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建議將《愚公移山》移除課本?席慕蓉:這種行為破壞生態

引言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精衛填海”這一故事,雖然從今天人們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更多的是展現出古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持之以恆去做一件事以達到最後目標的寓意。這個被記錄在《山海經》中的神奇故事後來透過道家的全新理解,創造出來了另一個讓所有人都瞭解的故事,即“愚公移山”,雖然“愚公”與“精衛”是完全不同的角色,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卻是相通的,正所謂“好事多磨”,“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曾經被所有學者推崇的“愚公精神”,在今天卻產生了些許爭議,而“愚公移山”的故事更是遭到了一些名家的質疑。

為何有人建議將《愚公移山》移除課本?席慕蓉:這種行為破壞生態

01

其實,“愚公”這一角色在很多人印象裡是那種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並最後成功的人,所謂的“愚公精神”核心在於堅持,堅持,再堅持。只有這樣才會最後達到目的,這個道理從小就被家長和老師透過各種方式傳授給我們。這個在中華文明裡傳承了千年的典故,卻在今天遭到了巨大的思想衝擊和質疑。

席慕蓉,大名鼎鼎的詩人,作家和學者。她在一次演說中提到了小學課本中有關“愚公移山”的故事,並建議將其移出語文教材。

言論一出,立刻在網路上引起了極為強烈的討論和爭議。那麼,席慕蓉為什麼要提出這一觀點呢,或者說“愚公移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當代偉大的資深學者會提出如此“過激”的觀點呢?

為何有人建議將《愚公移山》移除課本?席慕蓉:這種行為破壞生態

02

首先,席慕蓉從環保的角度考慮,認為“愚公”雖然精神可嘉。但本質上是一個透過破壞生態環境來達到個人目的取向的人物,這種做法也許在數千年前無可厚非,但是放在眼下這個社會,這種強行改造自然的行為必將誤導下一代的價值觀,這是極為不利的。

基於如此,席慕蓉倡導“愚公精神”應當為“大自然”讓道,而不是放任個人的私慾和維護自身利益而不加考慮任何後果對自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和損失。

表面上看,席慕蓉的觀點似乎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站在網友和其他領域學者角度來說,他們並不認為席慕蓉的觀點值得提倡,甚至認為席慕蓉此言論有些過於異想天開。

為何有人建議將《愚公移山》移除課本?席慕蓉:這種行為破壞生態

如果僅僅從自然和諧的方面切入,對“愚公移山”這一典故勢必會產生過於負面的看法,我們應當從全域性考慮,立足於本質去考慮問題,從而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03

更有甚者,認為席慕蓉的看法過分激烈,如果我們僅僅從環保角度去看待古人創造的精神文化和民族價值觀,那麼從先秦到近代,不知道有多少名家大亨的作品將要被移出教材,如此一來,那麼我們從小就接受的觀念也將被全盤否定,於情於理這都是不切實際的。席慕蓉的言論雖然看上去很有說服力,但是站在大環境立場來看,確實有待商榷。

為何有人建議將《愚公移山》移除課本?席慕蓉:這種行為破壞生態

如果說席慕蓉不認同“愚公移山”應該出現在教材課本里,那麼對於《山海經》,應該沒有人會產生質疑了,作為記錄著我國早期神話的一部書籍,它所傳遞出的我國先秦時期歷史文化和華夏精神的特點,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透過《山海經》裡光怪陸離的一個個人物和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踐行,學習古人的思想觀念,提煉文化價值。從繼承與發展的角度分析,《山海經》所帶來的無形歷史財富,遠遠不只是一個“愚公”所能夠概括的。

為何有人建議將《愚公移山》移除課本?席慕蓉:這種行為破壞生態

結語

在席慕蓉看來,“可怕的”愚公透過改造自然本來的規律和麵目達到了自己的利益是不可取的。殊不知,在數千年前,尚處於矇昧的拜物文化影響下的華夏民族,對於大自然的崇拜和恐懼完全不亞於席慕蓉的理解,我們應該對於席慕蓉的觀點加以分開理解,如果愚公生活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那麼他的做法肯定是違背了大自然生態平衡原則的,但是在數千年前,祖先們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

以愚公為例,他為了移動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幾乎祖祖輩輩都在堅持一件事,我們今天所強調的不是愚公的做法和方式方法,而是愚公所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對於民族情感積極向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