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有備禦之固,歷史雜談

小國有備禦之固,歷史雜談

小國有備禦之固:

在宋朝之前,南方的抵抗意志都是十分頑強,不輸給北方,三國時期的東吳,一直受到北魏的騷擾,只能和西蜀聯盟,互相牽制曹氏。後來吳蜀決裂,關羽死難,劉備藉機大舉入侵吳境,於是,孫權派人訪問曹丕,意圖和好,牽制西蜀。吳國派出了能言善辯的趙資,裴松之注引《吳書》說他“博聞多識,應對辯捷”。出使北魏他受到了曹丕的接待,兩人進行了談話,曹丕故意問吳國現在能不能征討,趙資說出了一句話“大國有徵伐之兵,小國有備禦之固。”這句話很好解釋,就是說大的國家有侵略別人的能力,小的國家即使沒有侵略的能力,卻一定有防禦和抵抗的能力。當然,趙資形容的小國抵抗力,是自上而下都很團結,不是一盤散沙,更早的齊桓公就想羞辱魯國,結果遭遇視死如歸的曹劌劫持,國不在大小,在於是否能精誠團結,共御外患。

古往今來,多少所謂的大國,把自己看是正統的朝代,屢屢侵略,最終遭遇對手頑強的抵抗,比如曹操南下,軍事沒佔便宜,還發生瘟疫,只能席捲而歸,還有苻堅,不聽王猛臨終的勸阻,一意孤行,最終被東晉謝安所率領的北府兵擊潰。歷史上看似是北方南下,南方只有防禦的能力,其實不是,南方一樣有北伐的能力,從吳王夫差的時候就已經和中原分庭抗禮,再到戰國的楚國,秦末的劉邦、項羽都是在南方舉事,南朝的劉裕、陳慶之、明初的朱元璋等都深入過北方,一度勢如破竹,威震北土。一些北伐沒有實現恢復故疆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沒有足夠的騎兵,或是後勤不能及時補充。被現在歷史專業奚落的宋朝,其戰鬥力恰恰是最頑強的,所以經常打敗仗,不是武器裝備落後,不是宋兵無能,而是自上而下的勾心鬥角,文武百官不是一條心,皇帝和大臣也不是一條心,可西夏、遼金蒙卻是一條心,即使這樣不團結的朝代,仍然以悲壯的結局結束了自己的命運,可歌可泣。

宋朝以後,南方的戰鬥力明顯不如北方,元末群雄逐鹿,那也是因為元朝衰落,四海死士飽受壓迫,出於激憤,不讓老百姓活,那麼只能造反,大家都視死如歸了,也就能所向披靡。朱元璋能成功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所有造反的軍事力量都有功勞,特別是北方一直牽制元軍主力的紅巾軍,所謂“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南宋可以堅持百年,南明瞬息土崩瓦解,南明比南宋還不團結,南宋中興各路還懂華夷之辯,寧為華夏衣冠死,不為夷狄左衽生。不團結的因素,還是元蒙的殘酷壓迫,加上明朝理學對人的思想桎梏,老百姓沒有想象力,只能感受皇恩浩蕩,只能三跪九叩,這樣的荼毒直到滿清更為恐怖,更高壓。中國人即使今天,也沒有像宋唐前的骨氣、覺悟、浪漫,大家都被溫飽壓垮了脊樑,只能依賴渾濁的環境去苟且偷生,甚至做出違背良心的事。

現在的南方,連明朝末期的魄力都沒有,大家習慣了落井下石,背後說三道四,欺軟怕硬,很多遼東人一到南方,只要聲音一大,一瞪眼,南人都嚇的大小便失禁。我只要一看到網上大群人鼓吹打這打那,我就覺得很可笑,也覺得可悲,打仗如果像敲鍵盤這麼輕鬆,滅霸何苦費盡苦心穿梭宇宙去找寶石,如果主流輿論都是這樣,那麼我覺得離永嘉之亂,靖康之恥,甲申之難就不遠了。你有能力打別人,難道別人就沒能力抵抗嗎,你覺得自己是正統,可別人也覺得自己是正統,各自的政權僅能代表各自的朝代,不能代表象徵意義上的民族、中國,或世界。就說中國,它包括古往今來的歷史起源,文明圖騰,文化信仰等,不是任何一個朝代可以代表,又或者否決的,某些朝代都覺得自己的盛世,可結果偏是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