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犯人被髮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到底是什麼意思?

清朝時,犯人被髮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清朝,被髮配到寧古塔,的確是件挺恐怖的事情。但這個恐怖,不是寧古塔本身有多可怕,而是被流放寧古塔,比被判死刑,直接處死,還要更加的痛苦、可怕。

清朝時,犯人被髮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到底是什麼意思?

寧古塔,是清朝時期的一個古地名,其管轄範圍比較廣闊,最北邊在現在的俄國境內。比如有名的海港海參崴,原本就屬寧古塔管轄,在後來的《北京條約》中,割讓給了俄國。

我們知道,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創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兵政和生產三合一的產物。和平時期,女真部落裡面的老少男女耕田放牧,戰爭時期,男子外出打仗,女性管理家庭。

清朝時,犯人被髮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到底是什麼意思?

於是,後來就將那些旗裡的青壯男丁稱之為“披甲人”。後來,滿族人入關,建立清朝。為了保證武力昌盛,清朝規定“披甲人”成為職業士兵,負責駐守邊疆地區,這些人父死子繼,時代駐紮在邊疆。

清朝實行的是旗人制度,旗人是最高等級的貴族。除此之外,清朝還分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其中阿哈是奴隸,披甲人是清朝建立時的降兵(多是漢人),而旗丁則是女真人。

所以披甲人其實是比八旗軍低一級的存在,但是地位不是最低的一批。被髮配過來的人的命運都很悽慘,因為披甲人曾經都是降兵,地位一直很低。如今手下還有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可以預料這些人的命運如何了。

清朝時,犯人被髮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些奴隸,還要持續披甲士兵日常生活,從洗衣做飯,一直到收拾家務。從早到晚,都不得閒,而且,沒有任何權利。在原則上,不能做官,不能擇業,不能做生意,也不能有自己的私人產業。

他們到了以後,會分給房屋、耕牛和土地。用勤勞的雙手來解決溫飽問題,如果是重犯(比如作奸犯科、殺人、盜竊等罪),一般就是給披甲人做奴隸,充當寧古塔的最底層,他們是最沒有自由和尊嚴的一群人,倘若犯了光棍、盜、叛以上的罪行,寧古塔的統治者可以直接將他們處死,然後等到年終再上報。與這一類形成對比的是文人學士類,他們在寧古塔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和尊重。清朝的文字獄和科場舞弊案中很有一部分人被髮配到了寧古塔。

清朝時,犯人被髮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到底是什麼意思?

本身這些被髮配的人,在清朝時期就屬於重犯,因此當地披甲士兵就有看管和教訓這些人的任務。吃住極差,那是肯定的,一個普通邊防兵本身生活水平也很低。更加不可能給這些發配來的奴隸什麼像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