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提到記載神話的文學作品,西方神話會想到《奧德賽》《伊利亞特》,印度神話的《羅摩衍那》《羅坷婆羅多》,日本神話的《古事記》,中國神話,則是《山海經》《穆天子傳》《史記》……

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其中,儲存中國神話最豐富的書,非《山海經》莫屬。這部書雖然總共只有三萬多字,字數不及現在很多碩士的畢業論文,卻包羅永珍,內容不只涉及神話傳說,還有地理、歷史、宗教、民俗、農業、人類學、地質學、醫藥……可以說,《山海經》是我國先秦時代的百科全書。

1

《山海經》的影響單純從其中流傳的神話內容就可見一斑,如今人們熟知的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話故事,都出自《山海經》。不僅如此,《山海經》還奠定了中國神話傳說的體系和特有名詞,就跟古希臘神話中的天神宙斯一樣,中國神話中的“天帝”“西王母”等說法也從《山海經》就有了,並在後世固定下來。

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在網路文學和大IP電視劇火爆的當下,《山海經》還為玄幻網文創作者提供了源泉,玄幻、奇幻小說中的“大荒”“天帝”“帝俊”“羲和”等詞屢見不鮮,前幾年紅遍網路的“洪荒之力”也是出自於此。

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不只現代,《山海經》所記述的神話傳說給古代的作者也提供了無盡的素材,例如成語殛鯀用禹就取自大禹治水的神話。意思是鯀(gun三聲)是禹的父親,殺了鯀,但用禹去治水,比喻一人有罪,不能株連家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之前,馬謖就用這個成語請求丞相放過他的家人。

謖泣日:“丞相視某如子,某以丞相為父。某之死罪,實已難逃;願丞相思舜帝殛鯀用禹之義,某雖死亦無恨於九泉!”言訖大哭。——《三國演義》

很多詞語也出自《山海經》,例如形容人性情或面目兇惡,“猙獰”,這裡的“猙獰”就是《山海經》中的上古怪獸。雄性為猙,雌性為獰,

2

記載神話的書,作者本身也非常神話。《山海經》相傳是兩位神話人物——夏禹、伯益所作,顯然這種說法不足憑信。更可信的說法是,《山海經》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眾多人的作品的集合。

成書年代大概在先秦時期(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也有學者考證說《山海經》各部分成書年代不同,《大荒經》成書最早,《五臧山經》和《海外經》稍遲,《海內經》最晚。

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山海經》最早面世的版本是西漢劉向、劉歆父子勘校而成。已知有關《山海經》作者的最早文字記載也出自於劉歆:

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上“山海經”表》

意思是,大禹劃分了九州,根據土地制定進貢級別,伯益等則為生物劃分善惡,由此寫了《山海經》。

3

除了人們熟知的神話版本,《山海經》裡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起初,天地之間的道路是通達的。《國語·楚語》還記載了春秋時期,楚昭王的問題:“若是按照《周書》上記載,天地道路相通,下方的人豈不都可以上天了嗎?”

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據《山海經》記載,在天地道路沒有隔絕之前,確實人人都可以登天。通天的道路一是經由山,崑崙山、靈山、華山等山都是可以通天的;再有是樹,透過樹木做成天梯而登天。天地相通的時候,人神也是相通的。

這種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天地道路隔絕,人神之間也就不再相通了。

《山海經》裡的神話和人物,雖然很多為耳熟能詳,在後世很多書中也常見,但有些卻是獨有的,例如帝俊。

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帝俊跟黃帝一樣的地位,是有名的大神,相當於希臘神話的宙斯和北歐神話的奧丁。他的獨特之處在於,只在《山海經》中出現過名字,在其他古籍中並沒有出現過。而《山海經》記載的帝俊也只是隻言片語,與黃帝、顓頊相比並不成體系,而且帝俊的神話只在《山海經》中的《大荒經》中見到,在其他篇中也未曾出現。

帝俊的妻子是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兒子,沒錯,就是被后羿射下的九個太陽。

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後世非常知名的“西王母”,也就是王母娘娘,最早也見於《山海經》記載。

只是《山海經》記載的西王母有些特別: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山海經·西次三經》

這裡的西王母是一個怪人的形象,跟後世或慈祥或威嚴的“王母娘娘”的印象迥然不同。甚至都不能斷定性別為女。

在《山海經》中,西王母的形象一直在變化,到了《穆天子傳》,則完全從野人變成人王了,到《淮南子》,則更是演變成了現在人們熟知的“王母娘娘”形象。

4

《山海經》所記載之事,不只是神話傳說,在歷史學方面也意義重大。

司馬遷與劉向父子是同時代人,他所接觸的《山海經》的史料是最原始最完備的史料,遠非後人所能及。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把《山海經》中的故事完全當成神話傳說。例如關於大禹治水,在《史記》中也被加以記載。

當帝堯之時,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史記·夏本紀》

《史記·五帝本紀》,也有不少內容出自《山海經》,關於皇帝與蚩尤的戰爭,關於黃帝的譜系,與《山海經》基本相同。《史記》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紀》,之後是《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司馬遷把先秦歷史化為四段,五帝時期是第一段,之後是夏、殷商、周。

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山海經》

在司馬遷看來,五帝時期之前的歷史,不可敘述,基本相當於今天史學界的“史前時期”,就是神話傳說居多,幾乎沒有文獻記載。從五帝時期開始有所記載,這個時期是介於“史前時期“和“原史時期”之間。從夏開始,文獻記載增多,夏商周應該是“原史時期”,春秋以後就是“歷史時期”了。

因此無論按照司馬遷的劃分,還是今天史學界的劃分,《山海經》的內容都不能僅僅視為“史前時期”的神話傳說,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記述的“原史時期”,可以說,《山海經》為“原史時期”提供了大量資料,具有豐富的歷史、考古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