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知聞之三:新生兒做血液檢查,為何出生證明不順便記錄血型?

自然知聞之三:新生兒做血液檢查,為何出生證明不順便記錄血型?

對於自己的血型,很多人可能要到上學後,體檢做血液檢查的時候才會知道。一般來說,新生兒都會做血液檢查,如果當時順便做下血型,記錄在出生證明上,不就早知道了?難道血型隨著年齡會改變?關於這一點可以確定:除骨髓移植等特殊情況外,血型不會隨年齡增長改變。

為了更清晰的說明,還是先從血型講起。血液經過離心分離,底層為血細胞,上層為血清,血細胞上有抗原,血清中含有抗體,將抗原和抗體參照起來看,就會形成已知的四種血型(稀有血型暫不考慮),即

A

型、

B

型、

AB

型及

O

型,其對應的抗原和抗體如下圖所示:

自然知聞之三:新生兒做血液檢查,為何出生證明不順便記錄血型?

可見,每種血型紅細胞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體有唯一的對應關係,因此形成兩種血型測定方法,稱血型的正、反向定型,即:

正向定型:用已知抗體的標準血清檢查紅細胞上未知的抗原。

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標準紅細胞檢查血清中未知的抗體。

如:對

A型血進行測定,先將血液離心分離為血細胞和血清兩個樣品。

正向定型測定:用已知的

A抗體血清、B抗體血清分別檢查紅細胞,加入A抗體血清的紅細胞出現凝集現象(同型的抗原抗體接觸會出現凝集反應,如A抗原和A抗體),而加入B

抗體血清的紅細胞不出現凝集現象,說明紅細胞只有

A抗原,因此正向定型測定為A型血。

反向定型測定:用已知的

A抗原紅細胞、B抗原紅細胞分別檢查血清,加入A抗原紅細胞的血清不出現凝集現象,加入B抗原紅細胞的血清出現凝集現象,說明血清中只有B抗體,因此反向定型測定為A型血。

正常情況下,正反定型測得的血型結果應相一致。但是,新生兒

由於受到母親的抗體影響加上自身產生的抗體不足,造成反向定型結果與正向定型結果不一致。據統計,新生兒正反定型結果一致率,出生後不滿

4個月為56。6%,出生後4個月到1歲為76。5%,超過1歲為92。2%,2歲為97。6%

[1]

新生兒可以透過正向定型測得血型

[2]

,不過,血型的意義在於對緊急情況下的輸血給與一定的參考,而輸血要對受血者的血清抗體進行測定考察,以免發生溶血等不良反應,所以針對新生兒這種血清中抗體不明朗的情況,即使知道了血型,參考意義也不大,至於記錄在出生證明上,可能也就沒有必要了。

[1] 日本輸血細胞治療學會刊

2020; 66:613-8。

[2]

關於輸血療法的實施指南(修訂版)

;日本厚生勞動省醫藥食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