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加持,千元手機也能玩3A大作的“雲遊戲”時代真的來了嗎?

更大的可能是,雲遊戲會想現在這樣,成為一種形態的補充,而不會取代其他形態。

刺蝟公社 | 駱北

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

騰訊雲遊戲平臺“騰訊即玩”正式對外發布。

5G加持,千元手機也能玩3A大作的“雲遊戲”時代真的來了嗎?

即使在玩家群體中,雲遊戲也是個新鮮事物,普通大眾甚至只知道玩遊戲需要在一個裝置上玩,不同的裝置能玩的遊戲也不一樣,分成PC、手遊、頁遊、主機等型別。另外,裝置的效能也是玩遊戲的關鍵因素,有些配置差的手機或電腦,玩起遊戲來體驗極差。

悄然間,雲遊戲已經由概念變成了現實,不需要下載遊戲,也不需要強大的硬體配置,只要能上網,就能隨時隨地玩到任何想玩的遊戲。

這是怎麼實現的?簡單來說,在某個地方有一臺巨型伺服器,效能超強,運行了許多臺虛擬電腦,玩家透過遠端連線在其中一臺電腦上玩遊戲,遊戲的畫面和聲音都透過網線傳輸到玩家的手機上,或電視盒子上,玩家的鍵盤和滑鼠指令傳回到伺服器上,做到實時互動,擺脫硬體和平臺的限制。

但自從有了雲遊戲這個概念以來,圍繞雲遊戲實現效果的爭議就沒有斷過,打破配置、平臺和遊戲價格對玩家的限制,可不是什麼偽需求,確確實實是廣大玩家的痛點,阻擋在雲遊戲面前的,是在技術上的諸多問題,以及因此導致的不良體驗。

5G加持,千元手機也能玩3A大作的“雲遊戲”時代真的來了嗎?

2009年,第一家雲遊戲公司OnLive在舊金山GDC遊戲開發者大會上驚豔亮相,近十年過去,倒在雲遊戲上的“先烈”比比皆是。

OnLive的出現是極具震撼力的,大型單機遊戲《孤島危機》系列向來被稱為“硬體殺手”,讓無數玩家望洋興嘆,但在OnLive上執行起來,有著極高的流暢度,但可惜的是,OnLive的技術支援仍然停留在PC時代,計算能力和儲存能力不夠,需要大量的伺服器,造成了極高的運營成本,直接摧垮了公司運轉。

在國內,也有幾家公司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1年,雲聯科技推出自己的雲遊戲平臺,卻倒在了版權和玩家終端極差的網路環境上,玩不到幾個好遊戲,玩起來還特別卡,嘗過個新鮮,就沒什麼人玩了。

在很長時間內,雲遊戲的尷尬之處在於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首先,雲遊戲的生態沒有構建起來,遊戲廠商、發行商、雲平臺之間的關係沒有理清,商業模式不明朗,缺少合理的定價依據和分賬方案,有的公司解決了技術難題,卻苦於沒有遊戲版權,有些遊戲大廠也推出了自己的雲遊戲服務,但體驗很差,沒能真正解決使用者的痛點。

其次,在技術上,雲端和終端,都存在著不少技術難題,傳輸延遲、遊戲畫質、網路環境、資料儲存,高額成本之下,到了玩家手裡,就成了昂貴的遊戲價格和訂閱服務,和又卡又慢的糟糕體驗。

“在大學宿舍四個人共享20M頻寬的情況下玩雲遊戲的體驗,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一位曾經嘗試過雲遊戲的玩家說。

即便後來普遍達到100M頻寬,網路環境也沒好到哪去,玩雲遊戲不僅需求網速快,高解析度下每一幀的畫面,都是龐大的資料量。這麼大的資料量,實時傳輸到玩家的終端顯示屏上,需要極低的延遲和丟包率,不像看影片可以快取,玩遊戲時網路一波動,就會造成卡慢破圖。

5G加持,千元手機也能玩3A大作的“雲遊戲”時代真的來了嗎?

在格來雲遊戲玩《巫師3》

最關鍵的,還是價格太貴,國內之前不溫不火的幾家雲遊戲、雲電腦公司,實行會員包月或按時長收費,平均下來要比去網咖都貴,還沒有網咖那麼好的體驗,除非逼不得已,正常情況下很少有人會玩,從長期成本來看,不亞於購買主機和高配置電腦,大部分都是短期行為。

不過,在經過多年技術儲備之後,再趕上5G網路的商用化大潮,雲遊戲又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首先最直接的,雲計算的快速發展讓平臺企業不用像過去那樣租賃大批伺服器,大幅度降低了運營成本,運算能力的提升也讓遊戲在雲端的執行效率得到改善,對資源的佔用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然後就是網路環境的改善,前幾年的三網合一,包括現在5G網路的普及,都降低了資料傳輸的難度,大大改善了玩家的體驗。”一位雲電腦公司技術總監王彬對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

說。

雲遊戲這片藍海,陸續有人闖入進來。據悉,Google將在3月中旬釋出自家的Project Stream雲遊戲服務,還將推出一款搭載該服務的硬體裝置,包括一個“遊戲機”和一個控制手柄。

這項服務去年就開始測試,使用者只要保證25M以上的頻寬,就能在PC端的Chrome瀏覽器上玩到《刺客信條:奧德賽》這款刺客信條系列的最新大作。

微軟不甘示弱,去年10月也釋出了xCloud雲遊戲平臺,不僅適用於自家Xbox主機,還登陸到IOS和Android系統,和PC端,甚至於在前幾天,微軟把這項服務搬上了任天堂Switch主機,透過xCloud玩家可以在NS平臺玩到微軟的第一方獨佔遊戲。

5G加持,千元手機也能玩3A大作的“雲遊戲”時代真的來了嗎?

御三家的其他兩家索尼和任天堂也都各自推出了雲遊戲服務,在效能不足的Switch上,可以在雲端玩到本機帶不動的《生化危機7》和《刺客信條:奧德賽》,缺點就是,實在是太貴。

甚至於連亞馬遜都坐不住了,在亞馬遜官網招聘資訊中,出現了“雲遊戲軟體開發工程師”這樣的崗位。

大廠們都想在流媒體雲遊戲領域成為下一個Netflix,遊戲發行巨頭騰訊也不例外。

雲遊戲在未來有太多的想象空間,如果全面普及,將打破產業壁壘,改變遊戲的發行形態,盜版遊戲將不復存在,雲遊戲可能會取代家用主機,整個遊戲行業發生鉅變。

但遊戲發展這麼多年,衍生出多種形態,都是為了在不同場景下滿足玩家玩遊戲的需求,在雲遊戲出現之前,也有玩家出門玩手機,工作間隙玩電腦,回家開啟主機,即使雲遊戲普及,在很多場景下依舊需要多種裝置的支援,才能保證遊戲體驗,更大的可能是,

雲遊戲會像現在這樣,成為一種形態的補充,

而不會取代其他形態。

不談那麼遠,即便現在,雲遊戲也面臨很多困難,有位玩家在手機上玩了一小時格來雲遊戲,產生了5個G的資料流量,直接把手機玩到欠費,而在Switch上,按遊戲時間收費玩《刺客信條:奧德賽》,一天的費用約合人民幣44元,如果打算買斷,價格是人民幣513元,在PC端的steam上,這錢都能買兩個《奧德賽》了。

雲遊戲最初是為了降低玩家買高配置裝置的經濟壓力,到頭來還是一場不菲的買賣,苦惱的來源永遠都是那麼簡單:

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