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皇室外衣,坐擁荊州水軍,卻甘心沉淪:荊州牧劉表的失敗之處

劉表是東漢末年足以影響天下歸屬的一方勢力,作為荊州牧的他鎮守著當時天下的地理中心,扼守後來三分天下後三家反覆爭奪的交通要衝,更重要的是,作為聯絡著長江上游與下游的荊州,擁有當時天下最強大的水軍。

但可惜的是,手握一手好牌的劉表,並沒有從歷史的洪流中脫穎而出,反而時值壯年就早早湮沒在群雄的亂戰之中,甘心沉淪。甚至連權力的交接都沒有交代清楚,隨著自己壯年逝世,強大的荊州集團被只有小小一兗州起家的曹操所吞併。

身披皇室外衣,坐擁荊州水軍,卻甘心沉淪:荊州牧劉表的失敗之處

作為一方諸侯起家最關鍵的政治出身,劉表擁有曹操、孫堅、劉備以及袁紹等根本無法比擬的政治優勢。劉備雖然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但他究竟是不是,這個就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恐怕都說不明白,畢竟這個中山靖王一生擁有一百多個子嗣,這也是一些劉氏人物可以藉此標榜皇族後裔的資本。

但劉表是正宗的漢室宗親,西漢魯恭王劉餘一支之後,而這個劉餘正是漢武帝的兄弟。

所以如果從道義上扛起恢復漢室的政治大旗,在東漢末年的群雄之中,沒有人比劉表更為合適。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無論是出身還是實力都要強百倍於劉備的劉表,甘心做甕中之鱉呢?

身披皇室外衣,坐擁荊州水軍,卻甘心沉淪:荊州牧劉表的失敗之處

作為東漢末年的群雄之一,劉表並不是像曹操劉備孫堅那樣,憑藉著自己的個人魅力與號召,自行武裝從而形成割據一方的軍政勢力。

關東諸侯討董時,長沙太守孫堅起兵北上,一路殺了荊州刺史王叡和南陽太守張諮,荊州自此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於是,作為當時掌握帝國權力中樞大將軍何進的紅人,朝廷派遣時任北軍中侯的劉表擔任荊州刺史,於是劉表隻身帶著家眷,從首都來到了荊州治府。

因此,與其說劉表是東漢末年的一方諸侯,不如說他是東漢末年朝廷派到地方的大員。

諸侯與大員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諸侯是割據一方的軍政集團,有自己獨立於中央的創業團隊,而大員只是中央派到地方的督導員。

身披皇室外衣,坐擁荊州水軍,卻甘心沉淪:荊州牧劉表的失敗之處

因此劉表從來沒有建立過一支跟隨自己從血與火之中拼殺出來的嫡系武裝,而是一直依靠原有的襄陽世家大族來統治荊州。從身份上說,劉表只是承襲荊州一方百姓水土和大族固有實力的利益訴求代理人。

由於擁有荊州固有勢力集團的根基鋪墊,這雖然使得他統領荊州的過程相對順利,也不用讓他費過多頭腦來平衡荊州集團內部的各方勢力,但任何好處勢必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沒有自身硬實力的劉表,只能依附於荊州集團,而荊州集團固有的保守屬性,造成了他的統治集團對外毫無張力可言。

單從這一點,劉表就開始被沉淪限制。

在劉表上任之初,袁術佔據南陽,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地又有很多“宗賊”作亂。所謂宗賊,實則是以宗族為單位聚眾劫掠的地方武裝,對廣佔田畝的世家大族危害最大。

於是劉表邀請中廬(屬於襄陽治下)蒯良,蒯越兄弟、襄陽蔡瑁共同謀劃,引誘宗賊首領聚會,斬殺五十五人,襲其部曲,遂平江南。

身披皇室外衣,坐擁荊州水軍,卻甘心沉淪:荊州牧劉表的失敗之處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蒯越的獻計:“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術等雖至,無能為也。”

相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以及郭嘉的平天下計,蒯越的獻策沒有任何擴張性,連荊州的北大門南陽也不想爭奪,僅僅是以江陵、襄陽為根基,少動干戈,保境自守,這也正是以蒯、蔡為首的襄陽世家大族的所維護的根本利益。

對於勢力本就極為強大的荊州大族勢力來說,他們也需要一個政治出身過硬的領導來號召全域性,因為在涉及到他們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面前,他們也需要一面政治大旗。

身披皇室外衣,坐擁荊州水軍,卻甘心沉淪:荊州牧劉表的失敗之處

但如果僅此認為劉表沒有野心,那就錯了。在權力慾望面前,任何人都是一樣,只能說有的人會比較理性與謹慎。但劉表個人的失敗之處在於——優柔寡斷,眼界狹窄。

官渡之戰期間,劉先和韓嵩對劉表說:“袁曹兩雄相爭,您想保持中立是不成的,要麼起兵有所作為,要麼選擇依附一方。以曹公的明哲,一定能打敗袁紹,到時舉兵南下,您一定不能抵擋。不如直接以荊州依附曹公,得到他的感激,也能保住富貴傳於子孫。”

前半段是真話,後半段才是真心話。蒯越也表示贊同。劉表遲疑不決,派韓嵩去曹操那裡觀察虛實,結果韓嵩一回來就成了明目張膽的投降派,居然勸劉表派兒子去曹操那裡做人質。劉表氣得要殺他,被蔡夫人勸阻。

在夫人面前,劉表選擇了妥協。

身披皇室外衣,坐擁荊州水軍,卻甘心沉淪:荊州牧劉表的失敗之處

在龐統獻計奪益州的時候劉備沒猶豫過,在郭嘉支援曹操打袁紹的時候曹操沒猶豫過,在呂蒙催促孫權偷襲荊州的時候孫權沒猶豫過。

但就是人的格局問題,也正因此,劉表真正甘心沉淪。

其實劉表在江陵屯有大量軍備物資,如果放棄襄陽,據守江陵,依託漢水發揮水師優勢,同時南結孫吳,當可於曹操一戰。

然而,襄陽如果放棄了,蒯、蔡、龐、黃在襄陽的利益還怎麼保障?

陳志《先主傳》中提到,劉備南下路過襄陽,很多荊州人都歸附劉備和他一起跑。但這些人要麼是諸葛亮徐庶這類北來避難人士,要麼是家無恆產者。真正在襄陽有勢力有恆產的大家族,是不可能舉族跟著劉備跑路的。

比如陳登,作為徐州本地的豪強,劉備在徐州與劉備合作過,劉備走了換呂布,呂布掛了換曹操,不管是誰,他人只在徐州。

身披皇室外衣,坐擁荊州水軍,卻甘心沉淪:荊州牧劉表的失敗之處

於是曹操南下,劉表病死,劉琮只能舉荊州而降。蒯越等投降派封侯者有十五人,很多人都當了大官。其中蒯越為光祿勳,韓嵩為大鴻臚,鄧義為侍中,劉先為尚書令。他們的家族利益,依舊得到了保障。

可惜的是,劉表並不懂一個道理:地方大員與諸侯的身份在一定階段是可以轉化的。比如說安祿山,李鴻章。

而在魯肅版的三分天下中,不是劉備曹操孫權,而是劉表曹操孫權。

魯肅為何高估了劉表,這就又要回到人的根本——格局與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