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寧波市寧海縣內主要有五大水系,即白溪、大溪、清溪、鳧溪和中堡溪,其中白溪則是寧海縣內最大的水系。

白溪上游主要由清水溪、渾水溪和大松溪相匯而成,相匯處建成了遠近聞名的白溪水庫。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白溪的主流名叫清水溪,發源於天台華頂峰學堂崗北麓,海拔高度1094。5米,在臺州市天台縣境內稱為大同溪,經廟下坑進入寧海境內,稱為清水溪,亦名梅坑溪。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清水溪流入寧海境內的第一個村莊,名叫逐步村,隸屬寧海縣黃壇鎮,是寧海縣最西端的村落,因此稱為寧海版圖上的“西極村”。

這一帶原屬雙峰鄉,2004年併入黃壇鎮,崇山峻嶺之間,山一程,水一程,避世而遠離,遠望如同天空之境。

群山環抱的偏遠地帶,在公路通達村莊以前,只有一步一步地爬上去,因此得名為:逐步村。

清水溪和渾水溪,都是驢友溯溪戲水的熱門之地,清水溪溯溪戲水的精華地段,通常在逐步村與張遼村之間。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逐步村前山腳下的清水溪上有一座石拱橋,名叫永迎橋,是寧波市和台州市的界橋。

清水溪下游,與渾水溪在岔路鎮蘭田庵村腳下相匯後,再至柴家嶺山腳下與大松溪相匯,三溪合一,相匯為白溪水庫。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渾水溪,發源於天台山脈華頂山南麓,在天台縣內稱為金順溪,經望海尖流入寧海境內,稱為渾水溪,渾水之名與清水溪相對應,一清一渾。

渾水溪溯溪的經典路段在楓路灣和白龍潭之間,崇山峻嶺,峽谷溝壑,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引人嚮往。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2021年6月13日,上海市的67名旅遊愛好者,多為大學生,由寧海縣的一名戶外活動愛好者為嚮導,到渾水溪溯溪遊玩。

途中突降暴雨,山洪暴漲,帶路的嚮導在探路和護送隊員過程中,被洪水沖走。

溯溪隊伍整夜被困山中,經寧海縣和天台縣兩地聯合救援,直到6月14日上午,終於獲得解救。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大松溪,發源於望海崗,沿線有墩深坑、裡坑溪、小塘溪、上遼崗溪、深坑溪、橫坑溪6條小溪匯流。

大松溪畔有個美麗的村莊名叫榧坑村,也是原雙峰鄉政府所在地,以榧樹和香榧而聞名,故名榧坑村。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崇山峻嶺間,小橋流水,四合院林立,古榧樹成群。

穎之走遍寧波,現存四合院最多的村落,就是榧坑村。

寧波大市範圍內的榧樹王,也在榧坑村。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大松溪穿越峽谷,與清水溪、渾水溪之水相匯後,稱為白溪。

1988年,寧海7。30特大洪災,白溪流域因洪災傷亡慘重,因此白溪水庫建設日程提前

1998年9月底動工開建,2000年10月下閘蓄水。

三條溪流都流經人煙稀少的高山峽谷,因此,白溪水庫,是寧波市內水質最乾淨、汙染最少的水庫。

2002年開始,寧波市建成了白溪水庫引水工程,透過隧道和管道,將白溪之水引至東錢湖水廠,改變了以往用東錢湖水作為飲用水源的歷史。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2004年,白溪水庫成為國家首批水利風景區,名為浙東大峽谷景區,也稱為天河生態風景區。

景區主要遊覽範圍,就在大松溪峽谷,雄、奇、險、幽,急流、飛瀑,千迴百轉,峽谷風光,原始而迷人。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白溪水庫的大松溪,有一座水上天橋,名叫飛龍橋,是白溪水庫的地標,也是戶外遊玩的打卡地。

橋東岸是寧海縣岔路鎮山洋村,橋西岸是寧海縣黃壇鎮王家染村。

兩村隔溪而居,自古以來相互聯姻,往來密切,白溪水庫建成以前,兩岸村民透過一座石拱橋,相互往來。

建設水庫時,石拱橋被淹沒,因此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了這座橫跨兩岸的飛龍橋。

兩村透過水上天橋步行往來,一小時左右可互通。

如果開車來往,則需要繞道岔路鎮、黃壇鎮,翻山越嶺,兩小時左右方可到達彼岸。

兩村之間,開車還沒有走路快。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2018年,因飲用水源區的環保原因,浙東大峽谷景區關閉。

原景區遊覽地,成為了無人區。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白溪水庫,壩址位於寧海縣岔路鎮天河村,壩下有村名叫白溪村,村民姓王,《王氏宗譜》載,“白溪者,我先人以溪低,田高,而不可灌溉也,若白有一條溪者。”

溪低田高,不可灌溉,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

水庫建成後,既可灌溉,還可供寧波人民飲用。

當然了,白溪之名還有說法,一說因飛瀑流泉潔白如雪,還有說沿線的沙石帶,潔白無瑕,遠望宛如一條白飄帶。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白溪又稱白諸溪、水母溪,公元1632年4月7日,農曆3月14日,徐霞客再次從寧海南下天台。

《徐霞客遊記》寫道,“渡水母溪,登松門嶺,過王愛山,共三十里,飯於筋竹嶺庵,其地為寧海、天台界。”

徐霞客涉渡過的“水母溪”,就是現在的白溪。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白溪流經岔路鎮,從前童古鎮東南側蜿蜒流過,再入躍龍街道。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前童鎮和躍龍街道交界地帶,前童鎮妙宏村有一處魚鱗壩,夏日好玩水。

魚鱗壩,其實就是攔水壩、蓄水壩,透過築壩蓄水,抬高水位,再透過水渠引流至下游的用水地。

建築堰壩時,按照建築的美學原理,將堰壩設計建成了龍鱗、魚鱗形狀,人們因此稱之為龍鱗壩、魚鱗壩。

曾經溪水白白流淌,故名白溪,水庫建成後供應寧波

白溪之水,下游在躍龍街道雙溪口與來自西溪水庫的大溪之水相匯,亦稱“雙港”、“水車港”,流經越溪鄉,東向白嶠港入三門灣,奔流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