的“13”與不吉利的“星期五”恰逢在一天時,這一天則被稱為“黑色星期五”,這一日更使人們避之唯恐不及了。所以數字13、星期五等已同不吉利、晦氣等聯絡起來了。

在埃及有個叫薩菲爾的村子,他們卻認為147是個幸運吉詳的數字,所以村子裡的總人數總是保持147人。如果有嬰兒出生,使人數多於147時,就會有人被“請”出村子;反之村裡有人死亡,人數不足147,他們又要請人進村補充足這一數字(見《陝西日報》1991年11月2日Ⅳ版)。

可香港人對數字中的二、八、九頂禮膜拜。只因在廣東話裡這幾個數字與“易”、“發”、“久”諧音。二八九便成了“易發久”——發財容易且持久。

所以在香港二、八、九成了財神的化身。香港商人正是利用市民追求“二、八、九”的心理,不斷推出經營貿易的新招。

某些旅遊公司的價格從兩三千到兩三萬不等,其價格尾數多為八,如九六八八、一零九八八等。一些超市裡特意精選多種款式各時精品,分別以八八元及八八八元等尾數作特價優惠以吸引顧客。

而在中國國內,很多人卻認為六是個吉利的數字,講究六順,六六大順(順利、發財、好兆頭)。

超市裡的商品最早是使用條碼來為編碼的。條碼中的數字是用粗細不同的線條去標記的,它是一維的。現在超市商品還是用二維碼。二維碼是全息的,它能滿足一物一碼,它是標識萬物的數字身份證。甚至於可以為世界上每一粒沙子編碼了。但二維碼目前尚待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標準體系。條碼二維碼都是供機器掃描來識別的,是人們不可記憶的。

而人們所使用的證件,郵政編碼,門牌號碼,車船編號,甚至各國飛機輪船,火箭導彈,人造衛星的數字編號,卻是作為識別用的“明碼”。看來“數字語彙”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