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近日,世界技能博物館收到兩件來自山東高密的“中國一絕”——500多年曆史,50餘道工序,線條精細、顏色細膩的撲灰年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繪製工具竟是炭條……

說起我國特有的民間工藝品——年畫,許多人會想到天津楊柳青年畫。除了楊柳青年畫這種常見的木版年畫,還有一種很特別的年畫——撲灰年畫,僅存於山東省高密市,有“中國一絕”之美譽,也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世界技能博物館徵集到的展品中,就有兩件撲灰年畫作品——《三星圖》以及《姑嫂閒話》,捐贈者是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石見亭。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石見亭

要介紹這兩件作品,先要介紹什麼是撲灰年畫。用石見亭的話來說,雖然撲灰年畫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年畫種類之一,已有500多年曆史,但因為只在高密地區流行,很多人都不知道撲灰年畫,“即使在當地,許多年輕人也不瞭解撲灰年畫到底怎麼畫出來的。”

所謂“撲灰”,就是先用炭條打好底稿,再將畫好的底稿一張張撲在紙上,一稿可以拓撲多張。如果想要對稱的畫面,那麼用炭條在撲好的畫稿上重描一遍,重新拓撲,便成了對稱的兩張——這完美的對稱性,也成為撲灰年畫有別於其他年畫種類的顯著特點。

炭條多用柳條燒成,而且要選兩年以上的柳條,這樣燒出來的木枝末端才能出更多的灰,在紙上進行勾畫。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三星圖》

看著《三星圖》《姑嫂閒話》這兩件線條精細、顏色細膩的撲灰年畫作品,很難想象它們是灰撲撲的炭條畫出來的。

對此,石見亭解釋說,用炭條起稿只是第一步,之後還需要將炭條研磨成粉、細灰,再加入水,用毛筆蘸取後勾描細節,這些也還只是基礎。一件撲灰年畫的完成,一般需要50多道工序,光是臉部的完成,就需要染臉、粉臉、圈臉、勾臉、開眼、點睛、畫嘴、勾頭髮等10道工序。

像《姑嫂閒話》就有50多道工序,《三星圖》更為複雜、精細,總共有100多道工序,我用了10多天完成。

——石見亭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姑嫂閒話》

雖然這兩件作品都出自石見亭之手,但“圖源”不同。

“《三星圖》是我自己構思創作的,《姑嫂閒話》則是我們家族傳下來的年畫,是老祖先構圖的。家裡傳下來的年畫構圖有20多種,題材除了反映現實生活的,還有神話人物等。”

據介紹,撲灰年畫起源於明朝,興盛於清朝。在當時,年畫的主要內容源自寺廟中畫於牆上的神明,所以宗教信仰、神話人物是撲灰年畫的重要題材,此外,女子、胖娃、戲曲人物、歷史典故、山水花卉等題材,也深受當地民眾喜愛。

無論是《三星圖》還是《姑嫂閒話》,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撲灰年畫題材,而且這兩幅畫的喻意也很好,前者畫的是福祿壽三星,後者喻意家庭和諧,也算是對世界技能博物館和博物館觀眾的一種祝福吧。

——石見亭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石見亭作品

說到世界技能博物館,石見亭期待頗多。

“知道撲灰年畫的人不多,希望藉助博物館這個世界性平臺,能讓更多人瞭解撲灰年畫。”

對“宣傳”撲灰年畫如此用心,並不只是因為技藝傳承人的身份,也是因為這一生,石見亭與撲灰年畫緊緊聯絡在一起。

1967年,石見亭出生於撲灰年畫之鄉——高密姜莊鎮。早在清朝,石家就開始做撲灰年畫的生意,石見亭的太爺爺——石玉山,是當地出名的撲灰年畫繪製高手,不僅是石家畫派的開山鼻祖,也是高密撲灰年畫現實生活畫風的典範。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石見亭作品

七八歲的時候,石見亭就跟著爺爺開始學畫撲灰年畫,到十七歲獨立門頭,成了家族中撲灰年畫的第六代傳人。

我們弟兄3人,我是老二,不過最後就我一人繼承了家族的衣缽。說起來,還是因為我最喜歡吧。

——石見亭

撲灰年畫也帶給了他愛情與婚姻。21歲那年,撲灰年畫技藝頗有一手的石見亭去高密文展館參加比賽。

“我愛人也愛好撲灰年畫,兩人是在文展館認識的。我們兩家相距很遠,要60里路,要不是撲灰年畫,估計那時都不會碰面。”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石見亭與愛人

33年來,兩人既是生活伴侶,也是工作夥伴。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兩個孩子也都學會了撲灰年畫的技藝。

“我女兒是老師,但也會撲灰年畫技藝;我兒子是專業學美術的,現在還在讀書,將來是不是從事撲灰年畫這一行,看他自己的意願吧。反正他也會,畫得還不錯。”

說起自己的兩個孩子,石見亭顯然很滿意。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撲灰年畫:可以“影印”的“中國一絕”

石見亭作品

在石見亭看來,撲灰年畫技藝要傳承下去,光靠家族傳承顯然不夠,所以他一直擔任“非遺進校園”活動的校外老師。也因此,在聽到世界技能博物館徵集展品的訊息後,他積極迴應,希望藉著博物館這個平臺,讓撲灰年畫走出高密,走向世界。

展品提供人寄語

期望自己提供的展品給青少年……

希望更多年輕人能透過撲灰年畫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技藝,傳承和發揚非遺。

——石見亭

對世界技能博物館的寄語是……

祝世界技能博物館發揮其所長,成為世界上的一顆“東方明珠”!

——石見亭

編輯:思文

上觀號作者: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