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背後的文化內涵

盲人摸象

剛剛看了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講的是五個沒見過大象的盲人,因為沒見過大象,他們就想去摸摸大象,感知一下大象是什麼樣的。

懂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背後的文化內涵

摸到鼻子的盲人說,大象像一根彎彎的管子;摸到尾巴的盲人說,大象是一根細細的棍子;摸到身體的盲人說,大象像一堵牆;摸到腿的盲人說,大象像一個圓圓的柱子;摸到耳朵的盲人說,大象像一把扇子。

五個盲人透過自己的實踐,每個人都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那麼大象是他們每個人說的樣子嗎?是也不是。

他們每個人都只說對了一部分,但都是非常區域性的那一部分。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一定要全面,要有大局觀。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對整個事情下結論。

這個故事很簡單,背後的道理也非常簡單。很多人甚至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聽過盲人摸象的故事。

有句話這麼說的,縱然明白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盲人摸象的故事跟如何過好這一生。

我不會直接的下結論,我還是透過講述故事的方式,來講述著兩個問題的內在邏輯。

再來一下個故事。

這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也是被許多人誤解非常深的故事,今天我們希望可以正本清源,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故事的真相,不要再受誤解。

這個故事叫“百家爭鳴”。百家爭鳴,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會覺得,那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思想文化上的巔峰時期,進而認為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和文化最輝煌燦爛的時代,也是群星閃耀的時代。

順帶著,還有一批人就會想當然的認為,民國時候也是一個思想的小高潮,甚至會產生這樣的一種錯覺,認為文化或者思想的蓬勃發展,只產生於亂世。

你一定也是這麼認為的,教科書上就是這麼教的。但這個認識是錯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需要了解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時期的產生背景。

當一提到春秋戰國,繞不開的一個說法就是,周天子衰微。周天子衰微,產生了春秋戰國這樣的紛爭亂世,這非常可以理解,畢竟當家人已經管理不了這個大家庭,那大家就開始討論分家、分家產的事了。這個很容易理解。

為何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呢?

在這裡要提到兩個歷史事件;一個就是王子朝奔楚;一個就是老子出關。這兩個歷史事件,不僅僅影響了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也直接影響了春秋戰國的歷史走向,更是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王子朝奔楚,產生的直接社會影響就是,官學失守,道裂為百。什麼意思呢,就是原本是一體的官學,隨著王子朝奔楚之後,流落到了民間,每一家拿了一塊道的碎片,大家都以為拿到了全部,便出現了諸子百家之間互相詰難,諸子並起的“盛況”。

看到這個故事與盲人摸象的內在聯絡了吧。百家爭鳴,就是盲人摸象的現實版本。每一家都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都不是整個大象。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開始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大辯論。

老子出關對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追溯一下道家的傳承,是道家,不是道教,這個問題要分清楚。

道家是老子創立的嗎?不是,道家不是老子創立的,老子是道家的傳承人,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類似的還有孔子,儒家也不是孔子創立的,孔子不過是儒家的傳承者。

真正的思想源流是這樣的:孔子傳承的是周文王跟周公所立的聖王之道,而文王、周公的聖王之道,也不是原創,而是在夏商兩代大禹、商湯所立聖王之教的基礎上,損其敝,維其新,立周代之教。

儒家的源流就是:孔子承周,周承商,商承夏。

夏商周歷史上稱為三代,三代的聖王之學是華夏源頭嗎?也不是。三代的聖王之學承自五帝。五帝是華夏文化的源頭嗎?也不是。五帝承自三皇,也就是被稱為上古時期的三皇之學。

而老子之道,就是承自三皇。所以不管是老子還是孔子,都只是繼承者,並非是開創者。

在王子朝奔楚之前,不管是三皇之學還是三王聖王之學,都是官學。《史記》中說,老子是圖書管理員,這並不全面。老子是天師,也就是三皇之學跟三王之學的傳承者,是天子的老師。

當王子朝奔楚之後,老子作為最後一任天師,看到官學失守,散落民間,每個人拿到的不過是道的碎片,傳承幾千年的內聖外王的天下秩序,徹底終結,一個空前的大亂世要來了,他也只能無奈之下,騎牛出關。

梳理出文化的源流,其實非常容易判斷,百家爭鳴跟盲人摸象,沒有區別。而我們很多人還認為諸子百家,百家爭鳴是一個文化盛世,豈不貽笑大方。

為什麼我們懂了很多的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

你Get到了嗎?

歡迎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