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事情發生的時候,有人找了一個最安全的角落,完全不顧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渾身散發著聖潔的光芒;他們像慕尼黑協定裡的張伯倫一樣緩步走下飛機舷梯,面對著人群高聲大喊:“放心吧,我的子民們,接受並踐行我帶給你們的《慕尼黑協定》吧,我也將帶給整個歐洲和平!”

可張伯倫的話音未落,戰火便燃遍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

他所擅長的就是犧牲弱者的利益,盡力去安撫強者!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廣東珠海香洲,一名男子在助跑幾步後,騰空而起把一名七歲的小男孩踢飛在地

昨天的熱搜榜,排名前幾名的一件事發生在廣東珠海香洲的一個購物中心。

一名七歲的小男孩兒,無緣無故推倒了剛剛蹣跚學步的另一名兩歲小女孩兒,肆意散發著小孩兒的惡意。

兩歲小女孩兒的媽媽迅速抱起兩歲的小女孩兒安撫,這名七歲小男孩兒則若無其事地依舊到處奔跑,然後再停在十幾米外的一處電子螢幕前欣賞節目。

兩歲小女孩兒哭聲不止,她爸爸開始出現。

媽媽告知了爸爸事情經過,這名年輕的爸爸頓時出離憤怒,在瞬時加速狂奔之後,小女孩兒的爸爸一腳飛踢,踢在七歲小男孩兒的後背上,使之略略騰空,再摔到地上。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事後經過仔細檢查,七歲小男孩兒並無大礙,只是嘴部受了皮外傷,並沒有骨折,但被鑑定為輕微傷。

按照這個鑑定標準,這名兩歲小女孩兒的爸爸將會被叔叔請去喝一段咖啡,並且遞交上相應的款項。

這件事發生之後,那些站在七歲小男孩兒一邊的人們嘴上不說,但卻表明自己的態度:應該把男孩兒推倒兩歲小女孩兒的影片片段放出來,讓我們看看到底這名七歲小男孩兒的主觀惡意有多大,是否匹配得上小男孩兒的惡意挑釁。

我想說的是:秦檜秦丞相關於採用這樣的操作,習慣於顧左右而言他,用“莫須有”來為砧板上的魚肉定罪;這些人亦然,不愧是秦丞相的子孫。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其實,我也想看一看這名男孩兒的所作所為,但“叔叔”沒有放出來,你讓我們自然人怎麼辦?責任在我們嗎?

反正,在我看來,七歲和兩歲之間的差距,和那名爸爸與七歲小男孩兒的差距不會相差太大,幾乎可以等量齊觀!肇釁的禍端在於小男孩兒,這一點必須申明:他既然推倒了小女孩兒,小女孩兒父親的狂怒就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可是,在強大的力量遭遇了更強大的力量,一些聖母開始祭出“年齡”的大殺器!

這些聖母們大概忘了:他們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剛剛洗乾淨了腿上的泥巴,在上個世紀末盛行的《厚黑學》和“成效成功學”的雙料加持下,就開始踐踏我們4900年的歷史!

不是嗎?

甚至不用回到一百年前,我們的教科書上都有這麼一則故事——孔融讓梨;《三字經》上更是說“融七歲,能讓梨”。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同樣是七歲,我們在鼓勵一些什麼樣的小孩?我們在鼓勵這樣的小孩:你七歲,可以作惡!

我們在踐行“梁唐晉漢周,播亂五十秋”的五代十國的育子方法,我們在讓小孩子的惡行肆意燃燒!去翻翻那個年代的君王吧,看看那些小孩子們的惡,到底能不能震懾你的心魄!

如果你覺得這些事情是老祖宗的事情,你不大喜歡老祖宗,我推薦你去搜索一下英國利物浦的兩名十歲男孩:羅伯特和喬恩,看一看他們如何帶走一名兩歲小男孩兒的生命。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整個不列顛的民眾都沸騰了,他們集合幾十萬人簽名,要求在法律之外對這兩名幼童施加懲罰!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在這件事情上面,為什麼我們不能換一個角度,這麼想:沒準兒這名年輕男子的一腳可以踢掉附身在這名七歲男孩兒身上的惡,從十幾歲、二十幾歲作惡的邊緣拉回來,讓他產生“敬畏”心理?現在的孩子嚴重缺乏敬畏!

當這些孩子作惡之後,聖母們丟擲的理由是:有話好好說嘛,孩子要耐心教育!

來,各位聖母,摸著你們的小心心,告訴我們:如果這件事不了了之,你們在背後會對這名七歲小男孩兒進行教育嗎?

