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兩地深情 千古墨香,朗誦:李慧

#FormatStrongID_1#

作者/李玲

朗誦/李慧

散文丨兩地深情 千古墨香,朗誦:李慧

歷史上,不知道有哪個人,能一生經兩地哺育、在兩地成長,於相隔千里的南方與北方,都留下足跡、留下故居,被兩個城市銘記、兩地百姓景仰;不知道有哪幅書法作品,能讓一代明君愛不釋手、如痴如醉,為獨享其美而葬於帝陵,綿續久存;越過千年,承載書法光華的美文,還能被當今流行音樂藝海擷英,譜成仙曲,讓時尚的愛樂之人痴迷心動。

沒有誰,唯有書聖王羲之,唯有書法極品《蘭亭序》。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雲流水……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僅是飄逸健秀的書法作品,更是世代傳誦的散文名篇,美景逸情哲思,融於紙墨,墨香裡散發著對人生的冷靜思考,對生命不居、人生苦短的慨嘆,對生命價值的執著嚮往。

臨沂最富文化氣息的硯池老街,蔥蘢法桐,遮蓋了湛藍的天空。街北青磚青瓦、華蓋如雲的古典院落,便是臨沂“羲之故居”所在。

散文丨兩地深情 千古墨香,朗誦:李慧

秋風習習,暖陽溶溶,踏著秋日幽靜的青石路,我的目光在瀰漫著淡墨書香的空中游走。我真心想看看,王羲之洗筆刷硯使“池水盡墨”的洗硯池,父“鵝”子“池”、珠聯璧合寫就的父子碑,慧日斜照的普照寺,長達1261字、浸潤著柳公墨跡的集柳碑,王右軍祠,大雄寶殿,曬書檯,流觴亭,孝橋。

王羲之出生於琅琊王氏,其曾祖王覽及王覽兄長王祥以二十四悌、二十四孝聞名於世。王家真正成名,應始於王覽的孫子王敦、王導。錢穆《國史大綱》稱,“東晉南渡,最依仗的是王敦王導兄弟。王敦統兵在外,王導執政在內”。西晉“衣冠南渡”,是中國歷史上政權和文明首次南遷,也是魏晉風韻南移的濫觴。“衣冠”指士大夫、官紳,南渡的多是中原地區的漢族士族。從此,中原文明在江南這片廣袤的安樂淨土、富庶之地、魚米之鄉,落地生根。史冊上“王與馬,共天下”之說,足以說明琅琊王氏在歷史上的盛名。

王敦之堂弟,王導之堂兄,便是王羲之父親王曠,官至太守、內史。

晉永嘉年間,在衣冠南渡的洪流中,王氏舉家南遷建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對朝代興替的感嘆,即由此而生。烏衣巷成就了王謝風流,王氏成了烏衣巷裡最大的門閥士族,王羲之也成為“烏衣諸郎”中的清流才俊。

王導作為三朝元老,其家族子孫大多可平流進取。而“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羲之雖少有美譽,朝廷公卿都愛其才華,但對朝廷的熱情頻召表現冷淡。其內心狂直,盡顯魏晉風骨。

散文丨兩地深情 千古墨香,朗誦:李慧

王羲之之志在於閒山靜水,吟詩作賦,清談飲酒,是他精神追求。後來王羲之出仕,最終因和王述生隙,託病辭官,遷居於紹興金庭。誓墓辭官,留下他決絕的背影;此時謝安還未“東山再起”,有志同道合者伴其左右,心生快意,便忘情于山水了。

那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三月三,少長雅集於會稽蘭亭。政治家謝安,文學家孫綽、李充,玄學家許洵、支遁,除了大咖,就是子侄輩裡如王獻之之流的有為少年。秀山腳下,清水岸邊,三五成群,水邊嬉戲,以期祓除不祥,輕吟淺酌,何其快暢!在江左如詩如畫的名山佳水間,書聖王羲之逸興勃發,揮動鼠須筆,在蠶繭紙鋪就的橫幅上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江左清真第一”是對《蘭亭集序》的美譽,其純真質樸之風,既體現了老莊哲學的簡淡玄遠,又表現儒家中庸之道的恬淡平和。“流觴曲水”之情狀,足以表現歡娛之情,率真之態,靈動筆墨,盡顯無窮無盡的意趣。崇尚自然,迴歸自然,縱情恣意,追求個性釋放,追求清新秀逸的氣質,是清談家們共同的意志。歡暢之餘,俯仰之間,平生出人生苦短、“終期於盡”的悲涼,對生命的悲喜態度,表現其超越生死的灑脫。

