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怒江那個溜索女孩嗎?她畢業了……

今年6月,23歲的傈僳族姑娘餘燕恰從昆明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順利畢業。她沒有任何猶豫,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怒江州就業,成為怒江州人民醫院的一名醫務人員。

在常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就業選擇。

但,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在瞭解了餘燕恰的成長經歷後,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因橋而改變命運、接力愛心傳承的感人故事。

還記得怒江那個溜索女孩嗎?她畢業了……

餘燕恰的畢業照。受訪者供圖

餘燕恰家住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馬吉鄉布臘村佈施底小組。

時間回溯到2007年。在這之前,和怒江兩岸的大部分群眾一樣,佈施底小組的村民過怒江,只能依靠溜索。彼時的餘燕恰,要到江對面的學校上學,也不例外。

一天,餘燕恰身穿粉紅色上衣、揹著書包獨自坐溜索到怒江對岸的布臘小學上學,剛好被進入怒江採訪的媒體記者拍到。

當時,餘燕恰只有8歲,剛上小學一年級。她每天要坐溜索過江兩次,已經獨自坐溜索過江兩年了。

“耳邊是呼嘯的風聲,身下是洶湧咆哮的江水,還有我劇烈的心跳聲。”直到如今,餘燕恰還對坐溜索的體驗記憶猶新。

還記得怒江那個溜索女孩嗎?她畢業了……

餘燕恰幼時坐溜索過江被媒體拍到時的畫面。受訪者供圖

在當時,看到年幼的餘燕恰每天獨自坐溜索過江,現場的媒體記者深受觸動,隨後發動全國多家媒體,一起向社會募捐,在布臘小學前的江邊建起了一座愛心橋。

2008年3月,愛心橋建成,現場媒體記者和愛心人士讓餘燕恰第一個過橋。

人生第一次見到橋的餘燕恰,在走到橋中央後,望著橋下洶湧的怒江水,反而因害怕而停步不前。最後是在現場人員的攙扶下,走了過去。

餘燕恰的命運,也因此而改變。

愛心橋建成後,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餘燕恰得以到昆明、北京等地遊玩,第一次看到了怒江之外的精彩世界。

“這就好像原本漆黑的道路上多了一盞盞明燈,生活也不再那麼苦澀,於是我更加努力學習。”希望的種子種下,餘燕恰有了新動力。

2018年,餘燕恰以568分的高分考取昆明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成為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

還記得怒江那個溜索女孩嗎?她畢業了……

餘燕恰幼時在江邊溜索樁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在餘燕恰的升學過程中,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也接力在怒江兩岸如火如荼地展開。

在國家政策資金的扶持下,餘燕恰家從半山腰搬到江邊,蓋起了新房;她一路升學,都有助學金幫扶;怒江峽谷用來過江的溜索,於2016年全部被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橋樑取代,各族群眾出行更加便利,而餘燕恰家下面的江邊,又新建了一座更大的橋樑。

沿怒江而建的美麗公路順利通車、怒江兩岸旅遊資源開發快速推進……曾經閉塞的怒江峽谷日新月異。

“在以前的日子裡,我遇到了太多為我‘打燈’的人,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我,我非常感激他們。”自己命運的改變、家鄉的快速發展,源於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這一切,餘燕恰都銘記在心。從進入大學那一刻起,她就立下了學有所成、回饋家鄉的念頭。

畢業前夕,在學院開展的就業“面對面”交流時,不善言辭的餘燕恰向老師表達了自己想回怒江的想法。她一直在等待家鄉的醫院招考,其他地方一概沒考慮過,為此錯過了很多就業機會。

還記得怒江那個溜索女孩嗎?她畢業了……

餘燕恰在家門口新建的大橋前。受訪者供圖

學校老師被餘燕恰這份執著的感恩之心感動。隨後,在學校領導前往怒江州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時,專門帶了餘燕恰的簡歷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最終,餘燕恰成功被怒江州人民醫院錄用。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一定不會辜負學校的培養,努力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家鄉衛生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將於9月走上工作崗位的餘燕恰,對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