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男人為何要“前髡後發”,前半光頭,後半留長辮子有何用意?

清朝的男人們都有一條長長的大辮子,而前半則為光頭,這一習俗在清軍入關之前就已經開始推行。滿族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而其統治者在關外就已經大力推行剃髮政策,肯定是有原因的。在關外如此,在進關之後更是如此。清軍於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入關時曾頒發“剃髮令”,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後,攝政王多爾袞提出重新頒發“剃髮令”。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在十日內必須要完成剃頭,否則就是掉腦袋的事情。更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口號。

清朝的男人為何要“前髡後發”,前半光頭,後半留長辮子有何用意?

查閱史料後,對於清朝的男人們為何要留如此奇葩的髮型,總結出兩點原因,分為清人入關前和入關後兩種環境下來針對性的分析。第一個原因,滿族人前髡後發是為了更好的生存,提高自身的戰鬥力。作為馬背上的戰鬥民族,隨時都要面對快速的衝鋒。如果是穿山越嶺,有長頭髮會很費事,容易與枝丫產生刮擦,加上馬的奔跑速度快,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滿族人就把前面的頭髮都剃掉。至於為什麼不把頭髮給剪短,其實原因很簡答。不僅僅是滿族人,就連漢族人在古代也不會剪掉頭髮,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是對父母長輩的尊敬。古代滿族人特別看重辮子,其祖先發源於白山黑水, 以打獵捕魚為生,生活相當不易。

清朝的男人為何要“前髡後發”,前半光頭,後半留長辮子有何用意?

為了在打獵的時候不與枝藤發生纏繞頭髮的事故發生,所以把前面的頭髮給剃光,後面的頭髮留起來,是為了保留一種“孝”的優良傳統。同時也保證射箭瞄準時,眼前無亂髮遮當,提高命中率。長辮子在白天的時候,可以盤在頭頂上,可以防止頭皮曬傷,也不礙事。晚上把辮子放下來,還可以當作枕頭用,可謂實用性相當強。而且滿族人相信薩滿教,頭髮是靈魂棲息之地,是十分神聖的。所以,即便有滿族人戰死沙場了,不能回到家鄉安葬,戰友們就會把逝者的頭髮割下來送回家,並且附上名字、時間、軍籍、軍銜等榮歸故里安葬。第二個原因:推行剃髮,是為了鞏固統治。16世紀未葉,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建立八旗騎兵,從此百戰不殆,走向了人生巔峰。不僅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相繼臣服,當時的明朝也有很多投降計程車兵,而這些士兵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剃髮,必須與滿族士兵一樣,把前額頭顱前半部分頭髮全部剃除,這其實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奴役。

清朝的男人為何要“前髡後發”,前半光頭,後半留長辮子有何用意?

清軍進關之後,也強行地實行了剃髮令,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縱觀歷史上的東亞民族蒙古族,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其髮型都大同小異,從浮世繪上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這種看似怪異的打扮,其實是一種被廣泛推行的成人禮。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