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一首《定風波》,竟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

蘇東坡是在中國文化史上極為少見的大師。單從他的各個藝術領域的深厚造詣上來看,號稱是坡仙的他,比號稱是謫仙人的詩仙李白還要更高一籌。他的詩書畫詩詞在宋朝甚至是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屬於頂級水平。

蘇東坡的一首《定風波》,竟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

為什麼蘇東坡在各種學術門類,都能取得洋洋大觀的成就?

為什麼蘇東坡在宋朝的黨爭中屢次被貶,直到天涯海角,每一次都能實現精彩的蝶變?最終走向鳳凰涅磐之境?

原因有二。

第一,蘇東坡的大大咧咧的神經大條的性格。蘇東坡於人於事,既認真又不認真。認真是他認準的事情,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對事業和理想有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著與決絕。不認真是說蘇東坡並非那麼小心翼翼之人,面對困境面對挫折,他往往都能揮揮手一笑而過,從來不把困厄放在心上。性格決定命運,這種性格讓蘇東坡在每一次的困境面前,都是大大咧咧,也許事到臨頭時會內心兵荒馬亂,但是真正到了緊要關頭,蘇東坡反而能放下心結,一塊東坡肘子,一串美味的荔枝,都能讓他滿血復活,又恢復了一個說說笑笑愛開玩笑風趣幽默的蘇東坡。

第二,蘇東坡身上集中了中國哲學的智慧。儒家教會他要努力進取,實現理想,為老百姓服務而九死未悔的精神,道家教給他齊萬物齊生死齊榮辱的曠達,佛家教給他放下就是解脫的方法。在三家智慧的加持下,蘇東坡變成了金剛不壞之身,變成了捶不扁煮不爛的銅豌豆,縱然是紅塵滾滾縱然是萬丈懸崖,我心不為所動,你又其奈我何?

蘇東坡的一首《定風波》,竟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

人生最難的是看透生死,看透是非榮辱。蘇東坡自己都說,“處貧賤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閒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閒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漂泊天涯時,他“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如閒雲野鶴般自得其樂。

這首詞是蘇東坡被貶到黃州第三年寫的。當年被貶到黃州的時候,蘇東坡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但是有什麼風雨能讓蘇東坡亂了心情呢?又能有什麼打擊能讓蘇東坡主動認輸一蹶不振呢?沒有,三年以後,蘇東坡有了幾十畝山地,有了房子,還很浪漫地叫雪堂,有了大批能和自己吹牛喝酒的朋友,有了赤壁的濤聲,有了承天寺的夜月,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為蘇東坡準備好了,大自然的一切不是蘇東坡的,也是蘇東坡的。因此,蘇東坡自得其樂。當然,條件還是很艱苦的,這叫窮開心。蘇東坡就喜歡這樣的狀態。在黃州,蘇東坡對酒當歌,經常爛醉如泥。酒醉之後,他揮毫寫下《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第二天,就有謠傳說蘇東坡寫了告別詞,駕著小舟偷渡跑了。太守大驚,急忙派人尋找,而此時蘇東坡正坦然酣睡,鼾聲如雷,人生達觀如此,唯東坡而已。

那麼我們再來看這首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的一首《定風波》,竟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

蘇東坡在前面還加上了序,有點自吹自擂的樣子。說了突然下了一場春雨,別人都驚慌失措四處躲雨,而他勝似閒庭信步,頗有一切看開的樣子。這種寫法不言自明,大概的意思是,看你們,真沒有境界,有點雨算什麼?我蘇東坡可是見過大風浪倒過大黴的人。然後蘇東坡就開始抒情了,然後蘇東坡就開始拽哲學了——宋朝人大概都喜歡做哲學家,無論是詩還是詞,都能弄出點哲學,搞出點意味深長的句子來: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我們在上文說過,蘇東坡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在他的筆下,總是自覺不自覺地表露出來。上片基本上寫實,主要是運用對比的手法,寫自己的鎮定自若,在風雨之中的怡然自得。這是號儒家的境界。儒家總是能在挫折面前變得更加主動,這是孔子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竹杖芒鞋一句,其實是大有深意。蘇東坡當時介於官民之間,介於半官半隱之間,但蘇東坡覺得,竹杖芒鞋的輕,顯然是無官一身輕。這樣反而更自在。蘇東坡更進一步地說,要是一直這樣,像個老漁翁那樣寄情山水,那就更美了。

下闋其實體現了他的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佛家是講虛空的,道家是講齊物的。其實這二者殊途同歸,都是要我們看透人生,看透是非榮辱,放下執著立地成佛。所以在蘇東坡看來,料峭春風不要緊,還能讓我的酒醒大半,稍微有點冷也不要緊,你沒看到山頭的夕陽,在笑著迎接我嗎?總的來說,這場雨算什麼,就是人生的悲歡離合一起湧來,又能算什麼?在命運的起伏面前,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人生的道路上漫步輕吟、自得其樂。“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和“世間無常,多少事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佛性有妙,古今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減不增”的禪宗妙悟異曲而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