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證先鋒 4》,沒內味兒了

港劇在早年間能夠因為先鋒姿態備受追捧,也就會在今天因為原地踏步而不再受寵。最近我們總把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歸納成“內味兒”,我想,TVB曾經的先鋒姿態,就是我心裡的“內味兒”。

作者 | 陸雲霏

上週《法證先鋒4》終於開播,距離《法證3》竟然已經過去了9年,不過因為前三部在劇荒的時候算是重溫過幾次,倒是壓縮了對這個時間長度的感知。

法證系列在TVB的刑偵劇型別中也算是明星產品了,口碑效應讓《法證4》在TVB翡翠臺首播當晚獲得33點直播收視,打破了過往8年TVB劇集的首播紀錄。

看完頭幾集,習慣性地查了下製片資訊,讓我意外的是,《法證先鋒4》是一部完全由TVB出品的“正經”港劇,監製也是一以貫之的梅小青,而之所以說意外,是因為劇集的調色一改TVB的偏暖色調,冷白的顏色透著一股合拍片的氣質。

《法證先鋒 4》,沒內味兒了

劇中主要演員

演員經歷了一輪大換血。

法證部的核心人物由黃浩然飾演,對標前三部的第一男主歐陽正華和黎耀祥,黃浩然的演出不免被拿來比較。前兩者擅長在專業職業形象裡融入風趣感的表演,如果對那種“看上去毫不費力”的形象有所憧憬,《法證4》的男主就總會給人一種“勁兒勁兒”的感覺,也不知道是不是與他幼年失散妹妹、又熱愛摔跤運動的人設相關。

法醫角色和第三部一樣由女性擔任,實際上在《法證3》的張可頤之前,我印象最深的女法醫是《鑑證實錄》裡陳慧珊飾演的聶寶言,

當時這個角色的安排實際上也打破了很多人對於法醫職業的刻板印象,而延續到這一部的李施嬅,我都始終認為這種選擇很有意義。

而與前三部以Mandam為核心的重案組不同,《法證4》的警隊配置的是阿sir,啟用的演員也是觀眾不那麼熟悉的譚俊彥——他另一個相對更被認知的身份是狄龍的兒子;主要拍檔的演員朱晨麗則因為臺詞水平總被詬病,這一次問題依然存在,不夠清晰的吐字讓她飾演的女警少了幾分“颯”感。

大概是頭炮要響,監製梅小青在第一案請來了謝賢和米雪客串,戲骨做戲自然都是愛看,卻也是更襯得有些年輕演員接不住戲,有利有弊吧。看預告後期還會有金像影后鮑起靜的出演,作為《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愛好者,我還是蠻期待的。

《法證先鋒 4》,沒內味兒了

謝賢

《法證先鋒 4》,沒內味兒了

鮑起靜

主題情節並沒有什麼變化,法證、法醫、重案組關係穩定,配合破案。

第一個四集的單元案是個發生在粵劇團裡的連環三殺案件,兇手不止一個,還涉及到了教唆殺人。法證出場“咔咔”秀了一堆高精尖裝置,血跡噴濺、刀傷角度一頓數字模擬,眾人圍著一個大型的觸控式螢幕一推理就把案子破了。

《法證先鋒 4》,沒內味兒了

模擬案件的觸屏

大概是初初幾集,不少劇情的時間都拿來交待人物關係了,法證組的頭兒是重案組組長的哥哥,還有個幼年被拐如今成為記者前來尋親的妹妹,這個妹妹又租住進了重案組頭兒的房子裡……如不免俗,這些人之間還得產生點情情愛愛,此時祭出一張港劇“祖傳”關係圖實在是最恰當不過了。

相信港劇看得多的觀眾,對於TVB演員來來回回各種組合早已經習慣了,但也正是這種習慣,讓我在看完第一個案子去搜了角色簡介才弄清楚這其中的人物關係,

港劇高密度情感關係的特色始終一以貫之。

在《理娛》的一篇針對監製梅小青的口述採訪中,她說道“第四部要避開前面三部做過的東西,案件、人物全部都要重新組合。記得當時,我在黑板上面排:這個主角和這個主角搭配,這個人物關係做過不要做了,法證不一定要與法醫扯上關係的,可以做好朋友,不一定要談情說愛的。”

