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大眾日報記者 李勇

“我哪是什麼神探”

2022-09-25大眾日報 08版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巡檢中,馮新巖發現了一處不精確的記錄,馬上予以糾正。在技術問題上,他是眼裡揉不得一粒沙子的。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檢修工地上,馮新巖披掛上陣,準備登高檢查裝置。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作為“電網醫生”,爬架子登高“作診斷”是馮新巖的工作常態。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馮新巖在實驗室進行絕緣油中水分檢測實驗。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正準備吃飯的馮新巖收到求助資訊,立馬放下碗筷檢視對方發來的紅外熱象圖。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檢驗維修現場,馮新巖和自己的團隊成員一起討論施工方案。

大眾攝影|“我哪是什麼神探”

熱衷公益活動的馮新巖一有機會就到山區學校捐贈學習用品、與孩子們互動交流。

當馮新巖和其他8名年輕人從山東送變電公司調到山東電力超高壓公司的時候,馮新巖發現,他是學歷最低的一個,其他人是研究生、本科及大專學歷,而他只有中專學歷。

為了儘快熟悉專業,彌補學歷上的短板,馮新巖一門心思撲在了學習上。他從一本本大部頭的專業書下手,邊讀邊記,一摞厚厚的學習筆記成為他技術成長的鋪路石。學中幹、幹中學,馮新巖的專業技術能力不斷提升,2007年,馮新巖獲得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專學歷。3年後,他又獲得學士學位。2018年,他獲得工程碩士學位。

2003年,在專業上剛剛嶄露頭角的馮新巖第一次參加山東電力公司絕緣油分析技術比武。情緒緊張加上對環境不適應,他用了86分鐘才完成規定80分鐘之內完成的實操專案,那次比賽馮新巖只得了第10名,這激發了他在專業上更加勤學苦練的信念。

馮新巖從此沉迷於對技術和理論的研究實踐,漸漸地,很多別人看不懂、解不了的難題他可以輕鬆解答,“馮大師”的稱號隨之而來。2015年,一個變電站技術人員給馮新巖打來電話,說巡檢中發現變壓器執行中聲音有異常。對方描述裝置情形的話音剛落,馮新巖立即複述出了該裝置什麼型號、異常原因,並把解決方案一一給出,精準、詳細的解答讓對方十分驚訝。其實對於紮根一線20餘年的馮新巖來說,腦子裡早已建立起一個變電裝置的“活資料庫”,哪個變電站有多少臺變壓器,哪個廠家生產,結構如何,特點如何,馮新巖都瞭然於胸。很多人好奇馮新巖是如何做到的,馮新巖給出的回答樸實又接地氣:“熱愛這份工作,把功夫放在平時,把時間花在一線。”

有一次一所變電站的一臺換流變出現了乙炔增長,透過區域性放電帶電檢測,發現疑似內部放電訊號,但難以定位,檢測工作陷入僵局。馮新巖趕到現場很快發現問題,透過聲電聯合等技術手段,最終找到了精確位置,避免了上千萬元的損失。

紮根一線20餘年,馮新巖屢屢破解超特高壓變電站的“大案要案”,人送雅號“電網神探馮爾摩斯”。而他自己卻說,“我哪是什麼神探?”為了提高診斷準確率,馮新巖曾用7個月時間,走遍了魯、蘇、皖、甘、豫五省數十座超特高壓變電站,透過對上萬條原始資料的精確分析,成功總結出一整套特高壓變電站區域性放電帶電檢測干擾排除及訊號源定位技術,自創了一套獨特的裝置缺陷查詢處理方法。

電網“破案”也激發了馮新巖對技術創新的志趣,不僅要用經驗和判斷找出問題,還要用創新避免問題或批次處理問題。2007年夏天,馮新巖和同事頂著烈日對斷路器均壓電容進行介損試驗,發現多隻電容試驗結果不合格,但是拆下後到試驗大廳再次試驗卻並無異常。馮新岩心裡十分疑惑。為了搞清楚原因,馮新巖廢寢忘食,請教師傅、查閱資料,終於搞明白了緣由,也由此產生了搞技術創新的想法。經過努力,一套“正反接多通道高壓介損測試裝置”方案出臺,有效解決了訊號誤判,避免了裝置的拆裝、更換,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這是馮新巖的第一次創新。

自此,根據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搞創新,以創新推動技術進步,成為馮新巖工作的一個常態。至今他已開發創新創效專案26項,取得7項國家發明專利。2022年1月13日,馮新巖被評選為國網首席專家。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