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他的“知足”是什麼?

文|明炫翊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在生活中,大家常常會對自己做的一件事,或者要得到的報酬等,有著自己的心理期望,如果得到的結果,是沒有達到自己心中的預期,則會給自己一個安慰,或者是安慰這種遭遇的別人。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比如,我們工作掙錢,本來是可能得到一萬塊錢的年終獎的,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只得到了五千。這個時候,一些人不服氣,去理論,並追回了剩下的五千,而有一些人,他們沒有在意,認為五千就不錯了,並將這個表現,稱之為:知足!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這種“世俗化”的知足,其實和老子在《道德經》說的知足,相差甚遠,其實知足這個詞,最早可能不是這樣用的。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按照一些“世俗化”的翻譯說法,是這樣的:“

只有以知足為滿足的人,才能得到永遠的滿足。

這種有些佛家意思的“受苦安慰論”,雖然有他的意義,但可能和老子本身想說的東西,是完全對不上號的,我們不妨來看看他的“知足”是什麼。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老子所說的“知足”,在這句話的意境下,是說的人的做事行為一直遵循著大道,長久後就能感受和理解到,道才是世間最完備的、永恆的、常態的(即“足全”)存在。

天下的萬事萬物,不過是道的衍生,他們沒有哪一樣,是完美的,是長久的,是恆定的。故此,在天下大事的行為上,萬萬不能去用物理,用人情去當做依據,當做參考。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知足,是能夠體會大道,知道大道的足全;知足之足,知道大道的足全,並堅持的遵循道去行事。

如果一個人,他不能體會大道,任意的去行事,並且將這樣的行為當做常態,這就是不知足。

常足矣,如果人人都能夠做到了“知足之足”這一點,那麼天下就充滿道,這樣,不論是君王還是百姓也都能有道的天德,天下也就會安定起來。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連起來這些翻譯,其實不難發現,老子的這句話充滿他的道家思想在裡面,是在對他的道家進行推廣,可能不同人的讀它,會有不同的領悟。或許“知足常樂”,比起

“知足之足”(知道天道的足全,並做到堅守道義去做事)

來說,更淺顯易懂和有“價值”一些,這也是後來為何知足是為常樂,而不是為“之足”了。

老子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他的“知足”是什麼?

從老子的一生不難看出來,其實老子確實做到了“知足之足”,並一直在對世人教授著他的“知足之足”,這即是言傳,也是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