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10月9日晚,papi醬轉發了一條微博,這次不是搞笑影片,而是一條影訊:由陳可辛監製,吳君如導演的電影《妖妖鈴》定檔今年12月29日上映,papi醬在其中扮演奇思妙想的民間發明家李菊花。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在手機上紅透半邊天的papi醬,終於走上了大熒幕。作為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碩士研究生,papi醬這次專業算是比較對口了。

其實早有風聲傳出。此前網路曾有傳言,“papi醬在陳可辛的新電影中擔任編劇”,後來被papitube工作人員證偽。

從網紅進入娛樂圈,papi醬的出道就是和陳可辛、吳君如這樣的大牌合作,無疑是開了一個好頭。不過以她的名字命名的papitube發展如何呢?不久前,新榜採訪了papi醬的同學、papitube的COO霍泥芳以及知名博主、製作人張貓。

從全球兩萬多封郵件中成長起來的papitube,

MCN的本土化爆發

圍繞papi醬打造一個平臺的計劃是在2016年4月21日的“廣告拍賣會”上公佈的。在招募發出一個月之後,papitube收到超過兩萬封郵件,來自世界各地,三百六十行。papitube也就以這兩萬多封郵件奠定了基礎。

在上週剛剛微博影片剛剛公佈的9月MCN榜單中,papitube名列第一: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papitube成立的一年多前,MCN的概念尚未在國內普及,在招募帖中,官方對papitube的定位是“一個集創新、有趣、正能量為一體的影片平臺”,並未提到MCN。而在papitube成長起來的一年多時間,國內的MCN蜂擁而起,僅僅是微博在2016年就簽約了200多家MCN。

MCN的英文原文是Multi-Chanel Network,直譯為多渠道網路,代表案例之一是被迪士尼5億美金收購的Maker Studio。國外的MCN寄生於YouTube,主要做的是簽約內容再打包賣給廣告商的中介生意。

但中國的MCN則要複雜得多,不久前在接受“刺蝟公社”採訪時,微博運營部副總經理陳福雲就直言“國外的MCN和國內的MCN是兩碼事”。國內的MCN除了要幫忙找廣告,還要涉及內容生產、分發以及使用者獲取等幾乎每一個環節。

MCN從不為人知到現在PGC團隊都往上貼,正是短影片飛速發展的同一時期。其中有著內在的合理性。

短影片的製作流程相對複雜,隨著行業的發展和競爭加劇,分工專業化隨之而來,而分工帶來的協作需求又導致機構化。原來一個人包辦的創意、拍攝、剪輯、發行及商務,逐漸在一個機構內共同完成,這個機構就是MCN。

MCN的出現一方面是短影片逐漸成熟,競爭升級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有著更為現實的目的,幫短影片創作者解決使用者、流量和變現問題。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有簽約博主半年漲粉160萬,

也有和平分手

MCN的運作是從挖掘/拉攏內容潛力股開始的。

從去年下半年蜂擁而起的MCN眼光都盯著微博、微信兩大平臺,一旦有爆款出現,前一天還無人問津的創作者後一天就會接到無數MCN的邀約,讓人瞠目結舌的案例之一是“剪頭小哥”,在未展露出任何才華的情況下,僅靠微博上幾張照片就引發多家MCN爭搶。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papitube簽約創作者的時候主要考慮幾個方面:

A 個人魅力。

霍泥芳用了一個表演行業的常用詞彙,“觀眾緣”。papitube簽約物件都是有人設的賬號,對創作者個人魅力的要求就更高了。簽約@Kat and sid的原因之一就是“女生很可愛,男生很帥”。

B 有想法。

“創作者內心有一套要表達的東西,有表達的慾望,而且他有自己的想法,有獨立的思考能力,畢竟短影片最重要的是創意。”

C 鏡頭表現力。

有些創作者有偶像包袱,放不開,還有人很“怵鏡頭”,這都會影響影片的呈現效果。

D 持續的內容生產能力。

在這場搶人競賽中,霍泥芳認為papitube有著自己的殺手鐧。流量、運營和商務方面的扶持已經成為搶人中的標配,“我們會從創作者個人的發展出發給他提建議,充分運用papi醬的影響力,還有就是用成功案例說話。”

