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拓工匠李仁清:高中畢業“進城務工”40年,他在北大辦起展覽

正觀新聞見習記者 程帥星

中國文物學會全國第一個“專門技藝研習點”落戶鄭州。

6月22日,李仁清又迎來了一件大事,他和往常一樣,和每一個來人握手、道謝、鞠躬,滿臉笑容,謙遜到了極點。實際上,他早已榮譽等身。

這一天,中國文物學會在他的博物館裡成立了傳拓技藝研習基地,這是中國文物學會工匠技藝專業委員會設立的全國第一個專門技藝研習點。

傳拓工匠李仁清:高中畢業“進城務工”40年,他在北大辦起展覽

“進城務工人員”幹了40年傳拓

李仁清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的農民家庭,他自稱是一名“進城務工人員”。1982年,他高中畢業後跟著親戚來到省城的古建所當起了小工,從此和墓碑、石刻打起交道,一干就是40年。

如今,他是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是開創了獨特的高浮雕拓法的“大國工匠”。

所謂傳拓技藝,就是俗稱的拓印,成品即為拓片。傳統拓印大多取材於平面碑刻,而高浮雕傳拓專注於對高大陵墓石刻和石窟造像等雕塑作品進行拓印,既能提高其可讀性,展現其層次感,也可以延長其生命力。

起初,拓印方法全靠李仁清自己摸索,摸索了十幾年,個人和行業才都成熟起來。

他說,高浮雕傳拓非常辛苦,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有時候把人定在一個點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在高大的摩崖石刻作業時,還要吊在幾十米的高空;同時,從業人員還要掌握考古學、文獻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

傳拓工匠李仁清:高中畢業“進城務工”40年,他在北大辦起展覽

帶著敬畏成為“大國工匠”

高中畢業後,李仁清沒有進過藝術院校進修,也沒有讀過大學,完全靠自學成才。談到四十年做一件事的感受時,他說了兩個字:“敬畏。”

他說,高浮雕傳拓要求十分嚴謹,後期修復的時候,佛像面部相差2毫米,它所代表的年代就會出現偏差。

帶著這份敬畏和堅守,李仁清成為高浮雕傳拓技藝“大國工匠”。2014年,他成立了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他連續3次為全國傳拓技術高階培訓班授課;2016年,央視《大國工匠》以他為主角拍攝了專題片;他的作品在“絲綢之路”申遺專案中被列為精品檔案;

2017年6月,李仁清應北京大學之邀舉辦了傳拓藝術專題展。時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在致辭中說:“我們現在有很多機器,效率提高了,但我們卻沒有耐心了,手也笨拙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變少了。李仁清先生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的一刻,他的這種精神是我們所有在校老師都要學習的。”

傳拓工匠李仁清:高中畢業“進城務工”40年,他在北大辦起展覽

李仁清與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交流

6月22日,又一項國家級榮譽“落戶”鄭州仁清金石傳拓博物館——中國文物學會工匠技藝專業委員會揭牌成立。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專家將與李仁清聯合做培訓、做展覽。

在此之前,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內就已經設立了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

中國文物學會工匠技藝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榮說:“之所以第一家研習點設在鄭州,是因為這裡有豐富的文物資源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也有李仁清這樣‘擇一事忠一生’的大國工匠。”

編輯:馬少劍

統籌:石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