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田野調查筆記」麻花桂樹 匠心天成—道佐鄉張店村銅溝見聞

邛崍高鐵站地下停車場內,栽有四籠奇特的桂花樹。樹高約4米,樹杆約2米,直經約0。4米,樹杆中空,如一個圓柱狀的空心籠子,內空直徑約0。3米,樹杆彷彿被鏤空雕刻一般,讓人為之驚訝。仔細一看,方才發覺此樹並非是一棵,而是一“籠”,它是由數根五六公分直徑的桂花樹編織而成,如數條青蛇纏繞其上,好像一根大“麻花”,更像中國古建築中的稜形窗格,讓車站憑添一股高貴與古雅。

觀賞類花木用紫薇編織造型的不少,而以金銀花等藤條類植物編織的較多,用桂花樹編織造型的尚屬首次看見。不少紫薇、金彈子等編織造型的花木,每根小樹相交而不相融,偏這幾籠桂花樹是相交相融的,樹與樹之間完全生長在一起,如被焊接一樣相生融合,不分你我,整個樹杆渾然一體,猶如天成,當時就想:這麼美觀精緻的樹是從哪裡買來的,不會是蘇杭等地吧?

2019年2月28日,隨邛崍田野調查小組去道佐鄉張店村八組採風,竟然又看見了與之相同的桂花樹。這裡的老地名叫“銅溝”。銅溝是一條大山溝,前面有“和尚頭”“獅子口”兩座大山,後面是後山,村民們大都居住在後山,山溝寬約500米,有少量農田,大部分都是竹壟樹木,風一吹,整個大山溝就如一條碧波盪漾的大河。

銅溝目前有十三四戶人家,房屋靠山面溝,堡坎皆用石頭磊成。我們沿著石板路在這小村落左右穿行,發現這裡的小路非常乾淨,農家房屋全都是明清式磚木結構,外面屋簷下並無常見的柴草蛛網,被打掃得乾乾淨淨,大門也全都敞開著,有雞鳴無犬吠,一片祥和景象。這裡有七八戶農家樂,家家都設有客房供遊人住宿,吃的也全是山裡生山裡長的土特產。一行人剛轉過一個彎,下了個緩坡,都不約而同地大聲驚歎:哇!好漂亮的桂花樹!所有人或用手機或用相機爭相拍照。

「邛崍田野調查筆記」麻花桂樹 匠心天成—道佐鄉張店村銅溝見聞

這就是邛崍高鐵站見到的那種桂花樹,原來這裡也有啊?

樹旁有一人家,開著後門,我問有人嗎?一位大姐應聲出來,把我等迎進屋去。屋內窗明几淨,農家擺設,有客舍兩間,院壩不大,無牆,給人以大山胸懷的感覺,特別敞亮,院內可擺七八張飯桌,房子正對著山溝那邊的“和尚頭”山。一層層窄窄的梯田從院壩往山溝延伸下去,栽了一些的花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紅紅綠綠,有山茶,有桂花,有金彈子,有蘭草,有石斛,當然還有許多我不認識的花草樹木。

大姐名叫何從容,丈夫寇樹軍多年從事樹木嫁接技術,經常出門給別人嫁接苗木,見得多了也就在家小敲小打地栽了一些苗木。在與何大姐的攀談中,得知邛崍高鐵站的那幾棵桂花,就是從她這兒買去的,院子旁邊還有12棵,是她們自己栽種編織的,我等幾人一臉驚訝,原以為她家的樹也是從外地買回準備賣高價的,沒想到這兒竟是原產地。

她說,那是2003年的事,自家地裡種了許多桂花樹,由於太密太多,沒地方移栽,樹幹已超過兩米高,再這樣長下去就買不起價了,正一籌莫展,她們想到那些編織的藤條花木,就有了把桂花樹也編織起來的想法,這只是為了節省土地的無奈之舉。

夫妻二人動手編樹子,一編才知難度較大,樹子比藤條類硬而且太脆,勁用輕了扳不動,用大了啪地一聲就扳斷了。當問她怎麼只有這一種造型,為啥不編點瓶形、花籃形時,她說當時就是因為沒地方移栽,並沒想到造什麼型,自己也沒那技術啊,她說這每一棵樹有六根編的,有八根十根的,最多有十二根桂花樹編成一棵的。她還說,鄰居寇樹全也同樣編織了10餘棵“麻花”狀的桂花樹。

我們見那些樹的交叉處都長得完全融合了,如先天生就一般,就問她是否在編織時,將兩根樹子的交叉處剝了皮使其骨肉相生。大姐說不行,沒了皮的小樹更容易扳斷,必須用好力道,樹子本身很硬,在編織時,是用勁強行把它們交叉起來的,樹皮在相互摩擦中都破皮受了傷,經過一年時間的生長就生在一起了。這批樹子是2003年編的,如今已有十六年,雖然長得很好看,卻沒怎麼長高長大,特別適合移栽到公園裡或廣場上。

何大姐說,包括去年賣給高鐵站的七棵,這幾年共賣了十多棵編織的桂花樹,現在地裡還有十二棵,要是你們八九月份來就好了,滿樹子都是花,密密麻麻的,全是硃砂紅的丹桂,落得一地都是。

我並不驚訝於花木的編織造型,也不驚訝於用桂花樹編織,我驚歎的是一個山區農村的兩夫妻,一種無意識的、沒奈何的動作,竟然創造了一道新的風景。如果當初是誤打誤撞,那麼現在呢?何大姐地裡的小桂花樹又兩米多高了,她說等丈夫回家後就開始編樹子,編些比這更好看的。這,算不算一種工匠精神呢!

文/圖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