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一提到閨怨,我們都會不自覺想到古代的怨婦,這類詩大多是抒寫離婦、徵婦、棄婦的怨念,感情基調也是傷感的,她們或怨恨男子的薄情寡義;或怨恨戰爭導致夫妻分離的局面;或感慨愛情易逝、容顏易老……讀之總覺得他們一定出自女性之手,但其實熟悉古詩詞的人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它們多數出自男性之手。

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為何古代男性詩人多描寫女性閨怨?

原因大概有三點:

一、

古代女性很少有機會讀書,能讀書的要麼是書香門第,要麼是侯門子弟,而且封建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女詩人就比男詩人少了許多,隨著詩詞體裁的變化和豐富,男性詩人開始站在女性角度反觀生活、抒寫情感。

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二、

古時很多達官貴人、名流詩人都會流連於煙花巷,自然聽到了很多少女或怨婦的情感故事,她們或因生活所迫背井離鄉和愛人分離,或因情郎背棄走上賣唱之路,或被男子甜言蜜語迷惑……聽得多了,文人就將其記下來,轉化為詩文來替她們發聲。

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三、

許多閨怨詩也是詩人的心情寫照,女子遇人不淑正如詩人懷才不遇,所以他們寫怨婦其實也是在委婉地寫自己,將怨婦比作自己,將君王等比作薄情的男子,以抒發難以抒懷的心痛之感。

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王昌齡就曾寫過一篇很典型的閨怨詩,名字就叫

《閨怨》

,原詩如下:

閨中怨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很簡單,透過正面描寫突出怨婦對丈夫的思念,同時暗含對當時主流社會的抨擊。前兩句“閨中怨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意思是一個沒什麼煩心事的婦人,在明媚的春日梳洗打扮後登上“翠樓”。

注意,這裡的“翠樓”不是“青樓”,而是專門借指古時婦女的居所,同“紅樓”“朱樓”等。

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登上樓閣幹嘛呢?百無聊賴的她想看看春天的景色,突然看到“陌頭”楊柳青青,陌頭,即路旁。滿眼春色本應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詩人這裡用一個“忽”字暗示事情會發生轉折。果然,下一句“悔教夫婿覓封侯”就應了我們的猜測:看到春色她開始後悔讓自己的丈夫去“覓封侯”。

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唐朝採用府兵制,也就是各個軍府的常備兵,男子想要出人頭地要麼從文參加科舉,要麼從軍建功立業。但是,唐朝的府兵制很殘酷,服役期很長,二十一歲入伍需等到六十歲才能退役。儘管後來有所改動,但退伍也將近五十歲了,所以一個青年一旦從軍,他的妻子就等於要做一輩子寡婦。

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可能正是由於春光明媚、萬物可愛,閨中怨婦才倍感寂寞、孤獨,迫切需要情郎在身邊,因此她由一開始的“不知愁”轉變為後悔。她後悔將丈夫送去戰場或是官場,後悔勸丈夫建功立業,因為“覓封侯”是沒有把握的事情,而春日下的孤獨思念卻是真真切切的。正是這份深入骨髓的思念和悔意,使她明白:犧牲青春和愛情,去追求沒有把握的榮華富貴,浪費了兩個人的時光,浪費了彼此對真摯愛情的信仰。

容顏易逝,閨中婦女一個決定,活脫脫將生活過成守活寡的日子

往期精彩推介

日本因支援武漢物資再上熱搜,不是因為數量,而是因為外包裝

除《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還為該茅屋寫了首詩,二者天差地別

中國詩詞大會,11歲的小朋友與冠軍失之交臂,敗在這兩種水果上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麻煩告知,立刪!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