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卻沒以前快樂了?

六、七十年代,農村走的是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農民天天在一起生產勞動,大家都開開心心的,有說有笑,互相鼓勁,共同努力。彼此之間建立了一種深厚的兄弟般友情,誰家有什麼喜事,夲隊社員互請吃酒,這樣一來二去的禮尚往來,本隊農民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了,誰家有什麼困難,農民之間都會自覺地幫忙。那時每個自然村都注有鄉鎮派來的工作人員,每天晚上社員記分,注村幹部要給社員宣講黨的政策,講各地的先進事蹟,要求社員做好人好事,所以那時農民的道德風尚都很好。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卻沒以前快樂了?

在八十年代初,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都幹勁十足地在自己責任田裡幹活,精耕細作,起早摸黑地幹,都希望自己田地裡有個好收成。勞動時生產隊的那種歡聲笑語沒有了,只是一個勁地埋頭苦幹。到了晚上,沒有會開,也不記工分,農民之間就互相串門,各自談談自家的生產情況,互相交談農業生產經驗。女人們也不例外,可她們卻談些家長禮短的話。這樣一來,農村實行聯產責任制,不但解決了農民溫飽問題,而且每年還有一定的結餘。農民與農民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和睦,誰家有困難,都會伸出援助之手,象兄弟般的幫忙。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卻沒以前快樂了?

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許多新的產品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這就需要招收大量的員工,讓農村年輕人看到了希望,一批批年輕農民,丟下農村種田,奔城市打工。二十年來他們在城市幹得順風順水,口袋裡都賺得鼓鼓的,都在城裡購車購房安了家。現在的農村變得冷冷靜靜,剩下一些年齡偏大的老人在家種田自給。村裡80%以上的人都去了不同的城市。一個村莊的農民只有過年才能見一次面,由於長時間不在一起,各人都在拼命的抓經濟,使得農民之間的情義變淡薄了,見面打一聲招呼,就各忙自己的事去了,互相之間沒有了以前的那種交流,也不串門,沒有溝通,互不瞭解,自然情感也沒了。

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年輕人具有一種攀比心理,認為誰也不會落後於誰,都人模人樣的,覺得自己不比誰差,有高傲情緒。使得以前那種互幫互助思想少多了,腦子裡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賺錢。見別人在城裡有房有車,迫使自己也要想辦法有,所以滿腦子就是想怎麼去賺錢。見別人在村裡建了別墅,自己腦子裡又是緊張,感覺自己可恥。這樣使得農村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心裡不平衡就像一副千斤重擔,壓得他們心裡永遠也高興不起來。雖然現在生活好了,大家都富裕了,都過上了幸福生活。但生活給人們的壓力也大了,迫使人們拼命地去賺錢,心裡永遠得不到輕鬆,時常緊張得睡不著覺,所以現在的人們沒有以前快樂。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卻沒以前快樂了?

由於現在和以前的生活目標不同,生活觀念不同,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思想情緒。以前人們的生活目標是“滿足溫飽”,覺得大家都是一樣的“兄弟關係”,所以大家都很開心。現在人們的生活目標是“人家有的我也應該有”,生活都向高標準著齊,使人們心裡產生巨大的經濟壓力,所以現在的人們沒有以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