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磨嘰怎麼破?家長認清三點,脾氣少發一半

家有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們有沒有碰到過這些讓孩子血壓值飆升的時刻。

早上起床,喊了十分鐘,過去一看,孩子還在睡夢中;

過了五分鐘,再去看,孩子才剛穿了一條褲腿;

好不容易過了二十分鐘,終於從床上站到了地上;

過去半小時,才坐到餐桌前,吃飯時間只有五分鐘,我們站在後面急吼吼的,人家一副沒事人的樣子,手忙腳亂地抓著孩子出門,卻換來一副你好煩的表情。

這就是一年級孩子的通病——慢。

家裡有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家庭每天早上都會上演一場皇上不急太監急的戲碼,家長跟在孩子身後不停地催,卻發現催了一學期,孩子卻沒有絲毫改變,他們慢得更加平穩。

一天早上,我受不了女兒的慢,急得吼了幾聲之後,只聽人家說了句:你越吼我會越慢的。說完就扮演起了蔡明當年小品裡的機器人,那每一個動作看起來都會瞬間定格。

一年級孩子磨嘰怎麼破?家長認清三點,脾氣少發一半

看了孩子的舉動,我突然不敢催了。然後我去和身邊的朋友們去聊“催促”孩子的話題,才發現,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慢,真的是一種通病。

在我們催促孩子之前,可以先來了解一下,孩子慢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一年級的慢有情可原

一年級的孩子為什麼慢?無外乎以下三種原因。

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家長們會在心裡計算,孩子吃飯需要幾分鐘,走到學校需要幾分鐘,我們知道如果不按照時間點來做,孩子就會承擔一定的後果。這是我們在成長的人生經歷中透過歲月積累的經驗,但是孩子沒有。

也就是說,我們在用自己幾十年積累下來的人生經驗和孩子作比較。要知道,正是一次次的遲到,才能換來守時的經驗,但是一旦我們開始為人父母,竟然忘記了自己是怎樣習得的這些經驗。

一年級孩子磨嘰怎麼破?家長認清三點,脾氣少發一半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標準不同

身邊一位朋友,也是每天都催促女兒,每次催促的時候就會提醒孩子要遲到了。有一天,女兒在母親的催促下送給母親一個白眼,並且對媽媽說:你每次都說我遲到,我卻從來沒有遲到過。

這位媽媽希望女兒可以提前幾分鐘去做好課前準備,但是孩子的內心是隻要不是踩著鈴聲進教室,就不算遲到。

孩子心理沒數

孩子心裡沒數,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事不關己。

朋友家孩子因為上課調皮,被老師調到了第一排。結果兒子回家對爸爸說,老師把我調到了第一排,老師說這是黃金佳坐。孩子說得一臉高興,就像老師獎勵了他一個奧特曼似的。孩子爸聽到這話更是哭笑不得,這傻兒子把老師的不滿當表揚了。

這並不是孩子的錯,因為各方面的經驗積累不夠,孩子對很多事情的認知是有限的。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有意磨嘰,是他對事情的重要性沒有充足的認識,外在表現就是好像永遠一副啥事都不上心。

一年級孩子磨嘰怎麼破?家長認清三點,脾氣少發一半

經常被催的孩子會怎樣?

催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守時,很多家長卻不知,催孩子的結果卻恰恰是事與願違。

催促剝奪了孩子主動學習的時間的機會

孩子真的會越催越慢,因為當父母催孩子的時候,無形中,我們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時間的機會。時間不是數字,是需要在生活的流動中去體驗和感受的。父母一味地讓孩子沉浸在催促中,就是剝奪孩子親自體驗和認知時間的機會。

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催一下,孩子動一下,不催就不動,因為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一直都是被動的在體驗時間的流逝。

催促讓孩子有了逆反心理

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願望想要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父母的催促無形中就是在支配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父母的催促會越來越多的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心理學上的解釋就是,孩子需要體驗到自己在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有和父母唱反調,才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所以當我們催得越多的時候,結果往往是越差的。

並非是孩子有意而為之,這是人性使然。

代替催促更好的方法

父母們需要明白,催促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快一點,而是讓孩子學會管控自己的時間。

正確的做法是:

首先,要明白,

真正幫孩子建立起時間的概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並不是幾周或者一兩個月就能夠實現的,只有認清現實,才能不焦慮,不急躁。孩子們需要時間來認識並積累關於時間的經驗。

一年級孩子磨嘰怎麼破?家長認清三點,脾氣少發一半

其次,在生活中制定時間計劃表。

讓孩子做自己時間的掌控者,當孩子有了主人翁的意識,他會更加願意參與其中。所以有關孩子的時間規劃,可以和孩子一起嘗試著讓他自己來設定具體的時間。

第三,執行計劃的時候可以提前進行溝通。

和孩子進行確認,其實就是加強他內心的想法。比如,可以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媽媽的提醒或者幫助。

第四,讓孩子承擔後果。

要知道即使是大人也不是一件事情能夠從頭堅持到最後,孩子更是會對一件事情失去興趣。一旦孩子想要放棄,可以嘗試著讓孩子承擔後果。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確認的角色是,我們要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一旦孩子需要幫助,我們要及時伸出援手。比如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是否需要改變計劃,要知道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需要反覆地去積累和實踐,想要培養孩子守時的好習慣,同樣需要花費時間。

面對孩子的隨時放棄和不配合,更是需要耐心。要知道,養育孩子的任何技巧和方法,都是需要不斷地去實踐,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給孩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