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三國中期,孫劉聯盟暗潮湧動,曹操那邊也看出劉備奪取漢中稱王后仍不歸還荊州已讓孫權極為不滿,便暗中使勁,終於引得關羽北伐,致使荊州空虛。呂蒙為了騙關羽也是下了血本,最終白衣渡江襲破荊州。而前線的關羽攻不下樊城,還倉促中得知荊州老家沒了,忙往回跑,結果後面被曹魏下黑腳,前面被東吳悶黑棍,最終兵敗身死。

要說關羽也是三國有名的大將,為何會落到如此下場呢?看看這場戰役中曹魏和東吳出動的陣容你就會明白了……

關羽可以說是劉備帳下最善戰又深受劉備信任的大將,論武勇能策馬於萬軍之中斬殺顏良,論用兵能擒于禁、斬龐德,圍困襄樊,威震華夏。

所以,當關羽趁曹操調兵防範孫權合肥,襄樊空虛,同時也是為了策應在漢中戰場與曹操、夏侯淵、張郃等打得不可開交的劉備,起兵北伐的時候,為了迎戰關羽,曹操幾乎動用了所有的所有的力量,甚至連鎮守合肥防範東吳的張遼都出動了,只為擊敗來勢洶洶的關羽。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關羽起兵北伐時,鎮守襄陽的是呂常,而鎮守樊城則是曹操的從弟曹仁。曹仁在曹操陳留起兵的時候就投靠曹操,是曹操最早的得力大將。曹仁是十分能征慣戰的一員猛將,隨曹操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敗劉備,立下了不少戰功。官渡之戰,隨曹操攻略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赤壁之戰後,與周瑜在南郡對峙,雖然最後被周瑜擊敗,但憑藉一身武勇也是殺得吳軍不能阻擋。

曹操讓他鎮守襄樊,正是看重曹仁的這份作戰能力。當時曹仁與呂常鎮守襄樊,雖然被關羽圍攻,但始終沒有被關羽攻破,也證明了曹仁的厲害。

而前往救援襄樊的前後一共有三支,第一支是于禁、龐德率領的七軍,第二支是徐晃所率領的十二營兵,第三支是張遼所統領的合肥兵馬。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于禁也是曹操早期的大將,後世的五子良將之一。

于禁最開始跟隨的是曹操的至交鮑信,鮑信死後,經推薦跟了曹操。于禁雖然後來被關羽“水淹七軍”晚節不保,但在早期,于禁是曹操帳下十分得力的大將。早年隨曹操打徐州,攻呂布,特別在宛城之戰中,面對突然反叛的張繡,于禁整軍反擊,穩住了敗勢,為曹操後續反擊贏得了寶貴時間。官渡之戰,于禁堅守延津,抵擋住了袁紹一部軍隊的進攻,還進而反擊,攻破了袁紹別營,斬獲頗多。

于禁由於屢立戰功,又善於整軍,威嚴毅重,在軍中很有威望。所以,曹操才會在關羽圍攻襄樊的關鍵時刻令他前往救援。只可惜,在樊城北部抵禦關羽的時候,由於漢水暴漲,軍隊全軍覆沒,曹魏一代名將竟然舉軍投降了關羽,被押到南郡關押,晚節不保。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而隨於禁前往抵禦關羽的龐德,最早是馬騰和馬超帳下的猛將,驍勇善戰,常常陷陣卻敵,戰功卓越。在投降曹操後,隨曹仁平叛宛城,還曾在和關羽的對戰中射中關羽前額,是十分善戰的勇將。

當於禁七軍被水淹了之後,龐德還引兵於岸上與關羽力戰到底,最後在駕船準備逃跑的時候,船翻了才被關羽擒獲,不屈被斬,卻也成了忠勇之名。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再看徐晃,雖是半路進到曹操帳下,但有勇有謀,能征慣戰,因而也被後世譽為五子良將之一。

徐晃早先曾隨楊奉救駕漢獻帝,後又隨曹操攻打呂布、劉備,屢立戰功。官渡之戰,多次擊破袁紹軍,特別是在攻略河北的時候,勸曹操招降易陽,進而迅速平定冀州,而後,又在張遼指揮下大破烏桓,功勞很大。當馬超和韓遂聯軍攻略長安,兵臨潼關時,又向曹操獻計,渡過渭河北岸,夾擊馬、韓聯軍,最終為曹操擊敗馬、韓聯軍立下大功。其後與夏侯淵平定雍涼,隨曹操攻張魯,阻擊劉備,戰功累累。

當襄樊被圍時,徐晃領兵深入險境,聲東擊西擊敗關羽,並趁勢攻破關羽營寨,一舉破圍,對曹操南方疆土穩定起了很大作用。再加上他治軍嚴整,甚至還被曹操譽為“有周亞夫之風”。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張遼雖說沒有到地方關羽就被徐晃擊敗了,但他預先就瞭解到了曹操的意圖,所以進兵救援十分神速。張遼跟徐晃一樣也是半途進的曹營,但張遼的威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北滅烏桓,南破孫權,以至於被後世譽為五子良將之首,可以說是曹魏帳下最善戰的大將。

