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離不開它了

陝西,離不開它了

黃河,中國人的母親河。她從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出發,跨越5464公里,最終在山東東營墾利區匯入渤海。而作為黃河最大的支流,位於黃河腹地大“幾”字形基底處的

渭河

,則是

陝甘寧人

的母親河。

渭河差不了多少就可以把“幾”字形封口了▼

陝西,離不開它了

渭河流域處在我國中心位置▼

陝西,離不開它了

渭河究竟長什麼樣?又是如何變得

越來越清

的呢?

渭水清源來,南北各分開

渭河古稱“渭水”,發源於

甘肅省渭源縣的清源河

,流經黃土高原後進入

天水盆地

,後東出寶雞市到

渭河盆地

,路過咸陽、西安、渭南等大城市後,最終在

陝西省

潼關縣

注入黃河。

上游的鳥鼠山更為人所知

再往南其實還有清源河▼

陝西,離不開它了

在很多人眼中,廣闊的

關中平原

就是渭河流淌的代名詞。但實際上,渭河流域不僅包括

陝西省

的寶雞市、楊淩示範區、咸陽市、西安市、銅川市、渭南市,還包括

陝北

的延安市,

甘肅省

的定西地區、平涼地區、慶陽地區、天水市和

寧夏回族自治區

的固原市等84個縣(市、區)。

渭河滋養的不只是關中平原▼

陝西,離不開它了

與大多數河流成因相同,不斷流淌的渭河也需要來自

上游

的動力。透過將勢能轉化為動能,保證水量足以補償蒸發和滲漏造成的消耗後,最終形成河流。

目前,學界對於渭河的形成演化仍

存在分歧

。一些人認為渭河是黃河的古河道,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渭河是黃河的“母親河”,即在黃河沒有出現前,渭河就已流向古三門湖。雖然觀點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渭河流域的形成與其地質基礎和原始地貌間,存在重要聯絡。

矗立在兩河交匯處的潼關,

大概也會好奇千年來黃河與渭河到底孰先出現呢?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在大地構造位置上,渭河流域大部分屬

渭河盆地

。該盆地地處板塊系統相輻合地帶。北臨鄂爾多斯臺地,南部是東秦嶺造山帶,西部與鄂爾多斯西南斷裂系相連。發生在中生代侏羅紀時期的

燕山運動

,讓渭河盆地斷陷並

向西部拓展

。之後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時期,渭河盆地又向東進一步

延伸至汾河盆地

陝西,離不開它了

在隨後幾百萬年的時間推移中,地質運動間歇性進行。當地殼上升時,水流

侵蝕作用

加劇,河流下切;在地殼相對穩定時,河流又常進行

側蝕和堆積

,如此不斷髮育。

可以說,如今渭河流域的地貌,是由燕山運動末期和喜馬拉雅運動時期的構造運動打下基礎,後又經過

氣候變化

流水侵蝕

以及

人為影響

後,所形成的

黃河最大支流

黃河最大支流也非一日形成也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如今的渭河流域面積超過13。47萬平方公里,其水系呈

羽毛狀不對稱狀

分佈

於關中大地上,南北兩側差異明顯。

北側支流明顯以羽毛狀從主幹分流,

而南側被秦嶺阻擋▼

陝西,離不開它了

發源於黃土高原的北岸支流,源遠流長,集水面積大,呈西北—東南向的

樹枝狀水系分佈

,最終匯入黃河。其中,流域面積達4。5萬平方公里的渭河最大支流

涇河

、第二大支流

北洛河

均發育在此側。

涇河與渭河相匯處,顏色差距明顯,

這即是成語“涇渭分明”的由來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相對於北岸,渭河南岸支流就顯得沒那麼“張揚”了。渭河南岸為陡峭的秦嶺,支流短急呈

梳妝水系

分佈

,河床比降大,集水面積小。不過,就是這樣源近流短的河水,卻形成了如游龍般的

“秦嶺七十二峪”

,成為三秦居民休養生息的好去處。另外,南側最長支流,100多公里的

灞河

,也成為西安市涵養生態的寶貴資源。

著名的“秦嶺七十二峪”也是不少冒險愛好者的嚮往之地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西安的城市發展,早就與灞河融為一體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從東西流向上看,渭河流域可被劃分為三大段,即河谷狹窄,水流湍急,全長433。4km的河源至寶雞峽上游段;河道寬闊,水流分散,全長176。6km的寶雞峽至咸陽鐵橋中游段;比降減小,河道淤積,全長208km的關中下游段。

