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石刻(2022年8月攝)

一、趙以炯(貴州首位文狀元)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咸豐七年(1857年)—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字仲瑩(又字鶴林),貴州花溪青巖人,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教育家、書法家和詩人。

清光緒五年(1886年)趙以炯(jiong)高中狀元大魁天下,成為開科取士以來首位出自“蠻荒之地”雲貴高原的文狀元,給雲貴兩省民眾帶來極大鼓舞,獲得海內外讚譽,改變了人們認為“黔中無人”的陳舊看法。並與康熙年間武狀元貴陽曹維城、光緒年間文狀元麻江夏同和、探花遵義楊兆麟合稱“清代貴州三狀元一探花”。

趙以炯先後任翰林院修撰、四川鄉試副考官、廣西提督學政、禮部會試同考官。後辭官回家鄉主講貴陽學古書院、並在家鄉辦學。

趙以炯是清代維新派幕後人物,支援社會改良,支援康有為在廣西講學,支援鼓動全國十八省600餘舉人參加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公車上書”,抗議和反對清朝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朝中重臣李端棻(fen)、趙以炯等在京官員為“公車上書”幕後推動者,趙以炯和李端棻同為貴陽人且私交甚好,李端棻為梁啟超堂姐夫,李、梁又是為師生關係且關係深厚,是李端棻發現和提攜了梁啟超。

趙以炯家族是貴州名門望族、科舉世家。其曾祖父趙理倫工商齊家,樂善好施,澤被鄉里,因德高望重,在102歲高齡時道光皇帝欽賜“生平人瑞”、“七葉衍祥”,在青巖賜建“趙理倫百歲坊”。其父趙國澍(shu)是震驚中外“青巖教案”的主要當事人,奉命處死鬧事洋教民,是貴州人民反抗外國文化侵略、反抗洋教鬥爭的先聲;後與農民軍作戰陣亡,清廷降旨在青巖修建有“趙公專祠”。趙家也是貴州科舉世家,趙以炯兄弟四人均揚名故里,中一個狀元、三個進士、一個經魁,這在科舉時代是極其難得的大成就,也是貴州前所未有之事,“一門競爽,彪炳當世”,極其光宗耀祖。

二、趙以炯墓碑石刻

(一)墓碑制式與石刻

墓坐北朝南(“壬山丙向”),前方山腳下是清清彎彎靜靜的漣江河。

墳冢為土堆未設定圍墓石,墳冢前立“二柱一間一頂”複合式墓碑,墓碑材質為當地白綿石。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石刻(2022年8月攝)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石刻(2022年8月攝)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石刻

趙以炯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石刻(2022年8月攝)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石刻(2022年8月攝)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正間主碑石刻(2022年8月

正間兩主柱立於石底座之上,兩主柱夾住正間石碑(見上圖),碑石正面印刻碑文:

“皇清誥授中憲大夫原任翰林院修撰、廣西提督學政顯考趙公(諱)以炯字仲瑩大人之墓”、“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吉日立”、“壬山丙向”、“男(家易、家書),孫(志祥)奉祀”。

“皇清”是對清朝正式尊稱,也就是“大清”意思;

“誥授”指朝廷用誥命方式授予封號;“誥命”指封建帝王任命官僚或封贈名號的檔案;

“中憲大夫”為清朝正四品文官;

“翰林院”為皇帝的秘書機構;“翰林院修撰”清從六品文官,為狀元當即安排職位,主要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草擬典禮文稿等;“巡撫”為地方最高長官,掌本省軍政、民政、吏治、刑獄、關稅、漕政等;“布政使”為一省民政兼財政長官;“按察使”掌理刑名的官員;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即1907年;

“壬山丙向”即坐北朝南。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石刻(2022年8月攝)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石刻(2022年8月攝)

兩主柱正面陰刻一幅楹聯:“水秀山明人文蔚起”、“龍盤虎踞地道遐昌”,柱邊緣陰刻連續回紋,意為無窮無盡。

“遐”(xia)本意為遠走外地,引申為遙遠;“遐昌”指久盛不衰;

“地道”與天道、人道相對。

一些網上資料“地道”誤寫為“帝道”,在未見到實物前也是真假難辨。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回紋紋—意為無窮無盡