“正心正筆正天下”,“正”是他人生的招牌。唐太宗李世民愛之深切,稱王羲之書法“盡善盡美”。文如其人,書如其人,他的一生所為也稱得上盡善盡美了。

王羲之幼年生活在蒙山沂水間,蒙山的巍峨敦厚,沂水的清澈開闊,培育了他的真性情,祖輩的仁義孝悌的精神品質,又從基因裡傳遞給他。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亂世之秋,是有識之士最痛苦的時代,同時也是思想活躍、最富有藝術精神的時代。遭遇新思想覺醒和南北文化的大融合,王羲之自由放曠、率真灑脫的本性得以彰顯。

王羲之的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可謂峭拔脫俗,他是東晉政壇上勤謹務實、體察民情的良吏。會稽遭遇旱災,他開倉賑災;百姓賦役繁重,他上書諫言,為民請命。辭官歸隱,雖源於和王述失和,但也是王羲之真性情的歷史必然。兩年後,蘭亭雅集,留下墨香,留下他思想的千古芬芳。

散文丨兩地深情 千古墨香,朗誦:李慧

臨沂王羲之故居正門有一副對聯,“西晉硯池東晉蘭亭皆書聖遺蹟,北國普照南國戒珠盡右軍故里”,總括了他與兩地的淵源。1989年,臨沂市政府開始修建王羲之故居,後數次整修擴建,自2003年起舉辦了十八屆臨沂書聖藝術節,以表達後人對書聖的無限敬仰之情。

琅琊王氏南遷時,舍宅為佛寺,即“普照禪寺”。佛寺雖歷經興廢,而大雄寶殿西山壁上夕輝映照之景仍在,朦朧暮靄,幽幽華暈,籠罩著古城,“普照夕陽”這詩意晚景,竟成為沂州古城一幀美麗圖畫。

北有普照禪寺,南有戒珠講寺,千里之外的紹興是王羲之第二故鄉。從時間節點上看,他初識會稽應該是329年任會稽王友時。誰知他一見便鍾情於這青山綠水,有了終於此的心思;351年任右軍將軍、會稽太守,就再沒離開。

書聖故里,原名金庭觀,不是羲之祖宅,是他的別業。王羲之歸隱金庭,卒後葬於觀後瀑布山下。紹興這座兼具自然之美和歷史文脈的江南名城,既有會稽山蘭亭,又有蕺山街書聖故里。蘭亭景區裡有蘭亭碑亭,曲水流觴,流觴亭,蘭亭書法博物館;在書聖故里,每年三月三定期舉辦“中國蘭亭書法節”,而一到清明節,國內外書法家慕名而來,到金庭王羲之墓前掃墓。街巷裡還有蕺山書院、題扇橋、文筆塔等與羲之相關的景點。

清秀的山,溫碧的水,明君賢帝,文人雅士,濃得如六月連綿的梅雨的江南風情,使紹興這塊風水寶地愈顯其文化的深厚,涵育了書聖朗月清風般的情懷。

洗硯池旁王羲之懸筆習字,會稽蘭亭處成為書法大家。北方的家宅捐給普照寺,南方的別業捐給了戒珠寺。臨沂,紹興,都留有“墨池”遺蹟,留下“鵝池”佳話。

我常想,北方與南方,到底哪裡是你的故鄉?你乘著北溫帶浩蕩的風,走向亞熱帶連綿的雨,這風裡有故土的牽掛,這雨裡有多情的風韻,風裡雨裡都有你清泠的身影,何須問你來自何方,又魂歸何處!

越王勾踐曾在會稽山上遍植幽蘭,臨沂人曾在羲之老家的孝河裡栽種白蓮,蘭的清幽,蓮的高潔,像極了書聖高雅的氣韻風度。兩地的山水、人文,哺育了書聖精神,成就了《蘭亭集序》。他的書法成就和思想藝術的光輝,照耀著江南江北,照耀著華夏大地。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你一生的瞭解”,這好似是從我心底流出的對書聖的悠悠深情。迴盪在茂林修竹間的歡聲笑語,是先人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真性情的盡情舒展。

走出故居,我脈脈回望,那亭臺樓閣長廊石碑,在歷史的煙雨中更顯古樸和厚重。

琅琊郡孝河白蓮蓮系兩地深情,會稽山蘭亭若蘭蘭潤千古墨香。這是我寫給書聖的真心告白。

(插圖攝影:倪彬)

散文丨兩地深情 千古墨香,朗誦:李慧

【作者簡介】李玲(女),山東臨沂第一中學語文高階教師,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臨沂市朗誦藝術協會會員。從教三十餘年,筆耕不輟,堅信“淡淡的日子,收集起來,就是濃濃的歲月”。

散文丨兩地深情 千古墨香,朗誦:李慧

【朗誦者簡介】李慧(女),播名嘉禾,主任播音員,從事播音主持編導工作20餘年,專業純熟精良,作品多次獲得國家及省級獎項。現任臨沂有線電視臺高管,高校傳媒學院客座教授。堅守“學會傾聽,秉持操守,忠於良知,擇善而從”。

散文丨兩地深情 千古墨香,朗誦:李慧

壹點號真言貞語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