霍泥芳口中的成功案例之一是簽約博主@Kat and sid,背後是一對中美跨國情侶,因日本APA酒店的反華書籍報道而聲名鵲起。“4月籤的時候,他們微博粉絲40多萬,現在已經200多萬了。”

霍泥芳也介紹了在簽約@Kat and Sid之後對他們的改造:“他們的影片一開始是十幾分鐘的,後來改成十分鐘以內;原來發在B站上,後來是我們幫忙開微信,幫他運營。包括做廣告,他們最初覺得接廣告是對粉絲不忠誠,後來跟他們解釋,其實粉絲都已經接受廣告這件事了,才開始逐漸商業化。”離不開的還有@papi醬及papitube其它賬號的流量匯入,這是粉絲增長的關鍵之一。

也有失敗的案例。“之前簽過一個作者,片子創意非常棒,然後一期投入一兩萬給他們做內容,但片子效果明顯不如簽約之前,可能過去一個月做一期,特別精細化,但產量提升之後,就創意就跟不上了。”霍泥芳說最後大家只能和平分手,“他們投入了時間、精力,我們投入了資源和金錢,大家都奔著成功去的,但最後做不成也沒辦法。”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papitube旗下已有簽約作者三十多個,微博總粉絲量3700萬,去年微博一年總漲粉量1031萬,全平臺總播放量110億。比如@Bigger研究所、@張貓要練嘴皮子、@Acui阿崔等等,這些微博粉絲也都已經過百萬,而且有著穩定的收入。

#FormatImgID_6#

MCN的興起

意味著短影片的淘汰賽已經到來

從短影片創作者一方來看,加入MCN有著多種考慮。

很多簽約作者因papi醬而來,目前已經成為公司內容負責人之一張貓就是例子。“當初我選擇加入papitube,一是因為papi醬這人和她的作品,還有一個就是那八個字,‘勿忘初心,自由自在’,曾經我QQ簽名就是這樣的。”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papi醬的知名度是papitube的招牌,和“第一網紅”一起工作的吸引力不小,但更多創作者最在乎的還是加入papitube,你能夠給我什麼?

對於大多數短影片團隊而言,緊迫的問題有兩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何脫穎而出?以及如何變現,解決目前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MCN對於短影片創作者的價值也正在這兩個方面。

現在已經成為公司製片人的張貓,去年6月才開始做專注解讀影視劇的@張貓要練嘴皮子,但他認為短影片的淘汰賽階段已經來臨。“有表達慾望的人越來越多,小號跑出來的希望越來越小,沒錢、沒資源你怎麼做?MCN可以透過經驗和資源的匯入,讓你本來兩年才能做到的事情,只用半年就可以做到。”張貓說,“未來大多數創作者都會選擇加入一個MCN,沒辦法的事。”

更直接的吸引力還是流量和粉絲。頭部MCN都已經有粉絲可觀的賬號矩陣,利用大號帶小號的模式,像滾雪球一樣發展是目前扶持簽約作者的主要途徑之一。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papi醬仍然是papitube最大的流量池。擁有2000多萬微博粉絲的@papi醬,佔據了整個公司粉絲總和的一半以上。在剛剛過去的8月和9月,papi醬在微博上有多條短影片播放量超過2000萬。在《中國有嘻哈》前夕製作的短影片,微博轉發超過18萬,微信轉發超過20萬。去年年底,papi醬推了一次旗下的@Bigger研究所,微博漲了5萬粉。

在變現上,MCN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MCN作為一個整體,更有利於和廣告主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畢竟多樣化的賬號意味著多樣化的合作空間。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papi醬的品牌效應,許多廣告主會在和papi醬合作的時候提出打包方案,從而惠及公司內其它簽約賬號。

