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考古展明起對公眾開放,地球歷史上最大駱駝骨架將亮相

新京報訊(記者展聖潔)今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110週年,國博考古已走過百餘年春秋。今天,國家博物館舉辦“積厚流廣——國家博物館考古成果展”媒體開放日活動,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特點和百年來國家博物館考古的主要成就。據悉,展覽將在7月2日向公眾開放。

國博考古展明起對公眾開放,地球歷史上最大駱駝骨架將亮相

國家博物館“積厚流廣——國家博物館考古成果展”上,不少考古出土的重要文物亮相。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展覽策展人陳克雙介紹,此次展覽分為初期草創、篳路藍縷、與時俱進、時代新章四個部分,全方位展示了國博考古的發展歷程,時間跨度大,展品數量豐富。

“展覽包含240餘件考古出土的代表性文物,涉及國家博物館百餘年來主持或參與的約70個考古發掘和調查專案,從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到清代水下沉船發掘,從不同時期、不同角度,向觀眾呈現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陳克雙說。

國博考古展明起對公眾開放,地球歷史上最大駱駝骨架將亮相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出土的、反映秦國早期禮樂制度的秦子鎛。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陳克雙介紹,江蘇省泗洪縣韓井遺址出土的距今8500-8000年的炭化稻、甘肅甘谷縣毛家坪遺址出土的目前考古僅見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作器——子車戈、迄今所見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駱駝——金遠洞巨副駝的骨架等都是此次展覽的代表性藏品。

國博考古展明起對公眾開放,地球歷史上最大駱駝骨架將亮相

現場展出的迄今所見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駱駝——金遠洞巨副駝的骨架。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國博考古院副院長、研究館員莊麗娜介紹,20世紀20年代,現代考古學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1921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國立歷史博物館”委派裘善元等人前往河北鉅鹿(今河北省鉅鹿縣)發掘宋代古城,開中國歷史考古風氣之先。此後,又相繼在河南信陽、湖北枝江開展古代墓葬發掘,前往京、冀、晉、蒙、豫、魯、新等地開展文物調查等工作。

國博考古展明起對公眾開放,地球歷史上最大駱駝骨架將亮相

1921年河北省鉅鹿故城出土的北宋綠釉鴟吻。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莊麗娜介紹,2003年2月27日,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正式合併,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事業繼續蓬勃發展。

“2018年,國家博物館成立考古院,下設民族與邊疆地區、田野、科技、環境四個考古研究所,以及公共考古辦公室。強化了考古院在博物館中的職能和作用,逐步形成了考古工作的新格局。”莊麗娜說。

編輯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