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南方過年和北方有什麼不同?哪裡的年味更濃?

北方過年吃餃子,扭秧歌,踩高蹺。南方過年吃年糕,表演舞龍,舞獅子,同樣都是過年,為什麼南北方會有不同的文化風俗呢?到底哪裡的風俗更有年味呢?春節作為一年當中最為隆重的節日,已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時間。圍繞著春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傳統文化。但是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在氣候、飲食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所以,南北方的春節習俗也會有很多的不同之處。本期文章我們就來詳細探討一下,我國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一些?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南方過年和北方有什麼不同?哪裡的年味更濃?

南方過年和北方過年具體的差異到底體現在哪裡?首先講一講小年。小年通常被認作是新年的開始,因為傳說中小年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這一天人們要把經過了一年煙熏火燎的舊灶王爺畫像取下,換上一幅新的灶王爺畫像,並擺上貢品,以祈禱來年衣食有餘,灶火不息。其實,這也就是傳統上我們所說的拜火祭灶。全國各個地區小年祭灶的風俗都大同小異,但南北方關於小年的時間卻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北方地區小年普遍是在臘月二十三,而部分南方地區的小年則是在臘月二十四。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南方過年和北方有什麼不同?哪裡的年味更濃?

從歷史資料上來看,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風俗年代更為久遠。最早可以追溯至宋朝,而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大概是從清朝中期才逐漸開始的。講完了小年,我們再來看一下除夕,除夕就是指歲末最後一天的夜晚,中國人在這一晚最看重的事情呢是團圓。正常情況下,全家人會歡聚一堂,一起吃年夜飯,長輩會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等到了新年鐘聲敲響之時,鞭炮齊響,辭舊迎新。因為今年情況比較特殊,部分地區提倡就地過年。很多人可能正經歷著第一次不回家過春節,所以除夕的風俗我們就不過多描述,防止有人看了會淚奔。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南方過年和北方有什麼不同?哪裡的年味更濃?

關於除夕,南北方最大的差異當屬餃子,南方地區在除夕夜守歲時,有圍爐的習慣,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後,便圍坐在爐火旁嗑瓜子、看電視等。而在北方守歲之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專案,那便是包餃子。不過這次的包餃子和平常的包餃子不一樣,這次包餃子會將硬幣、大棗、豆腐一同包入餃子當中,以期待來年發財、甜蜜、有福氣。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忙碌了一整年的人們開始相互拜年。甭管認不認識,見面都要說上一句恭喜發財,或者道上一句最樸實的過年好。這一天,全國統一的風俗應該是不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和財氣。而南北方的差異還是餃子,北方地區講究初一吃餃子,有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南方過年和北方有什麼不同?哪裡的年味更濃?

又因為餃子的形狀比較像古代的元寶,煮熟之後,端上餐桌象徵著新年發大財、元寶滾滾來的好兆頭。而相比之下,南方初一的第一餐大部分是年糕或者湯圓,年糕的諧音是年年高,預示吉祥如意的好兆頭。而湯圓也叫糰子或者圓子,有全家團圓的寓意。當然了,南方地區初一第一餐的風俗還有很多。比如湖北部分地區,第一餐是喝雞湯,象徵著清泰平安,而像福建部分地區的第一餐則是吃麵條,寓意著年年長久。到了大年初二這一天,全國各個地區普遍開始走親訪友,這一點就不是南方和北方之間的差異了,而是真正的十里不同俗。有些地區說,初一初、二拜姑姑,初三、初四的拜丈母孃。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南方過年和北方有什麼不同?哪裡的年味更濃?

初一、初二孃家人要先去姑姑家,代表孃家有人來請。然後,初三、初四出嫁的閨女才會回到孃家。但有些地區風俗則是,初二這一天出嫁的閨女就必須回到孃家,而且要有夫婿同行。因為初二這一天,通常也稱之為迎婿日。當然了,以上說了這麼多,只是代表了不同地區流傳比較久遠的一些過年風俗。而實際上,隨著近代社會變遷,經濟模式的轉變,當下南北方過年還有很多地方產生了新的區別。就以簡單的春節跪拜習俗為例,傳統上行跪拜之禮都是在祠堂進行,但北方祠堂在上個世紀戰爭以及文化運動年代幾乎遭到了滅頂之災。所以,當前北方部分地區的春節跪拜禮儀表現為村裡本家姓氏組團後,挨家挨戶給長輩磕頭。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南方過年和北方有什麼不同?哪裡的年味更濃?

而南方地區也很少會出現這種組團磕頭拜年的形式,行跪拜之禮,更多是在祠堂中統一進行。再從商人經營的角度看,北方商人在開年之後,大部分會選擇用鞭炮來趕走往年的晦氣,迎接開門大吉,典型的像初五財神日,用鞭炮來迎接財神。而南方地區的不同,南方商人在春節開工後都會選擇以贈送紅包的形式進行開工。也就是當下我們所說的開工利是,尤其在廣東、香港等地區最為盛行。好了,關於過年的一些人文風俗就分享到這裡。不過最後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感覺年味越來越淡,是因為我們成年了嗎?還是因為當前的物質文化生活太過豐富呢?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南方過年和北方有什麼不同?哪裡的年味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