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歌聲裡的中國:《絨花》

中國之聲|歌聲裡的中國:《絨花》

中國之聲|歌聲裡的中國:《絨花》

1979年,伴隨著《小花》橫空出世,歌曲《絨花》成為幾代人的青春記憶。被贊為“不可複製”的經典電影,《小花》是如何製作誕生的?演唱者李谷一又為何堅持此前頗受爭議的唱法?

歌聲裡的中國—— 絨花

歌聲裡的中國—— 絨花

03:52

未知來源

1979年,改編自小說《桐柏英雄》的電影《小花》在全國上映。不同於以往的戰爭題材影片,導演張錚弱化了戰爭場面,濃墨重彩地展現了人物個體命運。影片還大膽地在彩色片中不斷使用黑白片的倒敘、回憶和幻覺等手法,這種新潮的電影語言讓觀眾耳目一新。

中國之聲|歌聲裡的中國:《絨花》

導演張錚與《小花》的主演研究劇本

陳沖:“當時我們拍戲的時候就說,要不就拍黑白的吧。北影廠不夠彩色膠片。攝影師就去庫裡面找到各種片頭,東拼西揍的排出來。他們在討論說,我們試一下兩極鏡頭,試一下逆光,做一些非傳統的東西。”

電影《小花》有兩首插曲,一首是《妹妹找哥淚花流》,另外一首就是《絨花》,它們都出自作曲家王酩之手。如果說《妹妹找哥淚花流》是一首委婉的敘事詩,那《絨花》就是一首深情的讚美詩。影片中,當游擊隊長何翠姑為救傷員身抬擔架一步一步跪爬上山時,歌曲《絨花》同時響起,此情此景,讓無數人淚花飛濺。

04:00

03:36

《絨花》(1981年隨中央樂團在上海演出)

在錄製歌曲《絨花》時,歌手李谷一創新地將西洋歌劇和中國古典戲曲中曾經使用過的輕聲和氣聲唱法運用其中,讓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藝術享受和情感共鳴,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突破,但同時也招來了眾多非議。

李谷一:“過去的傳統,必須高強響硬,一首歌總要唱很高音,唱得很高,調很高,最後還要冒個很高的音,體現它的革命性,可是他們忘了革命是有浪漫主義的。我們改革開放是以人為本,我們七情六慾是要表現,是多元化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而不是隻有一種。”

中國之聲|歌聲裡的中國:《絨花》

演唱者李谷一、作曲家王酩

1980年,電影百花獎評選時,《小花》大獲全勝,電影插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和《絨花》也被評為最佳配唱歌曲,它優美動聽的旋律和蕩氣迴腸的歌聲讓人至今難忘。

中國之聲|歌聲裡的中國:《絨花》

中國之聲|歌聲裡的中國:《絨花》

歌聲裡的中國《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華

青春芳華——李谷一《絨花》2

熠熠生輝映《小花》2 —李谷一的音樂故事

記憶——歌手張宏聲講述與恩師李谷一的故事

乘著歌聲的翅膀 聆聽美妙的合聲 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