把這三段相加,就是渭河流域幹流總長——僅818km。這個長度與長江支流漢江(1577 km)、嘉陵江(1345km)相比,實在算不上大江大河。

雖是黃河第一支流

從河流長度來看並不突出

(下圖為三江長度大致對比,非真實地理位置)▼

陝西,離不開它了

不過,不知是否是曾在中下游沖積形成的關中沃野締造出了周、秦、漢、唐等強盛王朝的原因,從古至今,渭河的“脾氣”都不小。

渭河潤關中,洪水灌區衝

我國是世界上發生洪澇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從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兩千多年間,共發生洪災1029次,幾乎每兩年就有會發生一次。這當中,尤以

黃河

最嚴重。據統計,黃河在歷史上曾決口1500多次,平均每3年決口一次,每100年有一次大改道。

作為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也很容易發生洪災。在渭河中下游一帶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大雨大澇、小雨小澇、十年九澇”,就是印證。

以黃河的體量,每發生一次洪澇災害,

都會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正常生活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害

(圖:壹圖網)▼

陝西,離不開它了

據歷史資料記載,渭河干流在1532年—1949年的417年間,共發生洪災135次,平均

每3.2年

就發生一次。其中,發生在1895年洪災,導致渭河主河槽向北偏移,南岸最大支流灞河入渭口向北延伸近4250米。

作為一條靠雨水補給的多沙性河流,渭河全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03。7億立方米。每年的7月到10月,是渭河的汛期。其中7、8兩月的水量能佔到汛期

總水量的

70%

。水量大,不僅會給下游帶來水患,也會使得流域內侵蝕沖刷加劇,危害河流兩岸人們的生產生活安全。

渭河不久前正迎來今年的第1號洪水

(圖:陝西日報官方網站)▼

陝西,離不開它了

從古時開始,人們便開始改造渭河,以修建灌溉渠、跨區域調水的方式治洪。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戰國時韓國水利學家鄭國主持修築的

鄭國渠

。公元前246年,

韓國

為了消耗秦國的人力、物力,派

“間諜”

鄭國

在秦國主持修鑿水渠,共用10年(前246-前237)時間修成通水。

鄭國渠西起涇河中山瓠口,經過谷水、清水、渾水、沮水、漆水等河流,並將沿途的石川河、清河等收入渠中,最終在東端注入洛水。其中,位於仲山的

渠首工程

,是確保渠道執行安全的重要樞紐。

即使是“疲秦之計”

卻也是最早在關中進行的大型水利工程,

不愧為“天下第一渠”▼

陝西,離不開它了

鄭國渠的渠首所在位置處關中盆地北緣斷層帶經過之處,利用地勢差,抬高水位,截涇水入渠。該斷層在新生代構造活動強烈,北部不斷抬升,造成鄭國渠渠道

下蝕作用

強烈。在谷口以下位置,其引水口易流失的不穩定黃土,在長期水蝕作用下也很容易被沖毀。

正是這樣一個在地質條件上並沒有很大優勢的水利溝渠,卻保證了足量的水進入關中灌區,同時也起到了洩洪、避免灌區被淹的作用,使之成為一片沃野。

依託鄭國渠厚重的歷史和周邊豐富的山水地貌

鄭國渠風景區已是很多遊人探尋歷史水利文化的首選了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除鄭國渠外,渭河流域內的

白公渠、漕渠、成國渠、龍首渠

等多座古人工渠,也曾庇護一方水土安寧。雖然如今鄭國渠大部分地方已不能正常執行,但其超前的治水方式,為後世對渭河流域的治理提供了借鑑,可謂“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

龍首渠在2020年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圖: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申遺專題片)▼

陝西,離不開它了

20世紀初,我國現代水利建設的先驅,著名水利學家

李儀祉

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理渭河的先進主張。李儀祉先生認為治理黃河要

上、中、下游並行

,改變了幾千年來只著眼於治理黃河下游灌區的治理思想。

他在鄭國渠的基礎上,主持建設涇、渭、洛、梅、八、黑、澇、灃、泔

“關中八惠渠”