在廣告之外,電商也是眾多MCN嘗試的方向。一條影片電商月營收已經過億,新片場也在大力扶持旗下的“造物集”發展電商。在papitube,@Bigger研究所 是電商走的比較遠的一個,這個號的定位是“有趣的好物分享及產品評測”。8月5日,@Bigger研究所 推送懶人小火鍋影片,一週內售賣並帶動店鋪整體銷售額達50餘萬元。廠家備貨的1500套小火鍋禮包在48小時內售罄。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但霍泥芳也坦言,電商可能是個小生意。複雜的供應鏈需要投入的資本很高,而利潤率遠不如廣告。好在使用者習慣之後,@Bigger研究所的電商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流水。

對於廣泛爭論的電商是否影響廣告的問題,霍泥芳從@Bigger研究所運營經驗中得出的結論是否定的。“所長髮布的基本都是種草內容,使用者已經習慣了,而電商有利於聚集有購買力的使用者,所以廣告主也喜聞樂見。”

#FormatImgID_10#

複製N個papi醬,

還是打造一個一禪小和尚?

除了眼前的生存問題,短影片和MCN創作者還要考慮長遠的發展以及生命週期問題。

楊銘廣為人知的身份之一是Angelababy走紅的重要推手,同時作為全週期藝人價值管理平臺泰洋川禾的創始人,作為papitube的聯合創始人以及papi醬的同學,幫助papi醬進入演藝圈,完成從網紅到明星的升級,有著道義和利益上的雙重合理性。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今年4月7日,泰洋川禾完成1。2億元融資的時候,創始人楊銘就曾說:“我認為她(papi醬)已經是明星了,我們不會限制她任何發展的可能性。她現在是短影片的作者、papitube的創始人,未來當演員、導演的可能性都不排除。”

如果能在演藝圈捧紅papi醬,對泰洋川禾來說無疑是巨大成功。畢竟一線明星的吸金能力遠非網紅可比。當然這條路必定難於蜀道,從網紅成功轉型明星的,用《煎餅俠》證明了自己的大鵬可能是唯一一個。

不過對於papitube而言,更重要的或許是“如何複製N個papi醬”。

在“華映資本中國”那篇風靡一時的《MCN是下一個風口?》中,對於怎麼打破PGC的天花板指出了三條路:

1.

垂直上行,從短影片做到網劇網大,一直到大電影;

2.

垂直下行,做內容轉電商,轉內容收費,轉社群經濟,轉一切;

3.

水平擴充套件,做體系化的內容複製或者KOL生產。

結論是,前兩條路很難走通,兩條路的代表萬合天宜和羅輯思維,一個難言成功,一個已經轉型。“對於更多的PGC,不管有沒有做到頭部,水平擴充套件都是他們流量增長和資本故事最實惠的選擇。”

“各家MCN基因不同,完全可能走向不同的道路。”正如霍泥芳所言。就在今天,垂直於美妝領域的快美妝MCN剛剛宣佈獲得B輪6000萬元融資。資本依然看好MCN。從2016年短影片之風興起來算,這個行業仍然處於幼年,未來有什麼樣的可能性暫時無法斷言。

有著強大演藝圈資源的泰洋川禾&papitube,有可能讓papi醬成為第二個Angelababy;在網大、網劇分發深耕數年的新片場,有可能拍出自己的大電影;而在蘇州默默耕耘的另一家頭部MCN大禹網路,也可能真的把一禪小和尚打造成家喻戶曉的虛擬偶像。

papi醬去拍電影了,那papitube怎麼辦?|新榜專訪

採訪的小會議室也是papi醬拍影片的地方,牆上貼著一張公司內部的禁菸條例,規定很奇特:每次只能有一個人抽菸。霍泥芳和張貓都是被管制物件。2016年年底,張貓的網劇公司面臨破產,他開始借抽煙緩解壓力。現在papitube做製片人,壓力並未緩解,“一開始是心情煩躁憋悶的時候抽一根,現在已經停不下來了。特別焦慮”。

在短影片&MCN破繭成蝶之前,這個行業可能還要焦慮好幾年。

哪個新興行業又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