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場外業務如何了?“一發行就秒光”的產品還在嗎?2018場外期權兩位數增長,頭部效應更集中

券商場外業務如何了?“一發行就秒光”的產品還在嗎?2018場外期權兩位數增長,頭部效應更集中

券商場外業務如何了?“一發行就秒光”的產品還在嗎?2018場外期權兩位數增長,頭部效應更集中

2018年宏觀經濟環境較為嚴峻,A股二級市場走勢低迷,場外證券業務規模波動幅度較大。

就在本週,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2018年場外證券業務年度開展情況報告》,對場外證券業務中關注度較高的收益憑證、場外金融衍生品和非公債三項業務過去一年的情況詳細闡述。

券商場外業務如何了?“一發行就秒光”的產品還在嗎?2018場外期權兩位數增長,頭部效應更集中

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的大背景下,券商收益憑證業務備受市場歡迎。去年,累計有87家證券公司開展收益憑證發行業務,累計融資7492億,較上一年度略有減少。2018年度,全行業收益憑證發行規模前十的券商也被公佈。

在場外衍生品業務上,新增交易規模連續第二年保持增長,商業銀行、私募基金成為證券公司該業務最主要的交易對手。A股權益標的仍是場外衍生品業務最主要的品種,黃金標的交易有所活躍。

在非公債發行上,受“降槓桿、緊信用、嚴監管”宏觀經濟大環境影響,規模和結構發生一定變化,比如發行規模處於低潮階段,產品期限中短期佔比增加,發行利率呈緩慢上升趨勢等等。

減少8。44% 券商收益憑證發行規模下滑

在資管新規大背景下,證券公司發行的收益憑證被看做市場上唯一的“保本”理財產品,備受追捧,市場人士用“一發行就秒光”來形容它。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18年全年,累計共87家證券公司開展收益憑證發行業務,合計發行收益憑證7492。37億元,較上年同期發行規模減少690。29億元,減少比例為8。44%。

就發行節奏來看,全年收益憑證的發行規模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並在年末伴隨A股成交量與融資融券餘額的走穩而再次開始上升。

截至2018年12月底,存續收益憑證10835只,存續規模3264。1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642。12億元,減少比例為33。47%。

由於發行規模的減少,發行只數卻連續第三年保持快速增長,單隻收益憑證的平均發行規模已經連續第三年保持下降趨勢。平均發行規模從2015年的0。73億元,下降至2018年的0。22億元,較最大平均規模(2015年)減少0。51億元,減少比例近70%。

按照發行目的來看,收益憑證一般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透過發行成本固定的“固定收益類”收益憑證,籌集資金以用於公司運營等各項業務,滿足自身融資需求;一部分是主要發行以掛鉤A股各類資產標的的“非固定收益類”收益憑證,滿足客戶資產配置、分享A股波動收益的需求。

因此,2018年全年,“固定收益類”與“ 非固定收益類”收益憑證發行規模的增減及組成結構的變化,密切受到A股二級市場走勢的影響。

“固定收益類”收益憑證的發行規模和發行只數都佔比頗大。全年87家證券公司累計共發行“固定收益型”收益憑證6,246。05億元、23,862 只,分別佔全部收益憑證發行規模與發行只數的83。37%和71。22%。

收益憑證發行規模前十名全市場佔比過半

馬太效應在券商發行收益憑證中表現的更為突出。全年合計共87家證券公司發行收益憑證,發行家數與去年同期持平。收益憑證發行規模最大的10家證券公司,合計發行規模佔全市場發行規模的一半以上。其中,全年的發行金額佔全市場發行金額總量的52。46%,全年的發行只數佔全市場發行只數總量的50。77%。

2018年全年收益憑證發行規模排名來看,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國銀河、國泰君安、廣發證券以及招商證券名列前十,共發行17011只收益憑證,合計發行金額3930。66億元。

券商場外業務如何了?“一發行就秒光”的產品還在嗎?2018場外期權兩位數增長,頭部效應更集中

全年收益憑證業務開展情況呈現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第一、全年收益憑證發行、存續規模較去年明顯降低;

第二、單隻收益憑證平均發行規模連續第三年下降;

