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8位女性就有1人脫髮!植髮機構盯上女人錢包,保衛髮際線一次需3萬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羽岐

每8位女性就有1人脫髮!植髮機構盯上女人錢包,保衛髮際線一次需3萬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中國人頭皮健康白皮書》資料顯示,每4位男性中有一人正在脫髮,每8位女性中亦有一人被脫髮困擾。30歲前脫髮的比例高達84%,較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至少提前了20年,年輕化態勢愈發明顯。

年輕人為保住頭髮,使出看家本領。根據《2022年國民頭髮調研報告》,82。1%的人對自己頭髮狀態(脫髮或少發)敏感、焦慮,59。3%的人正在保衛頭髮。初代嘗試洗髮水固發、生髮;二輪藥物治療衝刺,如使用米諾地爾汀治療斑禿;終極生髮武器則為植髮。

武陵作為“脫髮界”的一員,發縫寬、拔頂是她最在意的問題。她曾去連鎖植髮機構檢測和諮詢,但由於不適用和價格高昂,又因固發價格亦超過1萬元,先後放棄植髮和固發。

擔憂“禿頭”的女性不止武陵一人。美唄在去年10月釋出的《2021植髮資料洞察報告》顯示,女性植髮增長態勢明顯,已達41。2%,與男性植髮近乎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往女性植髮成交資料中發現,僅有20%的女性因脫髮而植髮,而在男性植髮群體中因脫髮而選擇植髮的比例約60%。換句話說,大部分女性消費者選擇植髮並非病理性成因。

“生意經”下生意發,植髮市場依照技術、服務、抓住消費者痛點而掌握話語權。在植髮市場這片藍海中,新的痛點孕育新的商機,競爭時有激烈,但新產品亦常有出現。女性植髮正在成為賽道里新的聚焦點,植髮機構們開始盯上了女人的錢包。

抓住女性的“心”

早在125年以前,植髮技術的雛形就已經誕生。1897年,土耳其醫生梅納赫姆·霍達拉(Menahem Hodara)進行了毛髮移植實驗,從未患病的頭皮區域取出頭髮,並將其植入到由瘢痕產生的脫髮區域上。彼時,植髮尚在探索階段,霍達拉的研究引發關注,爭議也此起彼伏。

直到1939年,日本醫生OKUDA在為燒傷患者後腦部(包含毛囊)進行面板移植手術時,發現長出了新頭髮。這一年,他利用打孔技術對200位患者治療包括頭部、眉毛、鬍鬚缺失的瘢痕性禿髮,植髮的技術才開啟了新的階段。

125年以後的今天,植髮的受眾所追求的不只是修復和治癒,還有變美。時代財經發現,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女性在做植髮攻略時通常會考慮到植髮後的美觀性。一般來說,植髮會打破固有長髮形象,取發、剃髮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恢復,這對女性而言,必然存在顧慮。

在社交平臺上,女性在描述自己為何選擇植髮時,都會提及髮際線高、額頭突出。“大腦門對我來說並不美觀,通常剪劉海遮蓋是我的第一選擇。”武陵對時代財經表示。

9月21日,雍禾醫療(02279。HK)營運總監徐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此前到店的消費者有95%為男性,但從2020年開始,女性消費者逐漸增多,植髮市場的受眾比例在變化,訴求也在更新,公司相應的方案也需要及時調整。在女性群體中,對美學的要求較高,甚至在植髮方案中50%左右要考慮到設計美感。

瞄準女性植髮市場,雍禾醫療在近日正式上線了女性植髮品牌“發之初”。在徐洋看來,男性更在意毛囊種植的成活率,而女性更注重精細化的美感,以及種植毛髮的粗細、方向等維度,“在設計方案上反覆確認,在毛囊粗細這些小細節上要求的是自然好看”。

瞄準女性植髮賽道,雍禾醫療並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9年,植髮機構熙朵植髮、新生植髮先後推出不剃髮植髮技術,暫時性解決消費者“出門難”的困擾;2020年8月,碧蓮盛亦推出自主研發的不剃髮植髮技術,“長取長種”吸引了不少植髮人群,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目光。

據碧蓮盛披露,截至2022年9月,其不剃髮植髮手術量已突破20000例。

高毛利吸引眾多玩家入局

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國內毛髮醫療服務市場2020年的規模為184億元,預計2030年將漲至1381億元,規模增速高達750%。

廣州某三甲醫院護士黃丹告訴時代財經,一毛囊單位價格在15元左右,以女性植髮際線大約需要2000~3000個毛囊單位為例子,換算下來在3萬~5萬元不等。

雍禾植髮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75。2%、72。6%、74。6%。另據大麥植髮的招股書,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79。8%、75。9%和70。9%。

按照毛利率70%計算,一次5萬元的頭髮治療,成本僅為1。5萬元。

大市場、高利潤,吸引著眾多機構的發力。

作為“植髮第一股”,雍禾醫療已經跑在前面。今年上半年,雍禾醫療新建3家雍禾植髮醫療機構,1家“發之初”女性植髮院部,預計2022年全國植髮機構將接近70家。“我們在北京和上海都設立了毛髮醫院,目前正在籌建中,未來可能會在更多城市將診所升級成醫院。”徐洋說。

其他民營植髮醫療機構也不甘落後,今年6月,大麥植髮遞表港交所,衝刺港股IPO。

除此之外,公立醫院、醫美機構亦加快在植髮、護髮領域的佈局。

曾在北京某三甲醫院毛髮專科就醫的劉華對時代財經提到,此前她一直深受脫髮困擾,經朋友介紹到醫院的毛髮專科治療,醫院的脫髮以藥物治療為主,一般的流程為“檢測+開藥”,即影像學判斷毛囊情況,藥物搭配治療,並複診。

“目前公立醫院開展植髮手術的很少,主要是解決面板疾病和毛髮疾病的一些問題,這是整個競爭態勢中公立醫院的視角。”徐洋告訴時代財經。

動脈網資料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公立醫院的植髮科室約佔全行業的10%。黃丹向時代財經透露,其所在醫院的整形美容科有專門的植髮小組,由主任直接帶隊參與植髮手術。

除此之外,部分民營醫美整容機構也設定了專門的植髮科室。據動脈網統計,民營醫美整容機構在市場佔比約25%,以伊美爾、熙朵為典型代表。

(應採訪物件要求,武陵、黃丹、劉華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