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阿房宮賦》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在於每個字句,都是經過杜牧錘鍊而成,錘鍊不足或太過,皆為拙劣。與之相比,杜牧所做的其他詩句,倒是黯淡了許多。

就拿人們所熟知的清明詩來說,詩雖朗朗上口,然意境不足,因此一直飽受爭議。比如,作者究竟是不是杜牧,欲斷魂又是何意,杏花村究竟是何地?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01

清明詩是否為杜牧所作

古詩詞一般會標明作者,但也有諸多詩詞不聞來源,因此,人們要麼會標明朝代,要麼就不寫來源。早先,這首清明詩被掛以杜牧之名,收錄於書本中。

然而,若是翻閱他的詩集,以及全唐詩後就會發現,這些書籍中並沒有它的存在。

這首詩似乎第一次問世,是在南宋的《錦繡萬花谷》之中。

因此,也有很多人認為,它極有可能出於宋代人之手,而非唐代杜牧。不過,若只是單純的猜測,並不能令人信服。

杜牧是唐代大詩人,擅長作七絕之詩,雖說他的詩句不能稱之為絕妙,但也算

上一流。

七絕是詩的一種體裁,起源於南北朝樂府歌行,成熟於唐代。

詩中每句都有七個字,且遵循平仄交替、相對、粘對等格律要求。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作詩時不用拘於對偶,只講究音律抑揚頓挫,故自唐代以來,頗受文人歡迎。歷來,七絕詩首句都遵循“平平仄仄仄平平”,“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的第三個格律卻為平。雖是如此,但古詩中第三個字可平可仄,要求並不是太嚴格。因此,清明詩也算是符合七絕格律的。雖然清明詩符合要求,但其詩句的內容,卻遭到很多文人的質疑。

曾有明代詩人、詩評家謝榛曾說過,清明詩雖朗朗上口,但氣格不高。他並非是第一個質疑者,早先就有人評價此詩過於囉嗦。

從杜牧的作詩風格來看,便可看出,這首清明詩並不符合他的詩風。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他平生憂國憂民滿腔抱負,他曾說過,苦心作詩本求高絕,不涉習俗。因而他所作的詩,向來“豪而豔,宕而麗”。清明詩雖稱不上涉及習俗,但顯得有些“清麗脫俗”,意欲明顯毫無深意,與他以往的風格大相徑庭。

再從清明詩出現的《錦繡萬花谷》來分析,這本書出自於南宋佚名編者,編著略為粗糙,出處標註不嚴謹。

其中,原本是屬於宋詩的幾首被誤標為唐詩,由此看來,書中的出處並不可全信。

除此以外,杜牧的詩集是由其外甥所收集,名為《樊川集》。其外甥不僅沒有將清明詩收錄進去,還曾誤將他人的詩句收了進去。若是清明詩是杜牧所寫,必然不會遺漏。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而且,即便他曾無意遺漏,後人在整理杜牧詩集之時,也必定會將清明詩加入進去。

但事實證明並沒有,原因就是大多數人,並不認為這首詩是杜牧所作。

因此,從這些方方面面來看,我們可以合理

推測,清明詩的作者,必不可能是杜牧,無非是後世誤以為是或者故意為之。

02

“欲斷魂”何意

而在清明詩中,一句“街上行人慾斷魂”也曾引來諸多爭議。

其中的“欲斷魂”,是一種傷感極深,似乎靈魂要與身體分別的極端情緒,也有人認為,它是無限的惆悵。

不過,在南宋詩人劉克莊看來,詩人只是出遊不幸遇雨,導致心情敗壞。

但只是天氣不好,說是“欲斷魂”顯然有一些誇張。也有學者認為,詩人本身心中就憂鬱萬分,又遇陰濛濛的下雨天,心情更加低落。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然而,欲斷魂真的就是如此理解嗎?其實,這個詞並非是作者所創,在很多詩中,都有過它的出現。唐詩《冬夜泊僧舍》中,“輕盈欲斷魂”,它表達的是一種漂泊思鄉的惆悵。

也有《浣沙溪》中,“訪舊傷離欲斷魂”是一種斯人已逝,物是人非的傷感。

因此,它大致是一種無力又傷感的情緒。清明時節,春雨紛紛,詩人長期漂泊在外,心情格外惆悵,於是尋問路邊牧童酒家何處有,想要借酒消愁。

03

“杏花村”何地

那麼,詩中的杏花村又在何處呢?在宋初樂史《太平寰宇記》中,曾記載它在江寧縣理西,杜牧曾在此處尋酒。

也有《江南通志》記載,他被貶池州刺史時,曾多次在金陵杏花村借酒消愁。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然而,這樣的“證據”,在沒有出現顛覆性證據之前,確實是可以信的。只是杜牧並非清明詩的作者,所以,此杏花村並非彼杏花村。

在《錦繡萬花谷》後集卷中,按“村”分類,有浣花村、杏花村、江村等等。由此可知,杏花村的來歷,眾人也不必再去糾結,它更可能的是,詩人為了押韻而創造出來的。

即便真有杏花村的存在,時間這麼久,後世之人也難尋蹤跡。

自清明詩被後世傳承之後,有諸多地方以“杏花村”為名,釀造杏花村酒,編造各種古代故事,謀取私利。

不得不說,此詩導致杏花村聞名於世,頗有一種宣傳之意。

言歸正傳,我們不必刻意糾結,詩中所說的“杏花村”究竟指何地,它早已難尋蹤跡,再多做探究,毫無意義。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到底何處有問題,為啥一直飽受爭議?

關於這首清明詩,多年來飽受無數文人的爭議和批判,無非是說它沒有意境不深,頗為普通。

但它以朗朗上口,雅俗共賞,贏得數百年世人的認可,不得不承認,它確實也是一種好詩。

04

結語

關乎清明詩的爭議,無非是一些文人自娛自樂罷了。不過,清明詩並非杜牧所作,確實是可以信從的。對於古人留下來的詩句,我們只需懷著欣賞的態度看待,若是非要對此進行深究,並沒有太多意義。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