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搶救!胃癌患者遇上“熊貓血”,這個手術“不簡單”!

胃裡長出巨大的腫瘤,

並引發嚴重貧血,

不堪被病情折磨的謝阿姨

打算到醫院手術切瘤,

然而一查她是“熊貓血”。

當地醫院的醫生不敢輕易下刀,

建議她轉院來徐州就醫。

吃不下飯,一查竟是胃癌

年近七旬的謝阿姨來自連雲港市,半年前開始感覺到胃部老是不舒服。謝阿姨的兒子告訴醫生,母親一直吃飯不太好,時好時壞,有時候吃不下飯,有時候雖然吃下去了,但是吃完飯經常又有噯氣、脹氣、反酸等症狀。

半個月前,謝阿姨到當地醫院做胃鏡檢查,查出胃部有惡性腫瘤,需要手術治療。不料,在進行術前檢查時,當地醫院發現謝阿姨患有嚴重的貧血,血紅蛋白含量很低僅有40。

再查血型,竟是熊貓血

要想手術,必須輸血增加血中血紅蛋白水平。一查血型,更大的麻煩來了。謝阿姨的血型為RH陰性。這種血非常稀有,俗稱“熊貓血”。這讓當地醫院犯了難。

謝阿姨稱,自己以前雖然去過醫院,但是從來沒查過血,不知道自己是“熊貓血”。當地血站沒有熊貓血的備血,緊急從南京調配了2個單位的熊貓血,為謝阿姨進行術前輸血,血紅蛋白增加到了70。因為沒有備血,當地醫院不敢貿然手術,建議謝阿姨轉院到徐州市腫瘤醫院。

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徐州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張躍瞭解患者病史後,將其收治入院,併為其做了增強CT檢查。影像顯示其胃角有一個5X6釐米的腫瘤。所幸的是腫瘤區域性沒有明顯的外侵,也沒有向肝區轉移。經過術前討論最後選擇的方案是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

不過,手術前,謝阿姨的貧血狀況仍然比較差,不能滿足手術需要。胃腸外科團隊為她進行調理,包括輸血治療。經過3次輸血,患者血紅蛋白指數提升到正常人的107,符合手術要求。

謝阿姨的胃部腫瘤必須手術治療。眾所周知,外科手術有出血,術前必須備血。

謝阿姨的血型稀有,

俗稱熊貓血。

胃腸外科團隊是如何圓滿地實施手術的呢?

最終還是選擇腹腔鏡手術

術前,胃腸外科團隊與其他部門協作,對手術方案進行了多次討論,最終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方案,各項保障措施也力盡完善。

徐州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孟闖稱,熊貓血患者手術的術前討論非常激烈。手術形式的選擇有兩種。做腹腔鏡手術還是做開放的手術?最終還是選擇腹腔鏡手術,因為腹腔鏡手術的操作更精細。

腹腔鏡本身有放大的效果,對血管的解剖、對淋巴結的清掃,腹腔鏡其特有的優勢,使得操作方面能做得更精細。

徐州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精工坊天團為這臺手術保駕護航:主任張躍帶隊,副主任醫師孟闖、最佳扶鏡手輔助確保手術萬無一失。

孟闖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精工坊團隊胃癌腹腔鏡手術不需要備血。但是這位患者太特殊了,一旦術中發生意外,對於患者來講是致命的。所以還是備了兩個單位的熊貓血。

生死搶救!胃癌患者遇上“熊貓血”,這個手術“不簡單”!

在手術的過程中,為防止出血,張躍手術團隊把手術範圍內的每一根血管進行了可靠地結紮。只要碰到血管先用夾子夾緊然後再進行下一步操作。手術中還使用了超聲刀。超聲刀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

“以前有一些小的血管我們在手術的時候直接用超聲刀切掉,用超聲刀的電凝原理止血。但是對於這個患者來講,只要碰到血管全部先用夾子結紮,然後再用超聲刀切除,這樣就更加安全。”孟闖說。

術後,患者謝阿姨恢復良好,達到了術前預期目標。術後不久患者就可以流質進食並且下床活動。

胃癌早期症狀隱匿

張躍稱:胃癌早期症狀隱匿,由於很多胃腸道疾病症狀相似,很容易被忽略。因此胃癌的早期診斷率較低。但資料顯示,胃癌如果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可以治癒的。

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患有胃癌前疾病、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吸菸、嗜酒以及長期吃高鹽、燻烤煎炸食物等的人群都是胃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常規篩查血清胃蛋白酶原以及促胃液素-17、幽門螺桿菌。40歲以上高危人群應每2至3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胃癌的早期症狀並非無跡可循,

如果飯後出現以下3種表現,

最好能及時檢查。

首先是腹脹、腹痛、噯氣、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等,尤其是飯後感到肚子異常飽脹,即使吃很少,也會莫名其妙地飽脹,引發不適。

胃部出現腫瘤時,蠕動功能受到影響,速度減慢,使胃酸隨著食物反流回食道,導致食道灼傷,引起燒心、反酸等症狀。

腫瘤細胞本身的凋亡會引起出血,壓迫胃部也引起出血,導致大便發黑。當大便長期發黑,甚至出現柏油樣大便、貧血、臉色蒼白、渾身乏力等症狀時,要及時就診。

(都市晨報 記者 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