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這麼多年的身份證,多數人都沒發現,上面居然有九種文字

在我們一生中,會擁有很多證件,其中跟我們生活聯絡最密切的自然是身份證。從溯源上來說,比較接近現代意義的身份證出現在清朝。清代身份證更應該稱呼它為“腰牌”,牌子上刻寫著“姓名”、“年齡”、“相貌特徵”等資訊,在沒有整容的那個年代,很難被冒充。

用了這麼多年的身份證,多數人都沒發現,上面居然有九種文字

1936年,寧夏省制定了“居民證制度”,這便是中國現代身份證的雛形。建國後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沒有身份證的,如果證明一個人的身份,需要戶口被與蓋了公章的單位介紹信。

用了這麼多年的身份證,多數人都沒發現,上面居然有九種文字

直到1984年,我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居民身份證。不過,跟現在使用的身份證有區別的是,第一代居民身份證只有15位編碼,材質為聚酯薄膜密封,證件正面記載著持有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戶籍以及證件有效期等資訊,塑封膜內有持有人的照片。最初發放的第一代身份證基本上都是手工填寫。

用了這麼多年的身份證,多數人都沒發現,上面居然有九種文字

2004年,第二代帶有IC智慧晶片的身份證出現,並開始大規模的換髮。第二代身份證除了有漢文字之外,還有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朝鮮文、彝文、壯文六種民族文字版本,當然,這些身份證也是要附加漢語的說明的,與我們日常使用的漢文字並列出現。

用了這麼多年的身份證,多數人都沒發現,上面居然有九種文字

你以為第二代身份證就只有這七種文字嗎?其實不止,大家都知道,還有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這回結束了吧?

用了這麼多年的身份證,多數人都沒發現,上面居然有九種文字

不,還有第九種文字,即羅馬文字。可能有人要懵了,為何自己平時沒發現,到底哪個是羅馬文字?這個羅馬文字其實很常見,它就是18位編碼的最後一個數字X。

X是身份證尾號的校驗碼,是由號碼編制單位由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身份證尾號為10,為了保證十八位身份證編碼的統一性,於是就用了X來代替。X在羅馬數字中表示10,它比阿拉伯數字還早2000多年。我們常見的鐘錶盤符號:Ⅰ, Ⅱ , Ⅲ ,Ⅳ等就是羅馬數字。

用了這麼多年的身份證,多數人都沒發現,上面居然有九種文字

根據統計,通常11個身份證裡,就有一個身份證的尾數是X,這樣算下來,全國有近一億張尾號帶有X的身份證,數量還是相當之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