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怎麼見證清朝由盛轉衰的?

清軍入關以後,康熙平定三藩,雍正設立軍機處,一直到乾隆皇帝時期天下盛世。康熙和雍正為以後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乾隆皇帝的運氣很好,接手了正當盛年的大清,國泰民安,糧倉充盈,百姓們都安居樂業,也沒有大型戰亂

。很多人都認為康熙和雍正對清朝的貢獻最大,而乾隆皇帝只負責遊玩享樂,但其實

乾隆對清朝的貢獻也不小

,他在位六十年,僅次於康熙皇帝執政六十一年,這漫長的執政期間,乾隆的作為讓清朝得以持續繁榮。

乾隆皇帝是怎麼見證清朝由盛轉衰的?

第一,自幼聰穎,被當作儲君培養

乾隆也就是弘曆,是雍正的兒子,也是康熙的孫子。弘曆自幼就很聰明,過目成誦,深得康熙的喜愛,於是

康熙便把弘曆帶在自己身邊撫養

。雍正繼位是經歷過九子奪嫡的,在這場爭儲鬥爭中,弘曆也為雍正提供了優勢,使得雍正處於有利地位。

雍正繼位後也有意培養弘曆,將他視為儲君

弘曆雖然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但幾位兄長先後去世,最終只有弘時是長子,弘曆實際排在第二,弘時開蒙早但是生性放縱,行事不嚴謹,所以並不受雍正喜愛。

弘曆雖然開蒙晚,九歲才入學讀書,但是弘曆天資聰慧,進步速度很快,所以更受喜愛

。雍正決定將弘曆列為儲君,又不想惹出紛爭,便

將密旨藏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

雍正去世後,內侍取出了密旨,弘曆繼位即乾隆。

乾隆皇帝是怎麼見證清朝由盛轉衰的?

第二,繼位後延續父親的政策

乾隆的為政之道和父親雍正有很大區別,雍正嚴苛,而乾隆仁政、他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取“寬嚴相濟”之道,免除了一些賦稅,同時對於大臣官員也十分寬容。乾隆的“仁”緩解了雍正時期留下的尖銳問題,不僅對年羹堯和隆科多等

問題

進行了妥善處理,還釋放了因為延誤軍機而被判處死刑的傅爾丹和嶽鍾琪。

乾隆繼承發展了雍正時期的有益政策,糾正了失誤政策,才使得清朝達到全盛

。他的仁政也收穫了百姓的好口碑,乾隆的美名傳遍各地,甚至已經傳播到了海外。

乾隆皇帝是怎麼見證清朝由盛轉衰的?

第三,社會空前繁榮

在乾隆的統治下,清朝人口激增,全國各地的農商業都飛速發展,整個社會都空前繁榮。他不僅是一位頗具政治才幹的仁君,還是一位十分喜愛藝術的文學家。

乾隆一生創作過四萬多首詩歌,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他對文學的熱愛是不容置疑的

,平均每天要寫一兩首詩,能有這樣的閒情逸致,

更說明了當時的清朝社會環境清明,經濟基礎雄厚

。後來乾隆還

主持修訂了《四庫全書》

,這本書的編訂工作規模龐大,耗費了數十年才完成,乾隆的先見之明使得許多古典文獻能夠流傳至今。

乾隆皇帝是怎麼見證清朝由盛轉衰的?

第四,盛極轉衰

然而極盛便會轉衰,乾隆中年後,逐漸奢靡,他不僅重用貪官和珅,還六下江南,大肆揮霍,興修土木,在乾隆八十大壽時更是“

京師巨典繁榮

”,如此揮霍,最終導致國庫空虛,由盛轉衰。

乾隆的奢靡,政治腐敗,導致在全國各地形成了貪婪之風,貪官汙吏橫行,民不聊生,乾隆雖然有意整治,卻並沒有起到作用,最終農民們被逼入絕境,乾隆末期爆發了不少農民起義

乾隆六十年時,為了不超過康熙皇帝六十一年的執政時間,便

舉行了歸政大典,自立為太上皇,並改為嘉慶元年,但實際上宮中大小事依然由乾隆掌管

,三年後乾隆逝世,嘉慶才得以親政。乾隆以仁政使得清朝空前繁榮,國力昌盛,但又因為不能克己而日漸奢靡,最終使得清朝達到頂峰轉而急速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