你們不會!你們會暗自竊喜:如果再發生下一次,我們的理由依然如此!

面對這件事情,人們眾說紛紜,很有點父子騎驢的意思。當然,有一部分人自帶光環,他們站在了道德的至高點,後面閃現著聖潔的光輝,他們說:“他還是個孩子!孩子嘛,誰不會犯錯?!”

理性方面,我不認為那名兩歲小女孩兒的爸爸沒有錯誤;但在感性方面,我選擇站在兩歲小女孩兒一方!

說出“他還是個孩子”的人,他們的心地原本就不純良,他們希冀自己的孩子將現實視作一個獵場,在其中佔盡便宜,使他人受盡屈辱!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面對一些窮兇極惡的人質問我:“如果那名七歲的小男孩兒是你的孩子,你還會這麼說嗎?”

我想告訴這些人:您還真問對了!第一、我不會教育出這樣的孩子!第二、如果是我的孩子這麼做了,我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兩歲小女孩兒的面前,處理這件事情!

請您注意,以下來自於我們的合理推測,“叔叔”語焉不詳,並沒有提及:

七歲小男孩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可能沒有家長的跟隨!有很大可能是這樣——這名小男孩兒就在他們的視野之內,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他們在採用一種“遛狗不牽繩”的策略,他們的信條是:這是一個單向度評價體系的現實,這個單向度的標準是“合理利用規則去恃強凌弱!”

等到自己的孩子遭遇到同等對待,他們就會即時出現,成為孩子最有力的盾牌!

這是什麼做法?這是《水滸傳》裡街頭牛二的做法,這是將來惡果的萌芽!七歲,已經不小了!如果沒有這麼一腳,我可以窺見這名小男孩兒的未來!他們是罩著年齡外衣的“魔獸”,他們正在漸漸長大!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再講個真實發生的故事。當年,這則故事中的男子被千夫所指

2018年,四川遂寧一輛公交車上,兩名小孩子一路嬉戲打鬧,使車廂內的人們心生不悅。

到達一處車站之後,其中一名男孩兒下車,另一名在車上的孩子仍舊無所忌憚地蹦跳嬉鬧。

旁邊一名青年男子溫和地對這名小男孩兒說:“小弟弟,你怎麼沒有上學呢?要不你坐在我這邊來,可以安靜一點。”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沒想到,這句話不但沒有起到作用,小男孩兒還戲謔地不停踢打男子的腿和手。

在忍耐了一陣子之後,這名男子終於爆發,一把抓過男孩兒來了一個過肩摔,並抬腳跺了幾下。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事後證明,這名男子只是虛張聲勢,那幾腳沒有加上力道,並無大礙。

男孩兒從地上起來之後,除了苦著臉,臉上帶有一些瘀傷,行動自若。

同車乘客在拍照的時候拍到了另一名同車乘客,這名同車乘客表現出了一點幸災樂禍的笑意。

這件事後來被一些媒體訛傳:畫面中展現笑意的中年人是小男孩兒的爸爸;他之所以面帶笑意是認為自己的孩子該打——“早就想打他了!”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當然,隨後小男孩兒的家長就站了出來:那不是我們,我們孩子非常乖!

四年之前,這件事中的男子被千夫所指;四年過去了,我們的想法一定改變了!不信看下面的投票吧!

為什麼改變了?因為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切膚之痛!

慢慢地,我們在認可這麼一種說法——

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熊家長!

這是一個好現象:只要這句話能夠深入人心,很多庸眾才能醒悟!

當然,這個過程非常漫長,需要時間清洗掉一代人或者兩代人,那樣才可能實現。

補白

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終章,但顯然是快樂教育、賞識教育的下半場,已經讓那些在上個世紀末靠著傳銷成功學成功的專家們以及死心塌地的信眾們無法收拾。

事實上,烏合之眾們原本並沒有意識到,所謂的快樂教育和賞識教育不過是“商家”的一種變現手段,他們的真實名字叫做——

討好式教育!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我不管別人怎麼認識,我的認識是:

平時之所求,公平與自由。

出現問題的時候,請不要代入自己狹隘的心理,請先問一問:誰是惡的始作俑者?

如果以德報怨,何以報直?

最後,我希望——讓更多人看到我的觀點吧,我希望叫醒那些裝睡的人們!

所以,您可不可以隨手點個贊,或者轉發一下呢?謝謝,晚安~,願好運與您常伴。

狂怒——男子助跑並一腳踢飛了七歲小男孩兒,你到底站在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