。時至今日,這些惠渠仍在造福於沿岸人民。

鄭國渠於1932年在李儀祉的組織重修後,

改稱涇惠渠

(圖:www。cnbksy。com)▼

陝西,離不開它了

“該渠足灌田畝六十一萬畝”

(圖:www。cnbksy。com)▼

陝西,離不開它了

進入新世紀,人們依舊沒有停下對渭河洪澇災害的治理腳步。2015年,渭河治理工程的

羅敷、長澗、柳葉

三個分洪區建成。隨後

二華南山支流

應急蓄滯洪工程和防倒灌工程也相繼執行。這波操作讓渭河二華段完成干支流分治,對每年都會來的洪災,盡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渭河二華段屬於華陰市,

這下青山綠水皆能長留了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除了讓渭河水受控,還得讓它變清。

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

古時,渭河是帝王之鄉的供水源頭。今日,渭河仍承載著八百里秦川上人們的休養生息。然而,隨著氣候變化和人為影響加劇,渭河流域面臨水資源短缺、汙染危機,多處河段水質不達標,呈現出劣五類水質等問題。

正如那首在渭河邊上廣為流傳的“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魚蝦不在,九十年代臭水難耐”中打油詩唱的一樣,渭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當作

農工業汙廢水

的排洩通道。

對於多沙性河流而言,

任何一種水汙染都是雪上加霜

(圖:壹圖網)▼

陝西,離不開它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開始了對渭河治理的探索。這一時期,以探索治理水患災害為主,對

生態

上的問題並不怎麼關注。

六七十年代,人們開始強調“以糧為綱”,將

水治理與農業相結合

,大量植樹種草,將重心放置在發展農林牧副各業。到了八九十年代,不同於先前的單項工程,山地坡地溝地共治等

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

被提上了日程。

1987年拍攝的渭河控導工程渭南段

(圖:swj。xa。gov。cn)▼

陝西,離不開它了

進入到21世紀,為了加大力度還渭河清波,以生態修復為主的

綜合系統規模治理

成為主打任務,人們改變了過去治理上那些較為單一等表象的治理方式,先後持續開展了兩個水汙染防治三年行動規劃,並在渭河主河道長512千米地帶陸續建立

渭河生態區

此般美景,

在上個世紀的渭河兩岸還是一種奢望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其中,佔據渭河近一大半流域的

陝西省

在治理工作中出力頗多。

“十二五”期間,陝西省在渭河全線整治工程上共花費215億元,建成堤防工程630公里,生態溼地及水面景觀等15萬畝,渭河下游的南山支流防洪體系也基本完善。

另外,西安渭河草灘渭河生態景觀區、眉縣灞渭溼地公園、渭南溼地公園等

人工溼地景觀

的陸續修建,都為渭河生態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生態意識的提高,

城市裡開始結合渭水治理建設現代化的溼地公園

(圖:圖蟲創意)▼

陝西,離不開它了

根據

《陝西省渭河流域水生態修復規劃》

,到2025年,渭河將成為黃河支流中的生態、景觀、文化和致富的標杆河流,與兩岸達成良性的人地關係。

從古時“八水繞長安”的富饒盛景,到今日越來越清的渭河,在時間長河中,渭河不斷滋養著關中大地,成為一代代三秦兒女當之無愧的母親河。隨著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生態治理的不斷推進,相信渭河流域的綜合環境條件將有明顯改善。

(圖:壹圖網)▼

陝西,離不開它了

參考資料:

1。 李智超。(2017)。渭河盆地新生代巖相古地理及環境演化(博士學位論文,西北大學)。

2。 張波。(2021)。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及治理措施建議淺析。 地下水(03),301-303。

3。 楊金輝。(2008)。歷史時期關中平原的渭水河道變遷(碩士學位論文,陝西師範大學)。

4。 王怡菲。(2019)。陝西省渭河流域生態修復績效評價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5。 趙梅。(2012)。渭河中游古洪水滯流沉積物特徵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陝西師範大學)。

6。 王德耀,劉宇峰 & 郭玲霞。(2021)。都江堰與鄭國渠水利工程的比較分析。 咸陽師範學院學報(06),65-71。

7。 http://slt。shaanxi。gov。cn/ztzl/sxswhstqjsglgc/whstqyw/201707/t20170726_1774165。html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