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一趟老家,人就能成長一次

回一趟老家,人就能成長一次

文/懷左

最近我和二胖回老家待了幾天,綠皮火車上人擠人,我們買了臥鋪,聊到回家。

下火車就能感覺到絲絲涼意,果然和西安的天氣不一樣,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人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街邊有賣烤串的,油炸炭烤、麵筋火腿,擼了兩串,安心到家。

第二天,我坐在床邊看雲,因為睡得晚,整個人也沒啥精神,暈暈沉沉,雲在天邊慢走,磨磨蹭蹭。索性開啟窗戶,吹著風,把胳膊擺在窗臺上,抬頭和天上的雲繼續耗。

回家可以慢慢耗日子,快節奏的生活過多了,原來慢下來什麼都不做,也很幸福。

沒人管,自己也不較勁。

吃完發呆,困了就睡,拿手機拍幾張雲,搬個板凳在門口坐著,再發呆,又困了……

和哥哥他們去山裡打泉水,提著桶,邊走邊看兩邊的玉米地,小時候的記憶一下子就撞進了腦海中。那時我下地基本只瞎玩,正經忙幫不上,要麼挖坑,要麼抓大螞蟻,再有就是竄來竄去,和別人捉迷藏。

一眨眼就變成了大人了,再進去傻玩好像也不太合適,因為成年人,有時候必須得端著點。這叫規矩,也關於體面,不過時間久了,也累人。

沒法玩,那就拍照記錄一下。

回一趟老家,人就能成長一次

回一趟老家,人就能成長一次

回一趟老家,人就能成長一次

我想起了小時候的夏天,傍晚喝兩碗綠豆湯,搬個板凳往門口一坐,背靠牆,吹著小風,聽不遠處的陣陣蛙鳴。那時候希望快點長大,覺得大人有很多未知的力量,而現在,會嚮往那時的無憂無慮。

總給自己加碼,這已經形成了我的習慣。所以這次回老家,我也在有意識地放鬆自己,不定計劃不做事,吃吃雪糕、喝喝汽水,找找童年的感覺。

人真是有意思,在一種環境中待久了,必須得換個地方透透氣,不然憋得難受,沒啥活力。回家就是人多、熱情,喝酒也不用端著,舉杯痛飲,喝到開心,沒有半點顧慮。

感覺人一下就放空,打開了,眼神都慢了下來。

突然想起了彈簧,原來這個事物,本身就包含著大道理,拉伸、收縮、張弛有度之中,才是彈性所在。人也應該具備彈性,一直壓著不好,一直伸著也不是那麼回事,收放自如,才是常態。

心有雷霆面若靜湖,這還不是我能達到的。或者說,遠沒到。

快30歲,以前覺得長輩高高在上,現在感覺可以平視長輩了。這個平視,不是尊重,而是可以和長輩平等聊天,也能看透他們的一些心思,少了一些不理解,多了一分生活的共鳴。

共鳴,就是你走過的路,我正在走。

現在聊天,剛到時候。

我看完了我舅推薦的書——麥家的《人生海海》。

回一趟老家,人就能成長一次

說實話,以我多年的閱讀經驗來看,這本書多少有一些瑕疵,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自覺想起了我們村裡的一些事情。

山西的一個小山村,交通不便,也窮慣了。這都是長大後往回看的感受,最開始時,我以為那就是世界的中心,太陽圍繞我們村轉,天大地大村裡的磨盤最大。

鄰居家的叔叔有家暴傾向,三番五次打老婆,別人拉都拉不住。以為拳頭就是硬道理的年代,有些人以為夫妻吵鬧,也應該用拳頭解決。

後來他死了,死在了煤窯裡,過去好多年了,我還記得他,是個大高個。

沒什麼好工作,很多人下煤窯,經常能聽到死人的訊息,這也是除自然死亡方式之外,我聽過最多的死亡方式。我慶幸自己父親沒有去下煤窯,好賴他是個司機,有一技之長。

我姥姥姥爺家很窮,五個孩子,我小舅舅算最愛讀書的。他努力衝擊大學了,但最後的結果也不太好,晃盪了大幾年,後來找下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家人說我有點像他,但其實他見得更多,也更穩重一些。

村裡人熱情,但也愛嚼舌頭,誰家發生個什麼事,閒言碎語,添油加醋,最後人盡皆知。

那會我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我能透過讀書,以後能靠自己找個工作。因為聽說縣上還不錯的工作,都得找關係,我家沒關係,只能自力更生。

外出讀書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想回家。說實話,不怎麼想,而且一回家,我總有很大壓力。在外時沒錢,我自己打工,雖然苦點,但學校裡的娃活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反而放假一回到家,我媽就會一直嘮叨家裡的窮,無形的壓力全傳給了我,但我也沒有辦法。

年少不懂溝通,僅有的辦法,就是儘量逃避。

打零工時我也被人坑過幾次,但正因為沒錢,所以儘管帶著稚嫩,還是據理力爭和人爭論。也會撕破臉,因為一百不好賺。有些人就是那樣,你一強,他的勢就下去了。

兜兜轉轉,爸媽也老了,白髮皺紋,還有日漸渾濁的眼。

對他們的難處,我也有了很多感同身受。

以前我也羨慕過那些有錢的同學,就覺得自己家天大的難事,在人那裡都沒存在過,彷彿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現在看來,每個人都有他的命,有他的出身和歸宿,人生海海,起起落落,最後過得怎麼樣,誰知道呢。

比較幸運的是,我還有點屬於自己的堅持。日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些堅持,讓我活得更像自己。

在外待久了,偶爾回老家,會有一種強烈的對比感。有些東西像海浪一樣衝擊過來,說不清,也道不明。

我畢業那年,問我學長:為什麼你不回老家,明明可以更輕鬆一點。那時他還租個小房子,心中有了創業計劃,說自家本身就是縣城的,好不容易考大學到了省城,如果再回去,那就白出來了,孩子的起點還是縣城。紮根在省城的話,未來孩子的起點就是省城,跳一跳,說不定就到了北上廣深……

那天他和我聊了很多,聽完,我被感動了。

原來人家有那麼多想法,而我,那時,什麼也沒有。

我讀書從來沒補過課,小學初中在村裡讀,高中在市一中,同學也有補課的,但我家沒錢,自行杜絕。現在小孩上學報補習班,彷彿成了一種風尚。

但話說回來,窮是一切消費的剋星。沒錢,克所有。

城市和農村,不同的生活狀態,不一樣的經濟水平,對比、碰撞、各行其道,林林總總,全都展現在了我的面前。我是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記錄者,希望在多少年之後,自己會有更深的感悟和積澱,回過頭來,把所有的一切都寫出來。

那是歷史,也是很多人的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