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美容,“醫”字當頭

暑假期間,如何變美、怎樣變瘦,成了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話題。“美麗經濟”成了消費熱點,甚至有不少青少年走進醫美機構塑形整容。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醫療美容滿足了部分人群改善容貌的需求,本無可厚非。但現實中,一些醫美機構刻意製造“容貌焦慮”,透過各種方式刺激消費者進行消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年釋出的典型案例中,有的醫美機構違反法律規定,對其藥物產品功效做虛假、誇大宣傳;有的假冒三甲醫院,從業人員自封名醫名師、號稱有專業醫療資質非法營業。青少年發育尚未成熟,臉部輪廓和體型都沒有完全定型,一旦整形美容手術產生負面影響,很有可能會留下不可逆的烙印和創傷。如何避免出現“美容變毀容”,讓醫美服務更加規範,是醫美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繞不過的問題。

醫療美容,“醫”字當頭。和醫院一樣,開展醫療美容專案的機構需要具備專業資質,開展的專案只能限定在許可範圍內。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從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再到各地紛紛對醫美行業違法違規經營行為重拳出擊,相關職能部門、相關地區不斷加強醫美行業監管,彰顯了嚴厲整治醫美市場亂象的決心,有助於更好規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進一步完善監管長效機制,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不斷提升行業規範發展水平,才能逐漸形成成熟、誠信、友好的醫美市場環境。

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醫美市場規模已達千億元。“美麗經濟”的快速發展,反映了部分消費者審美的變化,也意味著公眾對整形包容度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現代社會對整容的心態越來越開放,但追求美還是應該保持基本的健康、理性心態,對於什麼是美不能聽憑商家宣傳來定義。“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審美本就是主觀感受,任何人的美都是獨一無二的。醫療美容只是一種醫療技術手段,再好的技術也只能起到改善作用。相比認定“整得好看就能走上人生巔峰”,在內心建立健康的審美觀、理性的消費觀、積極的價值觀,透過努力拼搏、奮鬥實現的美麗人生將更為持久。

美絕對不是千人一面,更不應該以健康為代價。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醫美機構,重點要看其資質是否齊全,醫療服務是否有口皆碑。醫美機構把好服務質量關,部門監管始終線上,醫療美容行業才能在理性、規範的軌道上平穩執行,實現更加健康、更可持續、更為長遠的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