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作為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一生的傳奇經歷不必過多表述,除了生活上的巨大能力外,她在自己周武王朝的執政能力更是世界一流,這位女帝開啟了武周之治,為大唐延續了曾經的繁榮。

可武則天也有陰暗的一面,她重用酷吏、大興刑法,主張用酷刑惡刑來懲罰犯人,造成了不少的冤假錯案,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狄仁傑。

狄仁傑就是因為其能力太過出眾,被武則天猜忌,然後不經任何審判,就被扔進了殘酷的地牢之中,每天都被酷吏們折磨拷打。令人不解的是,狄仁傑在被武則天投入死牢,受盡了無數折磨之後,卻被武則天特赦了。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出獄後,狄仁傑對武后盡然沒有一絲憤恨,反而和武則天結交成為了好友。同時,她還無條件相信狄仁傑,似乎兩人之間的恩怨從未發生過。

甚至有一次,武則天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也是狄仁傑一手操辦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其中曲折的故事。

立太子危機四伏,武則天竟然向死囚求助

很多人會有疑問,女皇靠一個人撐起了周武王朝的盛世,用人看人自然是十分準確。武則天兒子也沒死,立太子自古以來的傳統也是順位傳承,最終人選必然是武則天的大兒子莫屬了。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既然如此,這個問題還用得著專門去死牢裡,把曾經與自己作對的政敵拉出來幫忙選人嗎?事實上,當時的局面遠比我們如今想象的要複雜。

首先,武則天是以女性的身份登基的,雖然滿朝文武在女皇在位時不敢議論紛紛,但畢竟武則天是個女人,一旦自己駕鶴西去,沒有一個強勁的繼任者穩住朝政。

那麼,自己在位時候的一切都可能被推翻,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之中,武則天的整個執政史都會被從史書中剝奪。再一個就是武則天為了登上王座,已經用了許多不擇手段的方法,包括廢黜先帝立下的太子。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非常尷尬的局面就是,這位被武則天親手廢黜的太子,就是武則天自己的兒子李顯。為了保持自己皇帝言而有信的威嚴,武則天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將侄子武承嗣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

但她也有一定的顧慮,如果選擇了自己侄子當做繼承人,在自己駕崩之後,外姓侄子可能就會帶著滿朝文武來反對自己,抹掉自己執政的功績,甚至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千古罪人,斷送整個大唐的未來。

就這樣武則天就犯了難,究竟是要違背廢黜太子的諾言,強行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還是冒著自己遺產被外人強取豪奪的風險,立自己的外姓侄子當太子呢?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一時間身邊智囊也不好拿定主意,眼見著時間一天天流逝,武則天內心愈發焦急,一籌莫展之際,這位皇后想到了一個人或許能夠解決問題。

準確地來說,這人是一個被關在酷吏大牢之中的死囚,這個死囚就是狄仁傑。武則天繼位時,為了消滅所有反對的聲音,也為了震懾當時的朝野,她用一次殺雞儆猴,將許多反對自己的人投入了酷吏大牢,其中就有狄仁傑。

武后狄相強強聯合確定繼承人,剛定的太子卻直接造反?

狄仁傑是完完全全反對武則天稱帝的,為了保住大唐李氏血脈,狄仁傑不惜用死諫勸阻武則天放棄王位。眼見這個大臣那麼頭鐵,武則天自然是率先拿他開刀,把他扔進了大牢之中,天天派人折磨他。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這麼看來,狄仁傑是周武王朝的頭號反賊,那麼武則天為什麼要讓狄仁傑幫助自己選擇繼承人呢?首先,狄仁傑雖然在政治上反對武則天,是武則天的心腹大患,但同時他的能力也是十分出色的。

先帝執政的時候,朝野之中有什麼事情,只要詢問狄仁傑,就能夠得到相對完美的解決方案。武則天也不傻,她理解狄仁傑是為了保住唐朝的基業和正統,才反對自己稱帝的。

如今自己要選擇繼承人,為的也是保住大唐的基業和正統,將政權還給李家人,兩人的理念不謀而合,自然可以合作了。所以狄仁傑從死牢之中被撈了出來,並且再度拜相,受到了武則天的器重。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雖然這位老臣心中五味雜陳,可國家重擔在身,狄仁傑也不再推脫。他重新接起了原本就揹負著的擔子,重新回到武則天的政治核心圈內——輔佐女皇。

在面對女皇焦頭爛額的繼承人問題上,狄仁傑只對武則天說了七個字:“侄子不如兒子親。”正是這番話,勾起了武則天心中的母性,堅定了武則天選取自己兒子作為太子的想法。

皇帝威名信譽都可以變通,保住後世江山才是重點,從長遠來看兒子要比侄子靠譜的多,這也是人之常情。於是,武則天內心下定決心,輔佐自己的親兒子李顯登上皇位。

然而,就在這時,宮外傳來一個讓武則天和狄仁傑都驚掉下巴的訊息,武則天即將立為太子的李顯,居然起兵造反了,這又是什麼緣由呢?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太子造反王朝陷入混亂,敞開心扉讓武則天安撫孩子再救大唐

原來,李顯在被剝奪太子之位後本就心裡不平衡,他聽說武承嗣毛遂自薦要繼承皇位,自然心急如焚,又有許多奸臣在李顯耳邊整日絮叨,讓他終於安耐不住,起兵造反。

對於叛亂武則天可謂是見識多了,當初女皇登基時,幾乎全國上下都在反對,各地也都掀起了叛亂,但最後全部被女皇無情鎮壓,對李顯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叛變,武則天處理起來更是手到擒來。

當手下將李顯押到武則天面前時,女皇並沒有展現往日的威嚴來誅殺叛亂者,反而傷心落淚,在文武百官面前握著李顯的手不放開,訴說母子之情。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解釋清楚緣由之後,狄仁傑也告訴李顯,其實武則天是將李顯作為太子備選的,只是這家人之間隔閡太大,不願向對方袒露心聲,才造成了這番烏龍鬧劇。

李顯得知自己母親和狄仁傑的心思後,也是嚎啕大哭,在武則天面前立誓要成為一位明君。後來發生的事情無一不證明狄仁傑與武則天的決斷無比正確。

因為這層血脈關係,以及武則天與李顯的坦誠相待,並在武則天親自指導的治國方針引導下,李顯成為了一名十分優秀的君王。將大唐的強盛延續了下去。

假如說,武則天要是選擇武承嗣繼位,時間長了李氏王朝正統或許就不復存在,大唐傾頹必然使王朝內反心四起,四處都是起義軍,最終李唐的基業毀於一旦。

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兒子?武則天猶豫時,狄仁傑一語讓她茅塞頓開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沒有什麼矛盾是不能夠調節的,在生活之中,人與人的關係亦要像武則天與狄仁傑一樣,不計前嫌,通力合作,這樣才能夠成就偉業,完成遠大目標。

同時,也要與自己愛的人袒露心聲,不然任何感情在相互猜疑之下,都會走向覆滅。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