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逝世,“日落”的還有一個時代

女王逝世,“日落”的還有一個時代

英國倫敦民眾瞻仰英女王靈柩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平靜逝世,終年96歲。她的長子、現年73歲的王儲查爾斯繼承王位。這幾天,一場全國性哀悼活動正在英國進行。女王的橡木靈柩從巴爾莫勒爾堡莊嚴肅穆地運往愛丁堡,而後被移送至倫敦威斯敏斯特宮供人們瞻仰。許多民眾在途經的街道旁目送,很多人從全國各地趕往倫敦,在威斯敏斯特宮外排隊等待進入瞻仰女王。9月19日,英國將為女王舉行國葬,眾多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女王的葬禮。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出生,1936年成為王儲,1952年繼承王位,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歷史學家凱特·威廉姆斯認為,女王是“20世紀曆史的化身”。伊麗莎白二世一生,經歷了大英帝國的風風雨雨,見證了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一步步走向“日落”的程序。

16世紀的伊麗莎白一世在位50年,開創了英國曆史上的“黃金時代”,她治下的大英帝國一步步發展成為“日不落”帝國。伊麗莎白二世在位70年,在她任內,維多利亞時代綿延全球的“日不落”大英帝國已縮減無幾,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不列顛尼亞”號黯然離開維多利亞灣,成為帝國黃昏的最後背影。

在21世紀的今天,儘管英國依然靠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在國際舞臺上發聲,但就國力而言已衰落成為一個區域性大國。就在伊麗莎白二世逝世前不久,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兒子”大過“老子”,令人噓唏。

最近,有歐美媒體總結了女王在位70年的五個重要時刻,頗有代表性意義,成為伊麗莎白二世這個時代英國王室的典型標籤。

一是意外登基: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父愛德華八世國王宣佈退位,這使她的父親喬治六世直接登上了英國王位。伊麗莎白的命運也因此而徹底改變。1953年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正式加冕,其加冕儀式首次進行了電視直播,全球有2。77億人觀看。

二是北愛衝突:伊麗莎白二世目睹了北愛爾蘭“動亂”時期———在長達30年裡,愛爾蘭民族主義者與親英國統一派之間爆發激烈衝突。 2012年女王訪問愛爾蘭,與前愛爾蘭共和軍高階將領馬丁·麥吉尼斯會面並握手,成為英愛和解的標誌性場面。

三是戴妃去世: 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是女王在位期間經歷的最重大危機之一。悲劇發生後,女王仍駐留於蘇格蘭的鄉間官邸,五天後才前往倫敦向致哀民眾表示感謝,這一延誤最初引發了許多英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女王從這場悲劇中記取了教訓。其後幾年裡,英國王室重塑了公眾形象。後來,威廉王子迎娶了平民出身的凱特·米德爾頓,這都有助於塑造更為現代化的王室形象。

四是英國脫歐:女王在位期間,目睹了歐洲一體化從“煤鋼聯營”起步的程序以及英國加入其中的歷程,但後來也親歷了2020年英國脫歐的歷史性時刻。女王和英國王室竭力不插手政治事務,不公開對脫歐的看法,她只是呼籲各方“尊重不同的觀點”並“團結起來尋找共同點”。

五是家族問題:女王在位末期,英國王室出現了多起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未見過的戲劇性事件,導致許多人擔心如果沒有她,王室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女王自己曾說,1992年是她人生中“可怕的一年”,那一年她有三個孩子(查爾斯王子、安妮公主和安德魯王子)離婚。近年來,安德魯王子與名聲不佳的美國金融家傑弗裡·愛潑斯坦的交往,飽受外界詬病;哈里王子和妻子2020年決定退出王室,這也對英國王室的聲譽造成了極大影響。

回望伊麗莎白二世這個時代,女王的聲望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是得到廣泛尊崇,尤其是在英聯邦國家。正是由於女王的凝聚力,許多前英國殖民地國家仍然團結在英聯邦中,這是一個由56個國家組成的鬆散自願聯盟。這些成員因為有著共同的歷史而聯絡在一起,有著相似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雖然英聯邦沒有正式的貿易協議,但成員間的貿易往來相對頻繁。英聯邦成員國與英國王室沒有正式關係,但其中有14個國家仍把英國君主當作國家元首,一些國家的貨幣上還印有女王影象。

然而,女王逝世後,14個國家中要求實現完全獨立的呼聲日漸強烈。從加勒比海到太平洋,人們都在問:為什麼我們要向在倫敦的君主宣誓效忠?悉尼大學歷史學家馬克·麥肯納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女王在,整個拼圖就會連在一起。但我不確定它是否會繼續維持下去。”

一個時代結束了。隨著女王仙逝,白金漢宮的主人能否繼續被當作一些英聯邦國家的國家元首,甚至英聯邦是否能繼續保持,世人在等待歷史謎底最終揭曉。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