不過,還好張遼沒到場,不然關羽同時對陣徐晃和張遼兩位敵營故友,這就真的很難堪了。

前線有曹仁、于禁、龐德、徐晃,乃至增援的張遼,後方,曹操還有司馬懿、董昭和蔣濟輪番出謀劃策。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司馬懿,大家都熟悉,不消說,取代曹魏建立晉朝的奠基人,用兵、謀略都是一流的,在荊州、雍涼和遼東都立下了奇功,讓東吳諸將和季漢諸葛亮以及遼東的公孫淵都吃了大虧。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在關羽水淹七軍,擒獲于禁,斬殺龐德之後,曹操迫於關羽威勢甚至一度準備遷都,正是司馬懿和蔣濟共同勸諫曹操不要遷都,並向曹操獻計,讓東吳攻打荊州,迫使關羽無心圍攻,只得回救荊州,才幫曹操穩住了態勢。

董昭,是早期向曹操建議將漢獻帝遷都許昌的提議人。面對東吳來人,正是他獨樹一幟,提議將東吳攻取荊州的訊息洩露給關羽和被圍困的襄樊守軍,既能使關羽知難而退,還能穩定軍心,一石二鳥,進而扭轉了襄樊的戰局。

而東吳這邊,雖然關羽已經率領精銳北伐曹魏,但面對關羽以及他悉心設防的荊州仍然派出了自己的兩大都督,通力合作,抽調了大量荊州兵力,這才順利襲取荊州,將關羽置於萬劫不復之地。

東吳在軍事力量上最值得一提的自然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東吳五督,其中第三任和第四任都督就是呂蒙和陸遜。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呂蒙最早是孫策帳下一員武將,隨孫策征戰,以膽氣著稱。孫權繼位後,得到了孫權的關注,隨孫權攻夏口,隨周瑜去荊州,都立下了不少功勞。後來經孫權勸諫,更發奮讀書,呂蒙超人變身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成了有勇有謀的大將之才。看來呂蒙應該算個實用型學霸,不僅學習能力暴強,而且學了就能用,其後幾次用兵獻策,不僅讓周瑜欣賞,魯肅歎服,更讓孫權都為之著迷。後來,又與孫權對陣曹操,頗有遠見地建了濡須塢,攻合肥首破皖城,功勞最大。隨後攻取荊州三郡,計取零陵,展現了出色的謀略。

而攻取荊州時,呂蒙首先假裝生病迷惑關羽,又向孫權推薦了可造之材陸遜。之後經過籌備,呂蒙白衣渡江,一舉拿下江陵,又用計誘使公安的蜀將傅士仁和南郡的糜芳投降了東吳。

最絕的還是他的攻心計,由於對荊州各部安撫得當,又利用關羽使者慢了關羽的軍心,進而瓦解了關羽軍,使得關羽軍無鬥志,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的朱然、潘璋擒住,進而被斬殺。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又是孫權的親戚,本來關係就很特殊,再加上陸遜雖為儒生,卻通曉謀略,深通用兵之道,故而成了呂蒙之後東吳的頂樑柱。早先陸遜曾討平了山越的山賊大帥潘臨和賊帥尤突,因而引起了孫權的注意,將侄女許配於他。其後,又平定了被曹操策反,在丹陽聯合山越的費棧,早早地體現出了優秀的軍事潛力。

關羽圍困襄樊的時候,陸遜極有洞見地察覺出了呂蒙稱病的用意,之後代領陸口時又對著關羽一陣信口吹捧,終於騙走了關羽在荊州的絕大部分家當。而後隨著呂蒙攻取荊州,擊破諸多蜀將,長驅直入,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門戶,致使關羽最後無路可逃被擒斬。

上述這些陣容,曹魏和東吳可謂是傾盡全力,兩家聯合攻討關羽,簡直就是跟關羽過不去啊。

襄樊一役關羽為何難逃昇天?看看他對面的這七位大將和三位軍師

要知道,張飛也只對戰過張郃一人。馬超“待遇”好點,也就是曹操本人和曹仁、徐晃,並有賈詡出謀劃策,夏侯淵也是後面才對上的。而關羽一次就面對了曹魏和東吳的七位名將和三位謀士的算計和夾攻,關羽此戰雖敗猶榮,不僅重創了曹操的大軍,還牽連東吳兩大都督聯袂攻伐,這是多大的陣勢!

而正是因為面對三國中前所未有的陣勢,關羽的敗亡也成為了必然,兩國主力全出,而且還是數一數二的兩大勢力,當時西川救兵又沒到,如果這樣情況下關羽還能逆襲,那三國最終統一天下的肯定是季漢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