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原創 鄭周明 文學報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文學作品的改編如何才算成功?是否存在無法改編的文學作品?“東北文藝復興”、“藏地新浪潮”之類的標籤又為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帶來了什麼?在近期由中信出版集團推出的“文學與影視的對話”線上活動中,作家雙雪濤、導演萬瑪才旦和網劇製作人戴瑩從各自視角為當下文學影視改編現象提供了前沿觀察。

近年國產電視劇的精品化製作方向為行業帶來了持續創新活力,其中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承擔了一個重要角色。在近期愛奇藝釋出的待播片單中,就能看到路遙小說《人生》改編的劇集《人生·路遙》、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劇集《球狀閃電》、笛安小說“龍城三部曲”改編的劇集《龍城》、雙雪濤同名小說改編的劇集《平原上的摩西》、阿耐小說《不得往生》改編的劇集《野蠻生長》等作品,備受外界期待。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對於文學的影視改編,讀者與觀眾往往存在相互矛盾的期待,一方面期待影視改編能夠守住原著的核心,另一方面又期待能夠在影像語言層面有所超越。文學作品的改編如何才算成功?是否存在無法改編的文學作品?“東北文藝復興”、“藏地新浪潮”之類的標籤又為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帶來了什麼?在近期由中信出版集團推出的“文學與影視的對話”線上活動中,作家雙雪濤、導演萬瑪才旦和網劇製作人戴瑩從各自視角為當下文學影視改編現象提供了前沿觀察。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 雙雪濤、萬瑪才旦、戴瑩(主持:廣島亂、餘雅琴)

從電影誕生初期的《月球旅行記》改編自凡爾納科幻小說算起,文學與影視便展開了無法割離的合作關係,在電影與其他藝術體裁的碰撞中,文學總是最優先的一種,在熱衷於看電影的雙雪濤看來,文學的影視改編實現的是一種合作式作品,好的改編可以由文字生髮出去,產生多個影視版本,“我想到了電影《天才瑞普利》,它開創了一個很重要的電影型別,原著被改編出許多個電影版本,並在戲劇性方面保持了深度。”跨界於文學與影視的萬瑪才旦近年拍攝的《氣球》《撞死了一隻羊》《塔洛》等電影都改編自他本人的中短篇小說,在他看來比起長篇,中短篇是一種更適合改編成電影的體裁,長篇對導演的選取範圍和角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也認為並不存在無法改編的文學作品,即使如這些年業界流傳要改編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這樣的經典作品也不例外,“如果要求電影全部呈現這部小說的內容自然是不現實的,但還是可以找到電影化的方向。”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 《撞死了一隻羊》《塔洛》劇照

倘若從電影史角度來觀察改編形式與效果,的確可以說不存在無法改編的文學作品,雙雪濤認為以作品而言,《哈利·波特》系列的改編是一種工業化IP產品的製作方式,而像李安那樣的導演則善於從一個普通的文本里尋找到觸動人心的改編方向,比如改編自王度廬同名小說的電影《臥虎藏龍》,李安進行了自己的拓展和提升,“原著小說裡主人公的偽善、壓抑、嚮往自由等特質,他認為是能夠觸動東西方觀眾的根本核心。”而更極致的是導演王家衛,可以從文字改編出一個幾乎識別不出原著身影的電影版本來。雙雪濤的小說《刺殺小說家》《平原上的摩西》已經被影視改編,他在比較小說和電影的過程中認為導演路陽是一個善於維護原著核心再做影像語言提升的導演。他也並不擔心自己寫作時是否會被影視改編預期所提前干擾,“我個人認為,首先一個作品要先形成它自己,才有可能形成其他模樣,所以我必須先完成小說本身的模樣,這種樂趣是不能被損害的。”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 《刺殺小說家》劇照

這些年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的興盛,在三位看來不僅是創作的風向,也在被不同型別創作所汲取融合。雙雪濤提到今年熱門電視劇《人世間》在作家梁曉聲的同名小說基礎上進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改編,撫慰了包括他家中長輩在內的一代人的記憶與內心。而作為“迷霧劇場”的總製片人,戴瑩認為懸疑作為一種古老的敘事策略同樣也在參與著現實表達,她介紹表示當初選擇改編紫金陳的小說一方面是看中了他作品良好的讀者基礎,有一定的IP改編延展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精品網劇的形式來嘗試打造劇集品牌,因而決定了在業界看來非常冒險的12集的緊湊長度來呈現《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網劇,這些劇利用懸疑技巧呈現出的依然是非常現實的社會題材與普遍人性,正如她非常欣賞的作家愛麗絲·門羅的小說,“她的小說讓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暗流湧動起來,好的網劇也是如此。”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 《人世間》《隱秘的角落》劇照

同樣在萬瑪才旦眼中,秉持著和馬爾克斯這類拉美作家相似的看法,即魔幻現實主義在一些文化環境下就是當地的現實主義,許多觀眾對他電影《氣球》中那隻紅氣球的多重意象記憶頗深,在他看來,這背後是藏文化中很自然的關於生育的文化心理,他表示自己不會為了刻意製造魔幻效果而奇觀化故事情節。在他的電影中,無處不在的藏地神話傳說元素使電影充滿了魔幻的色彩,在新書《故事只講了一半》中,他講述了自己對懸疑和魔幻的看法,認為最終它們的核心功能是幫助其他文化語境下的觀眾能夠感受普遍的觀念與情感,“越是人性的,越是世界的”,萬瑪才旦如此解釋道。而關於方言的使用,已是當下表現地方文化的一種常用形式,萬瑪才旦特別注意自己在創作時會避免一些文化語境誤讀的情況,比如紅色在漢文化中表示的是吉祥吉利,但藏文化表達相似意思時更推崇黃色或金色,還有像《西遊記》這部名著,在漢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娛樂特質,但在藏文化譯本中,更突顯了唐僧形象裡的求法莊嚴特質。這類細微區別在他在進行小說和電影創作時都會特別注意轉化。

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

▲ 《氣球》劇照

由於文學與影視的推動,這些年“東北文藝復興”與“藏地新浪潮”這類標籤出現在大眾眼前,對此雙雪濤與萬瑪才旦都認為標籤代表著一種推動力,但是在創作時他們不會預設這部作品必然代言當地文化,他們更在意作品能否傳遞打動人心的力量,將故鄉與世界連線起來,並讓現實題材寫作的邊界更拓展一些。

原標題:《萬瑪才旦x雙雪濤x戴瑩:文學的影視改編,如何多向度拓展現實題材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