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土木堡之變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遣使進京朝貢,由於宦官王振剋扣賞賜,使也先頗為不滿,於是開始製造事端,於同年7月統帥蒙古各部分四路大局向內地進攻,也先率其中一部進攻大同!

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土木堡之變

從小渴望像成祖朱棣一樣建功立業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下,率領大明50萬精銳出關征討。行軍至大同未見瓦剌主力,在百官的勸諫下英宗答應撤軍!事態發展到這裡如果正常撤軍,對大明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影響,充其量是花點錢讓皇帝旅遊一下!

經過文武官員的商議,制定好了撤軍路線,由大同經蔚州入紫荊關回北京,這條路線遠離邊界路上不會有瓦剌襲擾,是條十分安全的路線!然而王振是蔚州人,害怕大軍在蔚州腳踏了他家的田地,於是說服英宗朱祁鎮改變行軍路線,改經宣府入居庸關進北京。這條路線就非常危險了,相當於在瓦剌騎兵的眼皮底下撤退,同時大軍也是疲於奔命!

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土木堡之變

待大軍行至土木,也先抓住時機率瓦剌騎兵將明軍圍住,明軍大敗,50萬明軍死傷過半,文武大臣多數陣亡,英宗朱祁鎮被俘!瓦剌挾持英宗入關,兵鋒直指北京城下。這就是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是極其嚴重的,除了軍事上精銳的喪失,更為重要的是政治格局的變化,以此為轉折點,大明由全盛走向衰落!

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土木堡之變

第一軍事上大明精銳三大營全軍覆沒

明成祖朱棣為了應對蒙古入侵,組建了精銳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其中神機營是熱兵器軍隊,是全世界第一隻全副火器的軍隊,在朱棣五徵蒙古的戰役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經過朱棣十多年的征伐,三大營形成了極其強大的戰鬥力,每個士兵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然而經過土木堡之變,全軍覆沒,雖然後又重新組建了三大營,但是其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政治上武官勳貴集團全部戰死

武官勳貴集團來源於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將領及其後代,大明的主要將領皆出於他們,以他們為主組建五軍都督府,掌控天下兵馬大權,而這時文官中的兵部尚書是不具備軍事大權的!

於是明朝初年,形成了以武官勳貴集團、文官集團和皇權三權鼎立的政治格局,皇帝透過勳貴集團來限制文官,使得文官集團能夠盡心盡力為國辦事!

然而經過土木堡之變,武官勳貴集團徹底消亡,作為文官集團代表的于謙,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於是全國兵馬大權落入到了以文官任職的兵部之手,文官集團同時掌控了行政和軍事兩項大權,原先的政治格局徹底崩塌!

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土木堡之變

為了制衡文官集團,皇帝開始扶持宦官太監集團,於是便形成了文官集團,太監集團和皇權三權鼎立的局面,這種格局直接使得武官成為了文官的附庸,大明的尚武變成了尚文,軍隊戰鬥力極度衰減,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當然雖然這種格局弊端明顯,但好歹還算穩固,也使得文官集團不敢過渡濫用行政權力。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明末崇禎皇帝罷黜魏忠賢,使得東林黨人的文官集團失去制約,開始大勢盤剝百姓,皇權成為擺設,直至大明滅亡,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