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王維天賦異稟,聰慧穎悟,少年成名,十七歲時就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名句,二十歲就高中狀元,後來王維官居

尚書右丞

,所以世稱“王右丞”。

王維多才多藝,詩歌、文章、書法、繪畫、音樂樣樣精通,堪稱全才

代宗稱讚他是“天下文宗”。

在詩歌方面,王維的詩題材廣泛,山水田園詩、軍旅邊塞詩、送別紀行詩、詠史相思詩等,他無所不能,無一不出精品。尤其特別的是,王維以禪意入詩,創造出

“詩中有禪”的特殊意境,

後人尊稱他為“詩佛”。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孟浩然是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他年輕時有志用世,然而始終應試不第,以隱士終身,後世稱他為“孟襄陽”,又因他隱居在家鄉的鹿門山,所以又稱他為“孟山人”。

孟浩然沒有進入仕途,固然是他個人的不幸,卻也是詩歌的大幸。沒有官家公務的纏身,孟浩然可以縱情于山水,付之於詩篇。孟浩然的詩風格

沖淡自然

意境清迥

閒逸,

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很有隱士之風。

這兩人一起將唐詩中的

山水田園派

推向了歷史的最高峰,儘管孟浩然比王維大了十二歲,

但由於他的政治地位、詩歌成就均不及王維,所以詩壇把他排在王維的後面,

史稱“王孟”。再加上後來的韋應物和柳宗元,合稱“王孟韋柳”,這就是唐詩山水田園派的四大家。

在孟浩然去長安應試的時候,這兩位大詩人見面了,由此,他們二人結下了一輩子的友誼,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傳奇故事,寫下了四首情真意濃、感人至深的贈別詩。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孟浩然早年

隱居在家鄉的鹿門山攻讀詩書,後來,為求進身之機,他沿江而下,漫遊吳越地區。在那裡,孟浩然廣交詩友,

干謁

公卿,由此

孟浩然的詩名開始傳播開來。

727年,三十八歲的孟浩然第一次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他自信滿滿,結果卻出乎意料,孟浩然名落孫山。他不捨棄、不放棄,留在長安,四處拜謁王公貴族,獻詩以求獲得賞識與推薦。

第二年的春天,孟浩然遇到了年輕的王維,王維沒有瞧不起身為布衣百姓的孟浩然,他熱情地接待了孟浩然,一番交流之後,王維很欣賞孟浩然的才華,很尊重他的人品。

尤其是對於山水田園詩,二人有著相同的理解,相似的看法。共同的藝術追求,使二人成為一對談笑甚歡的知己好友。

王維經常請孟浩然到家裡吃飯,作為大畫家,他還親自為孟浩然畫了一幅絹本畫像,這使我們知道了孟浩然的長相:“襄陽之狀,頎而長,峭而瘦,衣白袍,風儀落落,凜然如生。”

在上班不忙的時候,王維就邀請孟浩然到自己的辦公室,一起喝喝茶,

聊聊天,談談詩。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對於孟浩然追求仕途上的進步,王維也積極為朋友想辦法。有一天,王維請孟浩然到自己的辦公室聊天,正在興頭上時,唐玄宗李隆基大駕光臨了。

孟浩然是平民百姓,哪有資格見皇帝,一時之間孟浩然跑也沒法跑,躲也無處可躲,只好藏身於床下。

王維很聰明,他想這正是個推薦孟浩然的好機會,在拜見唐玄宗之後,就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唐玄宗。

唐玄宗笑著說道:“我早就聽說過這個孟浩然,他寫的詩不錯,還躲什麼呀,讓他出來見我吧。”

於是,孟浩然爬出來,恭恭敬敬地拜見了唐玄宗,唐玄宗很親民、也很和氣:“小孟啊,有什麼好作品,念來讓我聽聽啊。“

王維要的就是這話,他滿懷期望地看著孟浩然,心想:浩然兄,機會來了,趕緊念一首拿手的好詩,皇上一高興,解決仕途問題還不是小菜一碟啊。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畢竟孟浩然是平民百姓,沒見過大世面,他這是第一次見真龍天子,緊張壞了,腦子也不轉了,他只想到《歲暮歸南山》這首最近寫的牢騷詩,於是就開始朗誦:“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唐玄宗笑著點了點頭,當孟浩然唸到“不才明主棄”這句時,唐玄宗不願意聽了,“停、停、停,”他打斷了孟浩然的朗誦,生氣地說道:“小孟啊,你這人真不實在,你根本就沒來求我,卻說我把你拋棄,你這不是誹謗我嗎?這不是敗壞我的名聲嗎?既然這樣,就如你的願吧,回你的南山敝廬好了。”說罷,唐玄宗氣沖沖地拂袖而去。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皇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王維

也不禁埋怨孟浩然:“我的哥啊,你的詩多得是,為什麼非要念這一首呢?為何不念“氣蒸雲夢澤,波動岳陽城 ”這首詩呢?”

