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銀行信用卡花式秀優惠 免息分期付款含“水分”

“雙十一”購物節又來了,各家金融機構掀起新一輪刷卡消費促銷戰,除了“領紅包”“消費減免”“多倍積分”等刷卡“搶客”方式外,“分期業務”也成為各家銀行信用卡業務拓展的必備玩法。

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或許只是午餐的收費形式進行了再包裝。銀行分期業務營銷手段歷來簡單粗暴,缺乏對客群的精準識別和精細化營銷,因此,近年來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投訴率持續上升。

  銀行信用卡優惠花樣多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各銀行官網、APP以及微信公眾號後發現,多家銀行的“雙十一”活動自10月20日就已開啟,促銷領域主要集中在“刷卡金”“秒殺”“玩轉積分”“滿額立減”等方面。

例如,多家銀行的信用卡推出“雙十一”繫結支付平臺減免活動,可透過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等第三方快捷渠道使用該行信用卡主卡消費。在天貓支付寶平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上海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推出了繫結支付寶優惠專場“雙十一”紅包大放送活動。

銀行和電商也開展了多種合作。在拼多多上,郵儲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有優惠活動推出。在京東商城內,光大銀行推出購機福利,該行信用卡持卡客戶選擇在京東商城(App/網頁版)購買手機或手機配件部分商品,並使用京東支付-光大銀行信用卡支付,即有機會享單筆訂單商品應付金額“滿2000元最高減100元”的優惠。

  免息分期付款背後藏貓膩

持卡人在享受購物的樂趣時,為了緩解還款壓力,很多時候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信用卡分期。《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各銀行官網以及下載信用卡APP後發現,銀行與網際網路電商及汽車品牌商聯手促銷,推廣信用卡消費或分期業務,這類活動主要體現在“領紅包”“消費減免”“多倍積分”等形式上。不少銀行在進行信用卡營銷時,都會使用“零利率”“免息分期”等宣傳語,但分期付款真能“免息”嗎?

以一家股份制銀行推出的信用卡分期購車活動為例,該行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我行與不同的汽車品牌商都有合作,推出了分期購車享受手續費補貼的活動。根據不同車型、貸款金額和分期期數,享受不同金額的貼息活動。”

該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稱,“目前辦理我行信用卡汽車分期業務,可享受最高7000元分期手續費補貼。根據分期期數不同,對應的手續費也不同。12期、24期、36期、48期、60期對應的手續費利率分別為4%、8%、12%、17%、21%。”

《證券日報》記者選擇了一款總價26萬元的新能源車,計算了一下總支出情況。由於新能源汽車最低首付為15%,即首付至少3。9萬元,以貸款22。1萬元、分期期數12期為例,一次性支付的分期手續費為8840元,扣去7000元分期手續費補貼,還需另付1840元的手續費,計算出首月還款金額為20256。67元,後續每個月需還款18416。67元。由此可見,消費者的還款壓力還是不小的。如果想要享受最高7000元的分期手續費補貼,就需要接受銀行“高首付、短分期”的分期還款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卡分期的廣告雖然打得響,但實際花費卻不止這些。在記者的追詢下,該工作人員表示:“消費者還需要向汽車品牌方繳納一定的金融服務費。”

業內人士就此指出,不要看到“免息分期”就盲目消費,一旦消費者選擇了分期付款,實際支出的費用可能遠遠超過商家給予的優惠。

近年來,有關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投訴持續增加,分期業務的投訴也不斷上升。銀保監會此前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涉及信用卡業務投訴46273件,同比增長37。2%,佔投訴總量的54。8%。

易觀高階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信用卡業務投訴量高企現象,既與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的客戶基數較大有關,也與部分銀行採取積極策略獲取新戶有關,或成為銀行資產質量承壓的原因之一。

過度分期問題已成為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銀保監會10月份釋出的《關於服務煤電行業正常生產和商品市場有序流通保障經濟平穩執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表示,銀行要依據客戶還款能力合理授信,不得誘導金融消費者盲目借貸、過度超前消費;規範信用卡經營行為,嚴控單一客戶髮卡數量和授信額度,規範分期管理,不得透過誘導“過度分期”等方式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防止以卡養卡、以貸還貸,助長過度負債。

蘇筱芮表示,持卡人也應規範用卡行為,規避“套現”“加槓桿”等投機行為,不能將信用卡資金用於買房、炒股、經營等渠道。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