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奸雄?原來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歷史上真實的曹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最喜歡劉備,因為劉備的仁義、愛民、禮賢下士;但是等到年齡越來越大,才慢慢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當時自己最討厭的曹操。

很多人對曹操的瞭解,大部分都是來自網路、電視、或者是電影,還有一部分是從《三國演義》中瞭解的,但是這些都是片面的,是不真實的。

就像《三國演義》中我們熟知的情節————桃園三結義,講的是三國時期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義為兄弟,但是真實的三國中,這三個人並沒有在桃園結拜過。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一個奸詐、多疑、殘暴,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亂世奸雄。在後世的戲劇中,更是給他畫了一個只有奸臣才有的白臉兒,讓曹操被後世唾罵。

其實,這樣的評判對於歷史人物太過於私心化,畫上一個臉譜即是非黑即白,曹操就是這樣的一個歷史人物。

三國時期的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奸雄?原來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曹操出生於公元155年,直到公元220年在洛陽病逝,享年66歲。

曹操是中國古代傑出的

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

書法家

詩人。他出生於宦官世家,

三國志

》稱其為漢相

曹參

之後。

小時候的曹操和我們一樣,也是調皮搗蛋,甚至可以說是頑劣。也許是曹操小時候不好好吃飯,長大的曹操的身高並不是多麼高,根據東晉《魏氏春秋》裡記載,說曹操“姿貌短小,身高不足7尺”。按照漢代的一尺相當於23公分,長大後的曹操也就剛剛1米6。

雖然不是高帥,但是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官二代。因為

曹操的父親曹嵩

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而曹騰是東漢末年著名太監,曾經位於中常侍。

而有這樣條件的曹操,小時候的玩伴就有後世四世三公的袁紹。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

博覽群書

,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

兵法韜略

,還有註釋《

孫子兵法

》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

三國時期的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奸雄?原來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憑藉著良好的家世,長大後的曹操就做了洛陽北部尉;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是壞人,就是滿肚子壞水。

剛當上官的曹操,心中也是激情燃燒、執法嚴明,

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

衙門

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有一次,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

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碩的叔父用

五色棒

處死。

朝中有人好做事。雖然曹操犯了事,但還是靠關係,被明升暗降,調到了頓丘,做了縣令。

雖然受了挫折,但是曹操沒有喪氣,也沒有心生怨恨,還是一心想著匡扶漢室;在

光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80年,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

腐敗。

在這樣的前提下,僅過了四年,就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曹操毫不猶豫地就騎上了戰馬,開始了平定叛亂的征程。

因為小時候的曹操武藝才能好,且對兵法有著天賦,黃巾軍根本不是對手,

得了軍功的曹操隨之遷為濟南相。

而這時候的曹操仍是一心向著漢室的。在曹操任職之前,濟南國

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經過曹操的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

然後東漢的末年是黑暗的,

甚至官位都是能夠花錢買來的。而不願意同流合汙的曹操只得暫時隱居。

三國時期的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奸雄?原來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也就在曹操隱居的後幾年,漢靈帝

駕崩,太子

劉辯

登基。當時何太后的弟弟大將軍何進徵召董卓誅殺十常侍,結果一下子就引狼入室。

董卓把漢少帝劉辯

廢為

弘農王

,而改立其弟陳留王為

漢獻帝

,又派人把弘農王母子毒死,自稱

太師

,專擅朝政。

董卓當權後很欣賞曹操,想把曹操留在自己身邊,讓曹操歸順於自己。但是曹操也是個正直熱血的青年,不願與董卓合作,放棄了垂手可得的榮華富貴,逃出了洛陽。

逃出洛陽的曹操,開始了對董卓的討伐。

三國時期的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奸雄?原來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這段逃亡在小說《三國演義》有著記載,也就是在這段逃亡中,發生了一件讓曹操被後世唾罵千年之事。

曹操在逃亡途中,路過好友呂伯奢家打算借宿一晚。呂伯奢自然是同意的,且叫家人好生招待曹操。

曹操在屋內休息,但是聽到屋外有磨刀霍霍的聲音,於是生性多疑的曹操開始懷疑好友一家要殺了自己,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

也就是這時,曹操說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離開時的曹操碰到從外面回來的呂伯奢,於是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呂伯奢也殺害了。

曹操因為這個事情揹負千年罵名,但是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曹操真的是如此無情無義嗎?

這件事是《三國演義》中流傳出來的,但是在正史中並未記載這件事情。雖然在其他三本史料中卻有著不同的記載,但是卻都表明了呂伯奢並不在家中,曹操有可能殺了呂伯奢的家人,因為當時的曹操正在逃亡的路上,而曹操也是生性多疑,當存在自己有可能被殺害的前提下,為了自保,曹操有可能揮動屠刀保全自己。

而當時呂伯奢家離著洛陽並不遠,曹操心中也可能想著呂伯奢是先將自己拖在家中,自己去通風報信,好讓董卓將自己捉住。

所以,這件事情,無法去說明對錯。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有著曹操殺害呂伯奢的情節,那就把這件事情的性質改變了,從自衛保護,發展成為了濫殺無辜,忘恩負義了。

三國時期的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奸雄?原來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逃亡後安定下來的曹操,

“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卻因為“討董聯軍”的忸怩,不願發兵,曹操只得自己獨自引兵西進去攻打董卓,卻被董卓的手下打敗。

後來的幾年裡,天下大亂,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曹操見狀,寫下了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樣的詩句,

不僅是曹操對因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

也就是這樣的前提下,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自己身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開始爭奪天下大勢。

三國時期的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奸雄?原來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曹操為什麼被罵,但是卻一定聽說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許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才使得曹操留下了狡詐、陰險、老謀深算的印象。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並沒有聽上去那麼有作用,更多的是眼前的震撼。因為這件事情,帶給曹操的優勢,只有政治上的,而沒有實際上的雪中送炭,為曹操增加勢力。

至於為什麼非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看劉備不是還得以皇室後人才能起兵嗎。

所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帶給曹操的,其實優勢遠遠小於劣勢!在建安元年曹操迎奉天子後,各地軍閥沒有一人因為曹操佔據中央而歸附於曹操;而曹操也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得曹操也沒有得到民心。

所以,曹操能夠取得的成就,都是因為曹操本身的才能,而不是因為他手中有著“人質”!

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

仁義

孝悌等方面的封建

道德品質

,也要有

高貴

的家世出身。而東漢末年時期,買官也成為了常態,天下政治黑暗。

曹操大力實行“唯才是舉”,為此先後頒佈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而曹操的《短歌行》也是個“求賢歌”。

三國時期的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奸雄?原來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曹操66歲的時候,病逝於洛陽。據說曹操在臨終前,對妻子說,

“等我死後,你們都改嫁吧,嫁個好人家”,且吩咐下去,自己葬禮一切從簡!

曹操不是一個道德上的完人,但曹操一定是個治世的能臣。而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需要的也正是曹操這樣的人物。

曹操

懲辦豪強、唯才是舉、尚禮重法,治軍嚴整、愛惜將才,興修水利、提倡廉潔。

三國志

》中這樣寫曹操:“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

運籌演謀

,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至於後世的評價,曹操早已不在乎,至古成大事者,有幾人能不被後世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