孟浩然也很後悔,大好機會就這麼白白錯過了。他知道自己目前的仕途是肯定沒戲了,在長安待著也沒有意義了,於是心灰意冷的孟浩然打算回老家等待時機。

要與王維分別了,孟浩然心裡依依不捨,他特意為自己的知己寫了一首詩: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孟浩然對好友

直率地

坦露心聲

: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如此落寞、如此沉寂,我還有什麼可期待的呢?我打算回到老家歸隱山林,只是因為與你離別而深感惋惜。

當今還有誰能舉薦我呢?可惜這世上知音寥寥無幾。摩潔啊,我只有你一個好友知己。唉,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老家閉門隱居吧!

這首詩抒發了孟浩然內心的真實感受,有對朝廷壓抑人才的怨憤;有懷才不遇的的悵惘;還有對知心朋友的留戀,語調低沉悲涼,感情真摯動人,顯示出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孟浩然要回家隱居,這不出王維的意外,甚至王維還替孟浩然高興 。王維深知以孟浩然的性格脾氣,很難在官場立足,說不定官場的黑暗會毀了孟浩然,還是回去歸隱吧,這樣才有利於孟浩然施展作詩的才華,況且我也打算歸隱啊。於是,王維貼心地回了孟浩然一首詩:

《送孟六歸襄陽》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言者,心之聲也;歌者,聲之文也

”,對於好友,王維也很直率地指出:

閉門隱居不再復出,你已經不熟悉世俗人事很久了。所以我勸你回到老家故居,這才是有利於你發展的良策。

王維熱情地鼓勵孟浩然:縱情山水田間,醉酒放歌,書寫自己的詩篇,閱讀古人的著作。這才是最好的人生,何必勞心費力地向皇帝獻賦以求當官呢。

老哥啊,無官一身輕,做一個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隱士,這才是我所羨慕的啊。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儘管這是一首送別詩,

王維卻沒有那種“黯然銷魂”的悲苦格調,而是融入了王維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和看法,他真心地積極勸勉孟浩然,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

在孟浩然走的那天,兩人騎著馬,從長安城一直來到了灞橋邊。“就送到這兒吧,摩潔。”說完,孟浩然跳下馬來,與王維一起喝了送別酒。王維依依不捨地遞上了柳枝,按照送別的慣例,

送行者要寫詩送行,王維深情地

為老朋友吟了一首詩:

《送別》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 白雲無盡時。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送別酒,敢問朋友你要去向何方?你說因為這裡的生活不得意,要回家隱居在南山旁。只管安心去吧,我何須再苦苦相問。

塵世間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只有那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

你看那悠悠白雲,正在藍天上飄蕩。

這首《送別》,王維

獨具匠心,

將自己內心的複雜感受,最後凝結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對孟浩然的安慰和勸勉、自己要

歸隱的暗示,從中都得到體現,真可謂是

詞淺情深,

韻味

無窮。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740年,“七絕聖手”、“詩家夫子”

王昌齡遇赦,從嶺南北歸。在路過襄陽的時候,王昌齡想起這是孟浩然的老家,於是特意上門來拜訪這位老哥。

當時孟浩然的後背上長了毒瘡,經過醫生的治療都快治癒了,醫生囑咐他禁食魚蝦之類的河鮮。

見到了王昌齡,孟浩然非常高興,他大擺宴席,盛情招待。他與王昌齡長談闊論、縱情宴飲。興奮之下,孟浩然捨命陪君子,不顧醫生叮囑的禁忌,吃了一些河鮮。不久。孟浩然背瘡復發,病重去世,享年五十三歲。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這一年王維升遷為殿中侍御史。冬天的時候,王維因公務要去嶺南地區。在經過襄陽的時候,王維很興奮,終於可以見到老朋友了。當王維打聽著來到了孟浩然的家,卻得到了他去世的噩耗,王維驚呆了,他極為悲痛,當場大哭了一場,然後他來到了孟浩然的墓前,親自為自己的老朋友上香祭奠,悲哀地做了一首悼亡詩: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老朋友,我再也見不到

了,漢水滾滾,日夜東流。你一去不復返,

我對你的思念,也猶如這漢江之水,滔滔不絕,不止不休。

請問襄陽的孟老夫子,詩壇上你留下的空白,何人能彌補?

全詩借景抒情,直敘胸臆,語短情深,感人肺腑。正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所言:“情者,可以貫金石,動鬼神。”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王孟的四首贈別詩,情真意濃、感人至深

又過了二十一年,761年的七月,一代詩佛王維無疾而終,享年六十一歲。

王維出身名門望族,少年出名,功成名就,他是一位君子,溫潤如玉,讓人如沐春風。孟浩然出身書香門第,

仕途困頓,

布衣終身,他是一位隱者,

崇尚氣節,

瀟灑恣意。這兩個人個性雖然不同,卻惺惺相惜,成為知己好友,他們相互切磋,相互鼓勵,一起成為詩壇的佼佼者,共同將山水田園派推向了歷史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