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作者:陳二虎

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一、古代將領單挑叫“致師”

小時候看小人書,被《三國演義》《說岳全傳》《水滸傳》《楊家將》中那些每逢戰事,兩軍對壘,將與將單挑獨鬥,大戰多少回合,勝利者斬對方於馬下所吸引,十分憧憬古人那種金戈鐵馬,搖旗吶喊,金鼓大振的場景。那麼,古代真實的戰場會是什麼樣呢?是否真的如演義小說中那樣單挑呢?

留意史料,在春秋以前,人們古樸的思維講究禮儀,就是打仗也要師出有名,兩將“單挑”分個高下叫做“致師”。

《周禮》中說:“環人掌致師。”

《兵籌類要》中說:“兩軍既丘,各以其將出鬥,謂之挑戰。”

致師,可以解釋為挑戰,兩軍對壘,為了激發己方的鬥志,派出武藝高強的將士,來到對方的陣營前挑戰,用以侮辱激怒對方,滅對方計程車氣,震懾敵人。

東漢末年的鄭玄解釋說:“致師者,其必戰之志,古者將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

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二、《左傳》中的致師

《左傳》中記載:“楚許伯御樂伯、叔為右,以致晉師。許伯曰:吾聞致師者,御靡旌,摩壘而還。樂伯曰: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攝叔曰:吾聞致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

這段記載是說公元前597年,諸侯晉國與楚國之間爆發邲之戰,臨戰,楚國的大將許伯、樂伯與攝叔三人交流“致師”的看法,並且按照自己的理解付之行動。

許伯駕馭著戰車飛馳到晉軍的軍營前兜了一圈之後,耀武揚威地快速返了回來;隨後樂伯乘著戰車逼近晉國軍營前,開弓射敵,他的車伕還從容地走下戰車,整理了一番戰馬的轡繩,便後安全返回;接下來攝叔駕駛戰車,直接衝入晉軍大營,揮戈殺敵,並且割下敵人的耳朵,捉了一個俘虜回返。晉國軍隊分兩翼追來,樂伯左邊射馬,右邊射人,箭無虛發,阻止了晉軍的夾擊。

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當樂伯的箭僅剩一支時,恰在此時一隻麋鹿撞入,樂伯一箭射中麋鹿的背部。此刻,晉國將領鮑癸率部隊追了上來,樂伯就讓攝叔拿著麋鹿獻給鮑癸,對他說:“由於今年還不到時令,應當奉獻的禽獸還沒有來,就把它奉獻給你和你的隨從作為膳食吧!”

於是,鮑癸命令部隊停止追擊,感慨地說:“他們的車左善於射箭,車善於辭令,都是君子呀!”

最終邲之戰也以楚國大勝晉國告終,從而奠定了楚莊王稱霸諸侯的基礎。

《史記周本紀》中說:“陳師牧野,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到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是說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伐商紂王之時,兩軍在牧野大戰,周武王命尚父姜子牙帶領百餘名勇士致師揚威,震懾商紂王,在牧野之戰中商朝的軍隊許多臨陣倒戈,歸順了周武王,最終奪取天下。

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三、項羽約劉邦單挑

看來在春秋之前,講究仁人君子,遵循周禮,致師還時有發生,到了戰國時期,隨著禮崩樂壞,致師這種傳統的方式逐漸消失了。

每逢戰事,將領們也會在戰場上廝殺,衝鋒陷陣,更重要的是指揮戰鬥,特別是高級別的將領,是一軍的靈魂,不會冒險到一線戰場上去拼命。

到了秦末,楚漢相爭,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較量逐漸處於下風,兩軍在廣武附近對陣之時,項羽激昂地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二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為也。”

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項羽的意思是說:如今天下不定,都是你我之間連年爭鬥不止,讓老百姓處於兵荒馬亂之中,所以,我們用最簡單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你我單挑好了,一決勝負。

劉邦聽了,詭異地笑了:“吾寧鬥智,不能鬥力!”意思是說:我才不與你比武,軍事講究韜略。

項羽望著劉邦那熊樣,派出一隊“壯士”出陣挑戰,劉邦軍中有樓煩善於射箭者,項羽前來挑戰的將士都被射殺,“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看來這項羽就是天地英雄,那大無畏的精神鎮住了這樓煩射射者,不敢發箭了,真乃世之英豪。

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四、“回合”是怎麼回事?

歷史上單挑殺敵者有之,比如三國時期的小霸王孫策與太史慈,旗鼓相當,英雄對英雄,上演了一幕驚心動魄,但不是每戰都是兩將交鋒,如真的如演義所說,軍隊中計程車卒也就失去作用,真實的戰場,單挑的事發生的可能性很少。

那動不動兩軍陣前大戰多少多少回合,純純是小說家為了塑造英雄人物把古代戰爭簡化了。

所謂的“回合”,是指古代兩將戰馬衝刺,兩將兵器相交的剎那叫“合”,如果都沒能擊中對方,帶馬回頭轉彎的過程叫“回”,因之,所謂一個回合需要馬匹加速、衝擊,兵器對刺,隨後減速,帶馬迴轉,這有一個過程。

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如演義中那樣,勢均力敵的兩將,動不動鬥上百十餘合,或三百合,這是不可能的,縱使人不累,那馬也累死了。由之,那單挑是小說家給讀者的誤區,不要當真就好。

冷兵器時代,兩軍對壘,廝殺充盈著血淋淋的故事,是智慧與膽識高下的對比與較量,誰贏得生存權,誰就贏得最後的勝利。

致師,橫貫天際的壯舉,分明是古人在靈魂深處點燃的一束豪情的光芒。

文學作品中古代武將動輒大戰三百回合,“回合”是怎麼回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東遼王后姚里氏是如何為東遼王朝續命的?

紅樓人物譜之晴雯:木秀於林,如何韜光養晦?

古代遊擊這個“雜號將軍”是個什麼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