但在我看來,拍了4部的法證之所以“人物全部都要重新組合”,

就是因為在每一部中,人物關係都被用盡了,要麼互相有情感瓜葛,要麼就是必定涉案其中。

參考它的美劇前輩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系列,15季的體量裡好幾位主線角色都出演了超過十季,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核心角色們都尊重了互為同事的關係,角色形象始終統一,而把大量的劇情都留給了劇集的核心內容——犯罪現場調查。

而我們的職場劇,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在延續以偶像劇為核心的套路。

其實是4集破一個案子還是7集破一個案子,並不是我們真正想要計較的,觀眾實際上在意的是核心劇情的密度,

比如說對一部叫《法證先鋒》的電視劇,觀眾對於它的預期必然是一整套的破案情節,而不是很多評論所詬病的“沒推理、不解剖”的“划水”情節。

第四集結案的一段戲尤其讓我印象深刻。講道理的劇情哪裡都有,但是三個部門五個人圍坐在一起,紅酒杯在手,鏡頭一張張臉掃過,一人一句“人生道理”,足足講夠三分鐘,

如此非要“上價值”的橋段,也實在是太過生硬了。

《法證先鋒 4》,沒內味兒了

“上價值”式座談

我始終相信,觀眾對於一部戲人文方面的感受,絕對不會在大段的說教臺詞裡,而一定是包含在故事情節裡的。

最近看到一條微博,大意就是講因為監控、大資料和各種鑑證手段的發展,古典本格推理(以邏輯至上的推理解謎為主的推理方式)型別的小說面臨了很大的挑戰。

如果將這一邏輯投射到《法證4》上,倒是多少能對推理劇情的缺失有了些同理心。你可以看到,《法證4》的鑑證組只要出場,都各種3D掃描、採證器材傍身,臺詞裡的化學成分單詞也出現得越來越頻密。

我不知道觀眾的觀感會是覺得“Pro”,還是覺得生硬,至少在我的感覺中,很有距離感,加上對這些高科技的呈現沒有很好地融合在情節中,似是為了展示而展示,反而有一種“有必要嗎?”的違和感。

《法證先鋒 4》,沒內味兒了

3D掃描器的劇中截圖特別不真實

尤其是大量法證五人組酷愛“列隊”、重案組熱愛“圍坐”的站位式的鏡頭,以及帶著音效不斷切換的畫面,總有點播放PPT的錯覺,越是高畫質越是眼暈。

《法證先鋒 4》,沒內味兒了

法證法醫的「列隊式」鏡頭

其實在對《法證4》產生強烈的不適感的時候我也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難以自拔地陷入了“情歌總是老的好”的思維之中,又特意去看了幾集第一部的《法證先鋒》。說真的,除了作為硬體的演員的更迭和泛意義上的技術的進步之外,

套路還是那個套路,也許就是這種停滯感,讓我覺得,它過時了。

僅僅從職業劇這個單一範疇,港劇在中文電視劇中間引領了多少風騷,《壹號皇庭》、《妙手仁心》、《刑事偵緝檔案》這些經典劇集讓很多人對律政、醫護、刑偵這些職業有了具體的想象。我也是從曾經的“神劇”《大時代》,“天地三部曲”《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和《創世紀》這些劇集裡,想象了一點什麼叫豪門商戰,而反觀前一陣反響平平的《黃金有罪》,講的也是股市浮沉兄弟情,卻處處窠臼,觀眾也熱情難再。

“港劇式微”這樣的話,這些年相信大家都沒少聽,

港劇在早年間能夠因為先鋒姿態備受追捧,也就會在今天因為原地踏步而不再受寵。

最近我們總把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歸納成“內味兒”,

我想,TVB曾經的先鋒姿態,就是我心裡的“內味兒”。

實際上《白色強人》和《金宵大廈》的成功就足以成為TVB自己的鏡子,前者是劇本的進步,後者則是題材的更新。相較之下,我對《法證4》的期待與失望大概也都在於此。

最後算是個個人的建議吧,通常港劇在影片網站上線,不會缺席的一類彈幕就是看普通話版本還是粵語版本的爭論,我覺得TVB拍戲很值得被尊重的一點就是堅持同期收音,可以看一看粵語的版本的試試,它更可以感受到演員的整體表演,以及和拍攝環境的融合。而且,畢竟,語言也是“內味兒”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