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史話!悠悠古水,孕育濮陽諸多地名

地名史話!悠悠古水,孕育濮陽諸多地名

古人逐水而居,與水相生;古村落傍水而立,與水相偎。在濮陽縣境內的古水邊,有許多古村落,或以古水為村名,或因古水而揚名,為古水留印痕,為地名存古韻。

1 古村依傍的古馬頰河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馬頰河為“古九河之一。馬頰河勢,上廣下窄,狀如馬頰也”。又傳,為禹疏九河之一,水直入海。古馬頰河發源於濮陽澶州坡,自西向東北流淌,經清豐、南樂兩縣入山東境。北宋,黃河在商胡(今欒昌湖)決口,其河道分為二股,其中一股於東北奪馬頰河,從山東無棣北入海。元、明兩代開挖京杭大運河,馬頰河被截斷。今馬頰河為現代河流,源於濮陽縣城南關,自南向北流經城關鎮東關,由榮灣村入華龍區。馬頰河屢次改道,但其故道仍有跡可尋,傍河古村如清河頭、榮灣、馬呼屯、趙村等也可覓得。

地名史話!悠悠古水,孕育濮陽諸多地名

2 澶水越澶淵會四河

澶之名,見於《春秋》,因水而得。《方輿紀要》:“澶水在故頓丘城西南二十里。”即源頭在今內黃縣南部,經城西王助鄉一帶入澶淵。澶淵,亦名繁淵、繁泉,是濮陽古代一個大湖,因澶水穿越而得名。春秋時代,澶淵為遊樂勝地,諸侯在此會盟3次。澶淵上有源,即澶水,下有流,也是澶水。澶水出澶淵後東流,“東經八里莊為馬頰河,又東為柳青河,又東為魯家河,又東會瓠子河入濮州界”(清光緒《開州志》)。所稱馬、柳、魯、瓠子四河皆為古河,連通澶水,各取其名。今澶水及四河皆沒於黃水,澶淵成為澶州坡,與其相關的古地名有:澶淵縣、澶水縣,分別以此湖此河而得名,魯河則得名於魯家河。

地名史話!悠悠古水,孕育濮陽諸多地名

3 詩意氤氳的瓠子河

瓠子河形成於西漢之前,河首位於濮陽縣城西南14千米處的新習土壘頭村一帶,分黃河水東去。《水經注》:河水“又東北過濮陽北,瓠子河出焉”。瓠子河從濮陽北(漢濮陽,今灣子村),過西子岸村東、子岸集南,往偏東北方繞圉城(今文留一帶),東南經白堽出東郡濮陽,經山東鄄城城南東流,過雷澤湖北入鄆城,最後東注濟水。西漢初,河決瓠子堤,黃河水漫入瓠子河,氾濫20餘年後,漢武帝親臨指揮堵決。大功告成,建宣房宮於瓠子堤上,漢武帝作《瓠子歌》二首以抒懷。從此,瓠子堤因宣房宮而揚名,瓠子河成了一條有詩意的古河。相傳,瓠子河、瓠子堤因河岸、堤岸遍種瓠子(葫蘆科植物)而得名。今瓠子河故址難覓,瓠子堤僅剩殘跡,但漢武帝作歌瓠子的故事卻流傳下來,還有濮陽縣境子岸鎮的西子岸、中子岸、子岸集3個村,因傍河而立也成為這條河永久的記憶。

地名史話!悠悠古水,孕育濮陽諸多地名

4 清河漁唱

明嘉靖《開州志》:“清河在州東二十里。”即其源頭在今清河頭集以西,河南坡村以北。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河決澶淵,東匯為河,因澇水聚集,水色清碧,故名清河。嗣後,此地景觀處處,河北岸有龍泉崗,崗上有龍泉寺,系宋代所建,寺內古柏合抱,青松參天,幽靜清涼,惜毀於兵燹戰火。西北有杏花崗,高約二丈,上築觀鳧亭,建於明嘉靖年間,崗上多植杏樹,花期一到,爛漫如錦,登亭再看水波盪漾,鳥飛魚躍,一派詩情畫意。清河蜿蜒東去,岸邊荷花鮮豔,香飄十里,夕陽西下,漁舟晚歸,歌聲悠揚,故謂之開州八景之一“清河漁唱”。明清時期,此地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不少百姓以造紙為業。這條河,後人又稱明河,消失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地名史話!悠悠古水,孕育濮陽諸多地名

5 濮水悠悠餘韻長

濮水之名,始見於《春秋》;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源於濮水。《水經注》:秦始皇“置東郡,治濮陽,濮水經其南,故曰濮陽”。濮水是古濟水的一條分合支流,上游在今封丘城,至封丘東北宛濮,分為南北二支。北支經延津,在滑縣牛屯西南老灣(今有申、陳、李、老、河東5灣村)進入滑縣境,又自海通鄉稱灣(今有張、王、甘、任4稱灣村)入濮陽境,因河流彎曲成秤鉤形狀,按諧音取名稱灣。南支自渠村入濮陽境,大約從習城流向東明。濮陽境內,北支北行過海通鎖城(今有許、李、宋、喬、何、商、殷、曹8鎖城村),流經子岸故縣村東北方。在此,北支又分為兩支:北支東行,貫穿濮陽境,注入瓠子河;南支東南行,出縣境匯入鉅野澤。

後來,濟水涸竭,黃河改道是濮水消失的主因。明清之際,餘流僅存於長垣、東明一帶,俗稱普河。今濮水不存,濮水文化引人探尋,令人遐想。起於濮水的成語及歷史典故有:桑間濮上、濠濮間想、莊周釣於濮水、晉楚城濮之戰。源自濮水的“濮”字地名(含縣境外)是:濮陽、宛濮(封丘)、小濮州(戶部寨)、濮城(範縣)、臨濮(山東鄄城)。濮水還孕育了古老的“濮”字姓氏 ,戰國末期,衛嗣君五年(公元前320年),衛國被韓、魏所侵,獨有濮陽,其後代以邑命名,乃有濮、濮陽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