第三、在證券公司立足櫃檯市場,推進個性化服務客戶財富管理需求的程序中,收益憑證正日益發揮重要作用。

前兩點上文都已提及,第三個特點,收益憑證作用日益重要。2018年,券商在櫃檯市場中發行的收益憑證,“非固定收益型”收益憑證的佔比為24。16%,不僅扭轉了過去三年的下滑趨勢,更創出了近四年內的新高。透過以“非固定收益型”為代表的收益憑證的發行,證券公司在櫃檯市場中提供了多樣化的期限、掛鉤標的、收益結構,滿足了客戶個性化的財富管理需求。

34%!場外期權新增本金規模大幅攀升

期權新規釋出後,參與指數與商品期權的證券公司較多,競爭較為激烈,2018年場外衍生品交易集中度同比略有下降。

2018年全年,合計共有54家證券公司(包括作為交易對手,下同)開展了場外衍生品交易業務,全年共新增場外衍生品交易合計名義本金8772。0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17。13%。截至年底,場外衍生品存續交易名義本金3466。71億元,去上年同期減少5。16%。

其中,新增場外衍生品交易以場外期權為主,場外期權新增名義本金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 1,706。95 億,增幅為34。06%。

2018年,場外市場共包括7家場外期權業務一級交易商、21家場外期權業務二級交易商(前三批)。2019年,第四批二級交易商名單出爐,分別為安信證券、東莞證券以及天風證券。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量排名前三,全年新增名義本金分別為2081。19億元、1316。07億元以及1097。70億元。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全年場外衍生品業務開展情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規模連續第二年保持增長,年末存續交易規模有所下降。

第二、場外衍生品業務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逐步顯現。證券公司透過大宗商品類(不含境內黃金標的)為標的場外衍生品交易,在服務實體經濟、滿足產業企業個性化風險管理和財務安排需求等方面正發揮日益突出的作用。

第三、場外衍生品交易集中度較高,同比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期權新規釋出後,參與指數與商品期權的證券公司較多,競爭較為激烈。

第四、商業銀行、私募基金成為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最主要的交易對手。資管新規釋出後,商業銀行大量發行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為了對沖其發行結構性產品的風險敞口,向券商購買期權,使商業銀行成為了場外衍生品市場最重要的交易對手。私募基金主要使用場外衍生品工具,實現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的投資管理需求,但隨著場外期權的規範提高了私募基金參與門檻,私募基金參與的活躍度大幅下降。

第五、A股權益標的仍是場外衍生品業務最主要的品種,黃金標的交易有所活躍。

募集資金總額下滑7% ,非公債發行處於低潮

2018年,受“降槓桿、緊信用、嚴監管”宏觀經濟大環境影響,非公債發行規模和結構發生一定變化:發行規模處於低潮階段,年底略有回升;產品期限中短期佔比增加,長期佔比減少;發行利率呈緩慢上升趨勢,結構發生變化;可交換債發行規模小幅回升。

就發行情況來看,2018年,合計備案非公債899只,環比下降5%;募集總金額10,335億元,環比下降7%。

券商場外業務如何了?“一發行就秒光”的產品還在嗎?2018場外期權兩位數增長,頭部效應更集中

全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發行情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發行規模處於低潮,僅年末略有回升,已發債券中短期限佔比增加,同時發行利率緩慢上升,可交換債發行規模小幅回升。

第二、發行人分佈行業相對集中,主體信用等級分佈平均、註冊地址分散,償債能力需持續關注,財務槓桿率較高的主體佔比保持高位。

第三、持有人數量與型別結構分佈總體穩定。

第四、發行承銷證券公司集中度略有下降,評級機構參與非公債的債項和主體評級市場佔有情況發生變化。

今年4月份收益憑證發行規模環比減25%

17日,證券業協會也披露了今年4月份場外證券業務的開展情況。

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規模與3月份基本持平。其中,股指期權新增交易規模增長近一成,個股期權增長近兩成;大宗交易、境外標的等期權品種新增交易規模縮減二至五成;收益互換新增交易規模增長近三成,連續第二個月保持30%以上增速。

4月份,收益憑證發行規模的前三名分別為國泰君安、中國銀河以及華泰證券,發行金額分別為95億、83億以及70億。截至4月底,未兌付的收益憑證發行期限以6個月以上為主,收益結構以固定收益型為主。發行規模環比減少25%,存續規模保持平穩。

值得一提的是,櫃檯市場轉讓成交規模環比增長兩個百分點。成交金額最大的三家券商,合計佔到總規模的96。7%。

券商場外業務如何了?“一發行就秒光”的產品還在嗎?2018場外期權兩位數增長,頭部效應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