楹聯裝飾有兩點有點特點:一是將楹聯裝裱成立軸形式,掛在柱子正面,立軸上端有“桃形”掛鉤、繩帶,立軸下端裝飾有“壽桃”配重,以保持立軸楹聯平整,做法有點新意,比較少見;二是主柱截面為半月形、半月形正中與主碑石正面成45度角佈置,即楹聯正面與主碑石正面成45度斜面佈置,這與一般石柱、主碑石均為端正佈置(平行關係)不同。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立軸楹聯及桃形掛鉤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立軸楹聯及桃形掛鉤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主柱楹聯面與主碑石成斜面關係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楹聯立軸下端桃形配重

主柱的柱礎為複合式柱礎,由三部分組成:底部為方形石底座,中部為有八個望柱的圍欄杆式八角柱、八面欄板正面淺浮雕“蓮花紋”,上部為邊緣周圍一圈鑲滿“蓮子紋”的仰蓮花盆。蓮花象徵正直高潔君子,靈魂永存清廉,連續鑲嵌蓮子寓意子孫萬代昌盛。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柱礎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柱礎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柱礎(上部為仰蓮盆)

正間石碑上方為龍門枋,正中陰刻“長髮其祥”,左右兩端淺浮雕“梅蘭竹菊”花草紋。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龍門枋上方為廡殿頂(廡殿頂為傳統建築中最高級別的屋頂),屋簷下方可見望板,屋面有排排瓦壟,瓦壟端頭瓦當均雕刻有“蓮花紋”,瓦當下方為“如意”型滴水;四屋簷角上翹如燕尾展翅高飛,上翹的屋簷使得屋簷顯得輕盈;屋脊兩端正吻處有倒立的鰲魚,鰲魚口銜正吻,魚尾衝向天空;最高寶頂為“山”形寶頂,其中蓮花簇擁的一個篆刻“壽”字。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廡殿頂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上翹的屋簷、瓦當、滴水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瓦當、滴水、望板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倒立的鰲魚、瓦壟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壽”字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瓦壟、倒立鰲魚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廡殿頂、四角屋簷上翹、瓦當、滴水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上翹的屋簷,使石碑顯得輕盈

(二)墓碑石刻特點

一是石碑楹聯書法及雕刻藝術較高、風格獨特,筆鋒蒼勁、圓潤俊秀、大氣挺拔、氣勢磅礴,雕刻技術精湛、鐫刻有力、刀工精細工整、十分精準傳神;

二是將楹聯裝裱成立軸形式,立軸為半圓弧面,立軸懸掛在主柱上,比較獨特,且立軸楹聯弧面與主碑石正面成45度,顯得與其他部分更親近、協調,尤其起到烘托主碑石作用,更加突出主碑;

三是墓碑是牌坊式與方塊式的複合式,從前面看是“二柱一間一頂”牌坊式,從墓碑後面看又是方塊式單體墓碑。

(三)周邊環境

墓地所在山形。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墓地所在山形

墓地坐北朝南,前面右邊是玉帶河大橋,左前下方是漣江河。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陽青巖玉帶河大橋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陽青巖漣江河(玉帶河大橋段)

(四)墓位置

趙以炯墓位於貴陽青巖古鎮東南三公里處的擺早村岔河寨漣江河北岸的狀元坡,貴惠大道與漣江河交叉口的東北角半山腰上。

具體處於貴惠大道(惠水縣往貴陽市花溪區方向)青巖段的“玉帶河大橋”北岸橋頭路旁右手邊的半山腰處。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趙以炯墓位置

在“玉帶河大橋”北面橋頭十餘米處、貴惠大道路旁進入山體、沿排水溝上行,經過右邊一個墓地欄杆後遇到岔路水溝時往右邊排水溝繼續上行十餘米,會遇到溝右邊一棵十來米高的樹,再沿溝前行十來米後就從溝右邊進入山林,沿與溝垂直方向前行30來米即到。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陽青巖“玉帶河大橋”(南往北方向)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玉帶河大橋

三、趙以炯書法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

《貴州首位文狀元晚清趙以炯墓碑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